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詩句】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出處】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意思翻譯】重嶺密樹遮住了遙望千里 的眼睛,江流彎曲迂回好像九轉回腸。用融情入景手法,上句直寫相思之殷,下句用比喻寫相思之苦,仰觀俯察,虛實結合,感情深切。
【意思2】山上的樹木重重疊疊,遮住了我的視線,因而望不到千里外的朋友。那彎曲的柳江就如同我百結的愁腸。表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懷念。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山重樹密,江流 蜿蜒的景致。[例]黃河之曲之彎,這是大 自然的造化,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 移。……普天下之河流,莫不如此。柳宗 元在《登柳州城樓》一詩中,就有“嶺樹重遮 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之說。(王聞《人 生的價值,你在哪里》)
【全詩】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唐].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
【全詩賞析1】
元和十年(815), 柳宗元與韓泰、韓曄、陳諫、劉 禹錫等五人奉召回京,結果是 被分派到南方做刺史,雖然官 位提升了,卻是被分派到更荒 涼的“百越”之地。他們五人在 參加政治改革運動時已建立了 深厚的友誼,作者曾有過“皇恩 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重別夢得》)的愿望。一到柳 州,詩人首先做的事就是登上高樓,尋找朋友的處所,希望借高樓來實現 “千里目”。然而站在高高的城樓之上,眺望到的卻只是曠漠空寂的原野。 疾風陣陣,荷塘泛起層層水浪,荷花瑟瑟,搖曳不定。驟雨傾盆,不斷侵打 著爬滿薜荔的土墻。遠遠的山嶺上,樹木重重疊疊,層層遮擋遠眺的視 線,柳江蜿蜒曲折,千回百轉,沒有盡頭。遠望既不可得,作者當然希望可 以互通音訊,可是雖同處南方,而“音書”卻只能“滯一鄉”。那么能否前去 拜望?這當然也是作者所期望的,但是陸上是重重的山嶺,而江流卻曲曲 折折,真是山水相阻。這就自然而然地引發了詩人如海天般無邊無際的 茫茫愁思。
【全詩賞析2】
在貶離京城的十多年里,詩人始終處于孤獨、悲痛、無奈的心境下。 如果說他在做永州司馬時創作的文章中透露出的是一種“失望”的痛與 恨:“本期濟仁義,今為眾所嗤。滅名竟不試,世義安可支?恬死百憂盡, 茍生萬慮滋。顧余九逝魂,與子各何之?”(《哭連州凌員外司馬》)“風波一 跌逝萬里,壯心瓦解空縲囚。”(《冉溪》)“命有好丑,非若能力。”(《牛賦》) 但至少仍抱著一絲希望,“縲囚終老無馀事,愿卜湘西冉溪地。卻學壽張 樊敬侯,種漆南園待成器”(《冉溪》)。雖然“寒英坐銷落”,但來年依然有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早梅》)的時候。即使“草中貍鼠足為患,一 夕十顧驚且傷”,依然“但愿清商復為假,拔去萬里云間翔”(《籠鷹詞》)。 雖然“不以險自防,遂為明所誤”,可“猶有半心存,時將承雨露”(《孤松》)。 相較而言,此時再度遭貶的詩人幾乎已絕望,因此發出“十年憔悴到秦京, 誰料翻為嶺外行”(《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的感嘆。“江流曲似九回腸” 之“九回腸”源自司馬遷《報任安書》中“腸一日而九回”,想到司馬遷所遭 受的是何等的痛苦,就應該明白詩人此時凄涼憂愁的心境了。面對秋景, 他總是感到“秋來處處割愁腸”(《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經歷的坎坷,仕途的失意,精神的孤獨,再加上這樣惡劣、凄清、深沉 冷峻的環境,無怪乎詩人會“海天愁思正茫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