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秦四·秦取楚漢中文言文翻譯
戰國策·秦四·秦取楚漢中
《秦取楚漢中》是一篇創作于戰國時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漢劉向編著的《戰國策》。下文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秦取楚漢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文言文
秦取楚漢中,再戰于藍田,大敗楚軍。韓、魏聞楚之困,乃南襲至鄧,楚王引歸。后三國謀攻楚,恐秦之救也,或說薛公:“可發使告楚曰:‘今三國之兵且去楚,楚能應而共攻秦,雖蘭田豈難得哉!況于楚之故地?’楚疑于秦之未必救己也,而今三國之辭去,則楚之應之也必勸,是楚與三國謀出秦兵矣。秦為知之,必不救也。三國疾攻楚,楚必走秦以急;秦愈不敢出,則是我離秦而攻楚也,兵必有功”。
薛公曰:“善?!彼彀l重使之楚,楚之應果勸。于是三國并力攻楚,楚果告急于秦,秦遂不敢出兵。大臣有功。
翻譯
秦國奪取楚國的漢中之后,又與楚軍在藍田交戰,大敗了楚軍。韓、魏兩國聽到楚國陷入困境,就向南面襲擊楚國一直打到鄧地,楚王領著軍隊失敗而歸。來齊、韓、魏三國又合謀進攻楚國,唯恐秦兵救助楚國,有人建議薛公田文說,“可以先派使者去告訴楚王說:‘現在三國的軍隊準備離開楚國,如果楚國能夠響應我們共同攻打秦國,別說是藍田,再多的地方還怕難以得到手嗎?更何況楚國失去的舊地?’楚國早就懷疑秦國未必肯予救助自己,如今叉聽說三國退兵攻秦,那么楚國的響應必定會更加賣力,這就造成楚國想和三國謀劃進攻秦國的局面了。若是秦國知道了這件事情,必定不肯救助它。這樣三國再反過來加緊進攻楚國,楚國一定要到秦國去告急;秦國就越發不敢出兵,這就是我們離間秦國攻打楚國之計,此次出兵必建大功?!毖镂恼f:“好。”于是就派出特使出使楚國。
楚國果然極力響應。到這時三國才全力攻打楚國,楚國真的向秦國告急,泰國自然不敢出兵。結果三國大勝,戰果輝煌。
注釋
①藍田:地名,在今陜西藍田縣西部。秦奪取楚地漢中,楚懷王大怒,又出兵襲秦,最終楚軍再次戰敗于藍田。
②鄧:邑名,在今河南郾城縣東南,戰國時屬楚。
③引歸:退兵回國。
④三國:指齊、韓、魏三國。
⑤且去楚:將要離開楚國,意即不攻打楚國轉而攻秦。
⑥雖:即使。
⑦況于楚之故地:更何況楚國原來的失地。
⑧云:姚本作“去”,從鮑本改為“云”。
⑨應:應和,響應。勸:盡力,態度積極。鮑本:“勸,樂之也,言樂從,從三國攻秦。”
⑩是楚與三國謀出秦兵:這就造成了楚國和齊、韓、魏三國謀劃出兵攻打秦國的局面。
(11)秦為知之:是說秦國如果知道了楚與三國合謀出兵攻秦的事。為:如果,假若。
(12)走秦以急:到秦國去告急。
(13)離秦:離間秦國。
作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后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后,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生平事跡見《漢書》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