“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比娨馑?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
【出處】唐·李白《長門怨二首》。
【意思翻譯】幽居于長門宮的宮女,已經(jīng)記不清度過了多少個春秋。黃金雕鏤 的屋宇中,落滿灰塵,無盡的憂愁只有埋在心里。夜深人靜,只有明月 照在孤寂的宮女身上,何年何月,才能結(jié)束這幽禁的生活?詩人對長門宮 人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蔼氄铡备妼m人只有明月相伴,凄涼悱惻之情 自現(xiàn)。
【全詩】
《長門怨二首》
.[唐].李白.
天回北斗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
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
【鑒賞1】
第二首詩,起句即拈出“愁”字?!俺睢鼻爸弧伴L”,愁后綴以“不記春”,極力突出此“愁”的綿遠深重,以至連經(jīng)歷了多少春天,都不復記憶。次句遙應(yīng)前首“金屋無人螢火流”句意,點明黃金屋中布滿了秋天落下的塵土,暗示女主人公自失寵而離開此間、貶入長門,時間已經(jīng)很久了。末聯(lián)再應(yīng)前首三、四兩句,以明月高懸夜空,獨照長門宮人作結(jié),宛如電影中的特寫鏡頭,將被月光“獨照”的人物突然推到前臺,從而把讀者引入詩情之最幽微處,用想象去補足畫面中的空白部分,去領(lǐng)略、體味女主人公彼時彼地那特有的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
這兩首詩的寫法雖有區(qū)別,但格調(diào)的清新哀婉,境界的高遠幽深,寫景、言情的真切自然、曲折巧妙,卻是大體相同的。僅就寫月而言:本是人見月愁,月照愁人,卻將人隱去,只說“月光……別作……一段愁”;月光本來輝灑宇內(nèi),普照眾生,卻說“獨照長門宮里人”。以月襯人,借景起情,無聲嘶力竭之弊,而具深邃婉轉(zhuǎn)之美。歷來膾炙人口,并非偶然。
【鑒賞2】
第二首前二句將桂殿之寒秋與新春對舉,言宮人只見秋夜凄涼蕭瑟,記憶中 沒有和風駘蕩的春天。此言“長愁”宮人,不知有春也。次句言四壁涂黃金,豪奢華貴, 而飛塵滿布,這華貴與她有何干系,只是更增悲愁罷了。此句言金屋“起秋塵”,與上一 首之金屋“螢火流”遙相綰合。后二句則與上一首的后二句遙相呼應(yīng),言秋夜月鏡高懸, 照徹多少人家歡樂,而一到空寂長門,則言“獨照”,雖不言悲愁,而知宮人悲愁之深矣。 按常理,年年有春天,卻說“不記春”;季季有飛塵,卻說“起秋塵”;明月是普照,卻說是 “獨照”;這使人更能感受到宮人的愁苦。這就是賀裳所言“無理而妙”,(《皺水軒詞筌》) 亦為深一層之寫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