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比娨馑?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出處】唐·李商隱《夜雨寄北》。
【意思翻譯】何時才能和你坐在西窗下, 一邊剪去燭芯,一邊追述今日巴山夜雨 之時我對你的思念?何當:何時能。剪 燭:剪去燒殘的燭芯,使燈光更明亮。 卻話:再說起。卻,再。巴山:泛指四川 境內的山。巴,古國名,在今四川省東 部和重慶市一帶。
【意思1】
何當: 何時能。剪: 剪去燒殘的燭芯,使燭明亮。卻話:追述。句意: 何時能夠回至家中,同你在西窗下剪燭夜談,追述在巴山夜雨思念你的心情呢。詩以現在之景預期未來,又以未來之景慰藉現在,含意深遠曲折。
【評析】
以今夜相思之苦預期未來相見之樂,又以未來相見之樂慰藉今夜相思之苦,即景見情,清空微妙,誠如紀昀所評:“此詩含蓄不露,卻只似一句說完,故為高唱?!?《李義山詩集點論》)
【賞析】我們什么時候能夠一起坐在西窗之下剪著燈燭,一起說著現 在的巴山夜雨之景呢?這是詩人由眼前雨景而生發的想象。詩人此時獨 處異鄉,夜雨綿綿,更是加深了他的思家之情。但詩人并未一直苦悶,卻 是通過想象與妻子重逢時候的喜悅場景來自我安慰。詩人跨越現在的時 空,想象未來的場面,而未來所話之事又是今日之景;詩人幻想的場景越 是歡樂,就越反襯出他此時的滿腹寂寞;回家之后能夠與妻子共訴離情, 現在卻只能獨自觀雨。僅僅兩句,卻是時空交錯,悲喜交織,真是言有盡 而意無窮啊。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期望與親友 見面和敘談。[例]“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往事如煙,滄海桑 田,李商隱的名句便愈念念于心。我那 可敬的忘年朋友,……我們還能有幸重 逢么?我期待著。(李放眉《夜雨西窗 “燭火”明》)
【全詩】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注釋】寄北:寄贈北方的妻子。君:指作者的妻子。巴山:指大巴山。在四 川、陜西、湖北三省的交界處。秋池:秋天的池塘。何當:什么時候能夠。 剪……燭:蠟燭點得時間長了,會結出燭花,使光線變暗。所以需要剪去 燭花。形容談到很晚。卻話:再談。
【大意】你詢問我回家的日期;可是,連我自己也說不清啊! 今夜,我獨自一 人留宿在荒涼的大巴山下,聽著窗外的秋雨聲;冰涼的雨水漲滿了秋天 的池塘,恰似我滿腔的愁緒。什么時候才能回到故鄉,在家中的西窗下, 同你共剪燭花,暢敘今夜人各西東的離別之情呢?
【鑒賞1】
這是一首動人的情詩。洪邁《萬首唐人絕句》題為《夜雨寄內》,內者,妻也; 他本均題為《夜雨寄北》,北者,既可指妻,亦可指友。張采田以為此詩乃商隱于大中二 年(848)秋游巴蜀時作;他人(如俞陛云)則以為乃大中五年入東川柳仲郢幕而作,此前 王氏已沒,乃寄友之詩。從情感內容看,按“寄內”理解,更為合理。寫作時間應與《搖 落》同時,不能排除此前詩人到過巴東。一、二句用一問一答、一頓一轉的手法,抒寫思 歸念遠的愁懷。妻子對歸期的問詢,可見系念之深、望歸之切;詩人“未有期”的回答, 道出了羈旅他鄉,歸期難卜,抒發了窮愁的悵惘之情。而“巴山夜雨”,漲滿秋池,可見 雨之濃密有聲,渲染了一種凄清悲涼的氛圍,烘托了詩人郁悶、孤寂的心境。
一個“漲” 字,突顯了雨水之多、池塘之滿,加深了愁思與離情。三、四句拋開描寫今日的離愁和 悲苦,轉到描寫他日團聚、西窗共剪燭和追憶今日的情景,即用未來的歡樂驅遣眼下的 愁苦,又把今夜的愁苦作為未來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的歡樂。如此,無疑使全詩增 添了明朗歡快的情調,既排遣了自己心中的惆悵,又向妻子傳遞了溫情,給了她極大的 安慰。顯然,這里采用了深一層的寫法。桂馥云:“眼前景翻作后日懷想,此意更深。” (《札樸》卷六)的確此二句一轉,出人意料,奇特的構想使全詩變得更為曲折深婉、含蓄 雋永了。另外“巴山夜雨”的重復使用,又以“何當”二字承上啟下,巧妙地將今夕現實 和來日憧憬綰合在一起,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使全詩顯得回環往復,波瀾起伏, 跌宕有致,且深化了意境。此詩清空如話,含蓄情深,最為動人。何焯贊它“水精如意 玉連環”,其不以“藻繪典麗”著稱,確實是別具一格的。
【鑒賞2】
[1]這首七絕,《萬首唐人絕句》中題作《夜雨寄內》?!凹膬取?,是寄給他的內人(妻子),“寄北”,是寄給北方的人,可能是原配妻子,但有人考證這時李商隱原配妻子王氏已經病故,那么可能是續弦、姬妾,我們作懷人詩來讀即可。詩寄自巴山,當是寫于公元852~855年之間詩人任職東川之時。巴山,泛指四川境內的山。
[2]何當:何時能夠。
這首懷人七絕,用簡短的語言,把深切的思念情表現得深厚而涵蘊無盡。首句似是直敘,卻以答問形式出之,形成跌宕曲折,表現了羈旅難歸的兩地愁苦(你問我回家的日期嗎,還沒有個日期呢)。次句是夜雨綿綿漲滿秋池的畫面,不言愁,而獨聽異鄉淅淅瀝瀝夜雨,愁苦自在景中。后兩句宕開一筆,不言相念之切,卻在孤寂憂思中憧憬團聚之歡樂,在想象中把今夜巴山冷雨中的苦思作為相逢時剪燭夜談的話題(什么時候我們能在西窗下剪燭夜談,談談我在巴山夜雨時對你的相思呢)。徐德泓《李義山詩疏》說:“翻從他日而話今宵,則此時羈情,不寫而自深矣?!边@首絕句紙短情長,與他大多作品的語言風格不同,寫得淺切暢曉而不乏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