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出處】唐·杜甫《八陣圖》。
【譯注】長江一直在奔流著,但諸葛亮的八陣圖遺跡卻終不消失。 遺憾的是劉備不聽諸葛亮的話大舉侵吳,結果遭到慘敗。語句深沉,無限感慨。
【賞析】 原詩中的八陣圖: 夔州西南永安宮前平沙上,有石成堆,縱橫棋布,夏日水淹沒看不見,冬天水枯時露出,相傳是三國時諸葛亮所作八陣圖的遺跡。功蓋三分國: 說諸葛亮有蓋世功業,他輔助劉備,造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勢。江流石不轉: 說八陣圖的石頭擺在江邊,幾百年來受江水沖擊,屹然不動。原詩意思是說: 諸葛亮的功業在三國中沒有誰能比得上,永安宮外的八陣圖便是他的杰作。幾百年來在江水沖擊下,石頭卻依然屹立不動。布陣練兵是為了消滅東吳,只可惜諸葛亮壯志未酬。人世間的遺恨太多,留給人很沉重的感覺。杜甫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這兩句詩,寫得如此深刻,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
【全詩】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鑒賞導示】
這首詩是杜甫初到夔州,看了諸葛亮八陣圖遺址之后,有所感觸而寫的一首詠史詩。全詩既抒發了自己的感慨,又贊頌了諸葛亮的豐功偉績。
【賞析】
這是杜甫于大歷元年(766)初到夔州時所作的一首詠史詩。詩中借憑吊諸葛亮的八陣圖石抒發了杜甫對蜀國興亡的感慨,同時寄托了他那“傷己垂暮無成”的抑郁情懷,抒情色彩很濃。
首句從總體方面贊頌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客觀地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歷史實事。第二句從具體的方面來寫,說諸葛亮創制八陣圖使他聲名更加卓著,更集中、更凝練地贊頌了諸葛亮的軍事業績。前兩句在寫法上用的是對仗句,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結構上,前兩句劈頭提起,開門見山;后兩句點出詩題,進一步贊頌功績,同時為下文憑吊遺跡作了鋪墊。第三句既有對諸葛亮功垂千古的贊嘆,又有對他最終赍志以歿的惋惜和遺憾。第四句點出遺恨之意。此兩句,就“八陣圖”遺址抒發感慨,融議論于其中,使懷古與述懷渾然一體,不給人空洞抽象之感,給人一種此恨綿綿、余意不盡的感覺。
【鑒賞要點】
[1]名句:“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2]敘述、抒情結合,議論融于抒情之中。[3]對仗工整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