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出處】唐·孟浩然《留別王維》。
【意思翻譯】本想歸隱故園采擷芳草,又可惜要與老朋友離違。
【全詩】
《留別王維》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全詩賞析】
孟浩然四十歲時赴長安應進士第,落第還鄉,作者臨行前告 別王維時作了這首詩。一個仕途落寞又頗有書生臉面的人給一個功成名 就的朋友寫詩,內含失落、渴望舉薦又不好明說,種種復雜的心理一起涌 上心頭,辛酸怨懟又感情真摯。
首聯“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寂寂”的意思是作者當時的落寞 的處境,“竟何待”即竟待何,還等待什么的意思。朝朝空歸,寫出了作者 落第處境與失落心態。這樣寂寞無聊的日子還有什么可期待的呢?“我” 每天忙忙碌碌卻都是空手而歸,什么都沒有得到,天地不公啊。頷聯“欲 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承落第意進一步訴說。“芳草”是用屈原《離騷》 香草美人的藝術手法,指代自己的美好理想。前人說孟此處有歸隱意,這 倒未必是作者的內心想法。詩人只因落第而有此言罷了,內心還是希望 有人舉薦而一展宏圖的。命運又將我們分開,表達朋友之間的惜別之情, 真摯而動人。
頸聯承惜別,說如今當權者們誰肯提攜我啊,世上是我知音的人實在 寥寥無幾,尋到自己的知音實在是難啊。“當路”是指身居要位的人,即朝 廷當權者。作者直指當權者無情,發出知音難遇之慨,更加顯示出作者與 王維情感之深。尾聯由“當路”生出,說或許我今生今世命中注定要空守 寂寞,還是回家好了,關閉我的院門,從此過隱居的日子。縱然作者與友 人情深,但是現實的確冷酷,作者無奈選擇了歸隱。悲憤又無奈,悲情深 廣。《王孟詩評》說“末意更悲”,體味甚當。
這首詩寫出了作者由落第而思歸,由思歸而惜別,由惜別而憤世,由 憤世而決意歸隱,情感一波三折,內心沖突甚為激烈,而在詩的結構安排 中卻表現得極其平靜自然,孟浩然詩中的藝術個性亦在此最見突出。《唐 詩品》評孟詩云:“襄陽氣象清遠,心悰孤寂,故其出語灑落,洗脫凡近,讀 之渾然省凈,而采秀內映,雖悲感謝絕,而興致有余。”此詩就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