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全詩賞析
花徑里、戲捉迷藏,曾惹下蕭蕭井梧葉。記否輕紈小扇,又幾番涼熱.。只落得,填膺百感,總茫茫、不關離別。一任紫玉無情,夜寒吹裂。
huā jìng lǐ 、xì zhuō mí cáng ,céng rě xià xiāo xiāo jǐng wú yè 。jì fǒu qīng wán xiǎo shàn ,yòu jǐ fān liáng rè .。zhī luò dé ,tián yīng bǎi gǎn ,zǒng máng máng 、bú guān lí bié 。yī rèn zǐ yù wú qíng ,yè hán chuī liè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云間的月亮,卻為何時圓時缺。今夜里,金風送爽,土花映碧,畫欄桂樹懸掛著一縷秋香;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瑩透澈。誰知道,這好天良夜,卻讓人憂愁,讓人悲咽。孤身只影,怎么可面對舊時明月。
那時節,也是這么個中秋夜,你和我,花徑里捉迷藏,曾經將金井梧桐的霜葉驚落。手上輕巧的小紈扇,至今又經歷幾番涼熱。一時間,不由得百感叢生;但這又與一般的相思離別無關。面對這舊時明月,只好讓無情的紫玉蕭,于寒風中吹烈。
注釋
碧海:傳說中的海名。
冰輪:月亮代名之一,歷來用以形容皎潔的滿月。
吹到二句:謂秋風把一片秋花吹開了,那明亮的月光猶如白雪。清輝,指明亮的月光。
花徑二句:捉迷藏,又稱逮貓兒,兒童玩的一種游戲。井梧葉:謂井邊的梧桐樹葉。
輕紈小扇:即紈扇。
一任二句:紫玉,指笛簫,因截紫竹所制,故名。
賞析
這首詞以清新凝重,又不無傷感的筆調描繪了中秋時節月下的景色。其中有對在日中秋月下嬉戲歡樂的追懷依戀,有對“只影而今”的孤單失落的傷感悲嘆。而結處“總茫茫、不關離別”一語又頓使全篇升華,看來詩人傷情的并非單純的“離別”,而是更有別的隱憂,至于什么隱憂呢,落句只用了寒夜之笛聲作結,留給讀者去咀嚼,去回味,去聯想了。
賞析二
“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在蒼茫的夜色中,作者抬頭仰望天空,中秋月圓,其景何其美好;然而他卻觸景生情,發此疑問。通過此句,我們似乎看出了他心中的悲涼:日月輪回不斷,春花秋月年年,這些都只會令他徒增煩惱;是因為佳人不在,如今的他形影相吊么?“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不知哪里吹來的秋風,帶來一陣芬芳;月亮的清輝籠罩了周圍寂寞的空氣,如同冰雪一樣寒冷。此句是寫景,卻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寒冷的是清輝還是他那顆受傷的心?回想往昔,那“一生一代一雙人”,曾經花前月下,欣賞這良宵美景,“記當時,垂柳絲,花枝,滿庭蝴蝶兒。”只影而今,物是人非,在這如同舊時的明月下重拾往事,只會令他“填膺百感”。
詞的上片寫現實,現實是充滿了悲涼,其情之苦,足以震憾一切感性的心靈。用“冰輪”喻明月,用“雪”喻明月的清輝,更增加了意境的清冷?!爸挥岸瘢强爸貙?,舊時明月。”此句道出了作者“盡成悲咽”的緣由:原來是故人不在,作者在思念他的亡妻;然而“明月不諳離恨苦”,偏要打動他那顆敏感脆弱的心,叫他情何以堪。
下闕寫詞人仰望明月憶及往事?!盎◤嚼?、戲捉迷藏,曾惹下蕭蕭井梧葉?!泵髟孪?,芳叢里,詞人與心上人嬉戲,游玩,雖然并未著墨描摹具體情狀,而梧桐葉的緩緩飄落中,縱情的歡笑聲,親昵的嘶鬧聲,在一片月色下朗朗可聞,其人之天真爛漫,其情之親密無間,已不言自明,詞人對故人往事的深深思戀,直抵人心深處。只是光陰荏苒,輕紈小扇輕搖又搖走了幾番寒暑,去者不可追,如今只剩下詞人中宵獨立,“填膺百感”,而明月還是當時的明月,清輝未減分毫。中秋月光照耀,本該是眾家歡聚之時,容若心中卻荒涼如大漠。吹裂紫玉蕭也難散愁心。
創作背景
詞作乃中秋月下,對于昔時情愛的思憶。此詞可能作于康熙十六年(1678)中秋。這年春天,納蘭妻盧氏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