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牧民第一原文翻譯及全文拼音版
《牧民篇》是《管子》全書之根本。以下是管子牧民第一原文翻譯、管子牧民第一全文拼音版,歡迎閱讀。
管子·牧民原文
國頌
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張,則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國之度,在飾四維,順民之經,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廟,恭祖舊。不務天時,則財不生;不務地利,則倉廩不盈;野蕪曠,則民乃菅,上無量,則民乃妄。文巧不禁,則民乃淫,不璋兩原,則刑乃繁。不明鬼神,則陋民不悟;不只山川,則威令不聞;不敬宗廟,則民乃上校;不恭祖舊,則孝悌不備;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四維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踰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軸;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四順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能佚樂之,則民為之憂勞。能富貴之,則民為之貧賤。能存安之,則民為之危墜。能生育之,則民為之滅絕。故刑罰不足以畏其意,殺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罰繁而意不恐,則令不行矣。殺戮眾而心不服,則上位危矣。故從其四欲,則遠者自親;行其四惡,則近者叛之,故知“予之為取者,政之寶也”。
十一經
錯國于不傾之地,積于不涸之倉,藏于不竭之府,下令于流水之原,使民于不爭之官,明必死之路,開必得之門。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不行不可復。錯國于不傾之地者,授有德也;積于不涸之倉者,務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順民心也;使民于不爭之官者,使各為其所長也;明必死之路者,嚴刑罰也;開必得之門者,信慶賞也;不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彊民以其所惡也;不處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復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則國安;務五谷,則食足;養桑麻,育六畜,則民富;令順民心,則威令行;使民各為其所長,則用備;嚴刑罰,則民遠邪;信慶賞,則民輕難;量民力,則事無不成;不彊民以其所惡,則軸偽不生;不偷取一世,則民無怨心;不欺其民,則下親其上。
六親五法
以家為鄉,鄉不可為也。以鄉為國,國不可為也。以國為天下,天下不可為也。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毋曰不同生,遠者不聽。毋曰不同鄉,遠者不行。毋曰不同國,遠者不從。如地如天,何私何親?如月如日,唯君之節。御民之轡,在上之所貴。道民之門,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惡。故君求之,則臣得之。君嗜之,則臣食之。君好之,則臣服之。君惡之,則臣匿之。毋蔽汝惡,毋異汝度,賢者將不汝助。言室滿室,言堂滿堂,是謂圣王。城郭溝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彊力,不足以應敵;博地多財,不足以有眾。惟有道者,能備患于未形也,故禍不萌。天下不患無臣,患無君以使之。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之。故知時者,可立以為長。無私者,可置以為政。審于時而察于用,而能備官者,可奉以為君也。緩者后于事。吝于財者失所親,信小人者失士。
管子·牧民全文翻譯
國頌
凡是一個國家的君主,必須致力于四時農事,確保糧食貯備。國家財力充足,遠方的人們就能自動遷來,荒地開發得好,本國的人民就能安心留住。糧食富裕,人們就知道禮節;衣食豐足,人們就懂得榮辱。君主的服用合乎法度,六親就可以相安無事;四維發揚,君令就可以貫徹推行。因此,減少刑罰的關鍵,在于禁止奢侈;鞏固國家的準則,在于整飾四維;教訓人民的根本辦法,則在于:尊敬鬼神、祭祀山川、敬重祖宗和宗親故舊。不注意天時,財富就不能增長;不注意地利,糧食就不會充足。田野荒蕪廢棄,人民也將由此而惰怠;君主揮霍無度,則人民胡作妄為;不注意禁止奢侈,則人民放縱淫蕩;不堵塞這兩個根源;犯罪者就會大量增多。不尊鬼神,小民就不能感悟;不祭山川,威令就不能遠播;不敬祖宗,老百姓就會犯上;不尊重宗親故舊,孝悌就不完備。四維不發揚,國家就會滅亡。
四維
國有四維,缺了一維,國家就傾斜;缺了兩維,國家就危險;缺了三維,國家就顛覆;缺了四維,國家就會滅亡。傾斜可以扶正,危險可以挽救,傾覆可以再起,只有滅亡了,那就不可收拾了。什么是四維呢?一是禮,二是義,三是廉,四是恥。有禮,人們就不會超越應守的規范;有義,就不會妄自求進;有廉,就不會掩飾過錯;有恥,就不會趨從壞人。人們不越出應守的規范,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不妄自求進,人們就不巧謀欺詐;不掩飾過錯,行為就自然端正;不趨從壞人,邪亂的事情也就不會發生了。
四順
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順應民心;政令所以廢弛,在于違背民心。人民怕憂勞,我便使他安樂;人民怕貧賤,我便使他富貴;人民怕危難,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滅絕,我便使他生育繁息。因為我能使人民安樂,他們就可以為我承受憂勞;我能使人民富貴,他們就可以為我忍受貧賤;我能使人民安定,他們就可以為我承擔危難;我能使人民生育繁息,他們也就不惜為我而犧牲了。單靠刑罰不足以使人民真正害怕,僅憑殺戮不足以使人民心悅誠服。刑罰繁重而人心不懼,法令就無法推行了;殺戮多行而人心不服,為君者的地位就危險了。因此,滿足上述四種人民的愿望,疏遠的自會親近;強行上述四種人民厭惡的事情,親近的也會叛離。由此可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這個原則,是治國的法寶。
十一經
把國家建立在穩固的基礎上。把糧食積存在取之不盡的糧倉里。把財貨貯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庫里。把政令下達在流水源頭上。把人民使用在無所爭議的崗位上。向人們指出犯罪必死的道路。向人們敞開立功必賞的大門。不強干辦不到的事。不追求得不到的利。不可立足于難得持久的地位。不去做不可再行的事情。所謂把國家建立在穩固的基礎上,就是把政權交給有道德的人。所謂把糧食積存在取之不盡的糧倉里,就是要努力從事糧食生產。所謂把財富貯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庫里,就是要種植桑麻、飼養六畜。所謂把政令下達在流水源頭上,就是要令順民心。所謂把人民使用在無所爭議的崗位上,就是要盡其所長。所謂向人民指出犯罪必死的道路,就是刑罰嚴厲。所謂向人民敞開立功必賞的大門,就是獎賞信實。所謂不強干辦不到的事,就是要度量民力。所謂不追求得不到的利,就是不強迫人民去做他們厭惡的事情。所謂不可立足于難得持久的地位,就是不貪圖一時僥幸。所謂不去做不可再行的事情,就是不欺騙人民。這樣,把政權交給有道德的人,國家就能安定。努力從事糧食生產,民食就會充足。種植桑麻、飼養六畜,人民就可以富裕。能作到令順民心,威令就可以貫徹。使人民各盡所長,用品就能齊備。刑罰嚴厲,人民就不去干壞事。獎賞信實,人民就不怕死難。量民力而行事,就可以事無不成。不強使人民干他們厭惡的事情,欺詐作假的行為就不會發生。不貪圖一時僥幸,人民就不會抱怨。不欺騙人民,人民就擁戴君上。
六親五法
按照治家的要求治理鄉,鄉不能治好;按照治鄉的要求治理國,國不能治好;按照治國的要求治理天下,天下不可能治好。應該按照治家的要求治家,按照治鄉的要求治鄉,按照治國的要求治國,按照治天下的要求治理天下。不要因為不同姓,不聽取外姓人的意見;不要因為不同鄉,不采納外鄉人的辦法;諸候國不要因為不同國,而不聽從別國人的主張。象天地對待萬物,沒有什么偏私偏愛;像日月普照一切,才算得上君主的氣度。
駕馭人民奔什么方向,看君主重視什么;引導人民走什么門路,看君主提倡什么;號召人民走什么途徑,看君主的好惡是什么。君主追求的東西,臣下就想得到;君主愛吃的東西,臣下就想嘗試;君主喜歡的事情,臣下就想實行;君主厭惡的事情,臣下就想規避。因此,不要掩蔽你的過錯,不要擅改你的法度;否則,賢者將無法對你幫助。在室內講話,要使全室的人知道;在堂上講話,要使滿堂的人知道。這樣開誠布公,才稱得上圣明的君主。單靠城郭溝渠,不一定能固守;僅有強大的武力和裝備,不一定能御敵;地大物博,群眾不一定就擁護。只有有道的君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可避免災禍的發生。
天下不怕沒有能臣,怕的是沒有君主去使用他們;天下不怕沒有財貨,怕的是無人去管理它們。所以,通曉天時的,可以任用為官長;沒有私心的,可以安排作官吏;通曉天時,善于用財,而又能任用官吏的,就可以奉為君主了。處事遲鈍的人,總是落后于形勢;吝嗇財物的人,總是無人親近;偏信小人的人,總是失掉賢能的人材。
管子·牧民第一全文拼音版
《 管guǎn子zǐ · 牧mù民mín 》
國guó頌sòng
凡fán有yǒu地dì牧mù民mín者zhě , 務wù在zài四sì時shí , 守shǒu在zài倉cāng廩lǐn 。 國guó多duō財cái , 則zé遠yuǎn者zhě來lái , 地dì辟pì舉jǔ , 則zé民mín留liú處chù ; 倉cāng廩lǐn實shí , 則zé知zhī禮lǐ節jié ; 衣yī食shí足zú , 則zé知zhī榮róng辱rǔ ; 上shàng服fú度dù , 則zé六liù親qīn固gù 。 四sì維wéi張zhāng , 則zé君jūn令lìng行xíng 。 故gù省shěng刑xíng之zhī要yào , 在zài禁jìn文wén巧qiǎo , 守shǒu國guó之zhī度dù , 在zài飾shì四sì維wéi , 順shùn民mín之zhī經jīng , 在zài明míng鬼guǐ神shén , 只zhǐ山shān川chuān , 敬jìng宗zōng廟miào , 恭gōng祖zǔ舊jiù 。 不bù務wù天tiān時shí , 則zé財cái不bù生shēng ; 不bù務wù地dì利lì , 則zé倉cāng廩lǐn不bù盈yíng ; 野yě蕪wú曠kuàng , 則zé民mín乃nǎi菅jiān , 上shàng無wú量liàng , 則zé民mín乃nǎi妄wàng 。 文wén巧qiǎo不bù禁jīn , 則zé民mín乃nǎi淫yín , 不bù璋zhāng兩liǎng原yuán , 則zé刑xíng乃nǎi繁fán 。 不bù明míng鬼guǐ神shén , 則zé陋lòu民mín不bù悟wù ; 不bù只zhǐ山shān川chuān , 則zé威wēi令lìng不bù聞wén ; 不bù敬jìng宗zōng廟miào , 則zé民mín乃nǎi上shàng校xiào ; 不bù恭gōng祖zǔ舊jiù , 則zé孝xiào悌tì不bù備bèi ; 四sì維wéi不bù張zhāng , 國guó乃nǎi滅miè亡wáng 。
四sì維wéi
國guó有yǒu四sì維wéi , 一yī維wéi絕jué則zé傾qīng , 二èr維wéi絕jué則zé危wēi , 三sān維wéi絕jué則zé覆fù , 四sì維wéi絕jué則zé滅miè 。 傾qīng可kě正zhèng也yě , 危wēi可kě安ān也yě , 覆fù可kě起qǐ也yě, 滅miè不bù可kě復fù錯cuò也yě 。 何hé謂wèi四sì維wéi ? 一yī曰yuē禮lǐ 、 二èr曰yuē義yì 、 三sān曰yuē廉lián 、 四sì曰yuē恥chǐ 。 禮lǐ不bù踰yú節jié , 義yì不bù自zì進jìn 。 廉lián不bù蔽bì惡è , 恥chǐ不bù從cóng枉wǎng 。 故gù不bù踰yú節jié , 則zé上shàng位wèi安ān ; 不bù自zì進jìn , 則zé民mín無wú巧qiǎo軸zhóu ; 不bù蔽bì惡è , 則zé行xíng自zì全quán ; 不bù從cóng枉wǎng , 則zé邪xié事shì不bù生shēng 。
四sì順shùn
政zhèng之zhī所suǒ興xīng , 在zài順shùn民mín心xīn 。 政zhèng之zhī所suǒ廢fèi , 在zài逆nì民mín心xīn 。 民mín惡è憂yōu勞láo , 我wǒ佚yì樂lè之zhī 。 民mín惡è貧pín賤jiàn , 我wǒ富fù貴guì之zhī , 民mín惡è危wēi墜zhuì , 我wǒ存cún安ān之zhī 。 民mín惡è滅miè絕jué , 我wǒ生shēng育yù之zhī 。 能néng佚yì樂lè之zhī , 則zé民mín為wéi之zhī憂yōu勞láo 。 能néng富fù貴guì之zhī , 則zé民mín為wéi之zhī貧pín賤jiàn 。 能néng存cún安ān之zhī , 則zé民mín為wéi之zhī危wēi墜zhuì 。 能néng生shēng育yù之zhī , 則zé民mín為wéi之zhī滅miè絕jué 。 故gù刑xíng罰fá不bù足zú以yǐ畏wèi其qí意yì , 殺shā戮lù不bù足zú以yǐ服fú其qí心xīn 。 故gù刑xíng罰fá繁fán而ér意yì不bù恐kǒng , 則zé令lìng不bù行xíng矣yǐ 。 殺shā戮lù眾zhòng而ér心xīn不bù服fú , 則zé上shàng位wèi危wēi矣yǐ 。 故gù從cóng其qí四sì欲yù , 則zé遠yuǎn者zhě自zì親qīn ; 行xíng其qí四sì惡è , 則zé近jìn者zhě叛pàn之zhī , 故gù知zhī “ 予yǔ之zhī為wéi取qǔ者zhě , 政zhèng之zhī寶bǎo也yě ”。
十shí一yī經jīng
錯cuò國guó于yú不bù傾qīng之zhī地dì , 積jī于yú不bù涸hé之zhī倉cāng , 藏cáng于yú不bù竭jié之zhī府fǔ , 下xià令lìng于yú流liú水shuǐ之zhī原yuán , 使shǐ民mín于yú不bù爭zhēng之zhī官guān , 明míng必bì死sǐ之zhī路lù , 開kāi必bì得dé之zhī門mén 。 不bù為wèi不bù可kě成chéng , 不bù求qiú不bù可kě得dé , 不bù處chù不bù可kě久jiǔ , 不bù行xíng不bù可kě復fù 。 錯cuò國guó于yú不bù傾qīng之zhī地dì者zhě , 授shòu有yǒu德dé也yě ; 積jī于yú不bù涸hé之zhī倉cāng者zhě , 務wù五wǔ谷gǔ也yě ; 藏cáng于yú不bù竭jié之zhī府fǔ者zhě , 養yǎng桑sāng麻má育yù六liù畜chù也yě ; 下xià令lìng于yú流liú水shuǐ之zhī原yuán者zhě , 令lìng順shùn民mín心xīn也yě ; 使shǐ民mín于yú不bù爭zhēng之zhī官guān者zhě , 使shǐ各gè為wéi其qí所suǒ長zhǎng也yě ; 明míng必bì死sǐ之zhī路lù者zhě , 嚴yán刑xíng罰fá也yě ; 開kāi必bì得dé之zhī門mén者zhě , 信xìn慶qìng賞shǎng也yě ; 不bù為wèi不bù可kě成chéng者zhě , 量liàng民mín力lì也yě ; 不bù求qiú不bù可kě得dé者zhě , 不bù彊qiáng民mín以yǐ其qí所suǒ惡è也yě ; 不bù處chù不bù可kě久jiǔ者zhě , 不bù偷tōu取qǔ一yī世shì也yě ; 不bù行xíng不bù可kě復fù者zhě , 不bù欺qī其qí民mín也yě ; 故gù授shòu有yǒu德dé , 則zé國guó安ān ; 務wù五wǔ谷gǔ , 則zé食shí足zú ; 養yǎng桑sāng麻má , 育yù六liù畜chù , 則zé民mín富fù ; 令lìng順shùn民mín心xīn , 則zé威wēi令lìng行xíng ; 使shǐ民mín各gè為wéi其qí所suǒ長zhǎng , 則zé用yòng備bèi ; 嚴yán刑xíng罰fá , 則zé民mín遠yuǎn邪yé ; 信xìn慶qìng賞shǎng , 則zé民mín輕qīng難nán ; 量liàng民mín力lì , 則zé事shì無wú不bù成chéng ; 不bù彊qiáng民mín以yǐ其qí所suǒ惡è , 則zé軸zhóu偽wěi不bù生shēng ; 不bù偷tōu取qǔ一yī世shì , 則zé民mín無wú怨yuàn心xīn ; 不bù欺qī其qí民mín , 則zé下xià親qīn其qí上shàng 。
六liù親qīn五wǔ法fǎ
以yǐ家jiā為wéi鄉xiāng , 鄉xiāng不bù可kě為wéi也yě 。 以yǐ鄉xiāng為wèi國guó , 國guó不bù可kě為wéi也yě 。 以yǐ國guó為wéi天tiān下xià , 天tiān下xià不bù可kě為wéi也yě 。 以yǐ家jiā為wéi家jiā , 以yǐ鄉xiāng為wéi鄉xiāng , 以yǐ國guó為wéi國guó , 以yǐ天tiān下xià為wéi天tiān下xià 。 毋wú曰yuē不bù同tóng生shēng , 遠yuǎn者zhě不bù聽tīng 。 毋wú曰yuē不bù同tóng鄉xiāng , 遠yuǎn者zhě不bù行xíng 。 毋wú曰yuē不bù同tóng國guó , 遠yuǎn者zhě不bù從cóng 。 如rú地dì如rú天tiān , 何hé私sī何hé親qīn ? 如rú月yuè如rú日rì , 唯wéi君jūn之zhī節jié 。 御yù民mín之zhī轡pèi , 在zài上shàng之zhī所suǒ貴guì 。 道dào民mín之zhī門mén , 在zài上shàng之zhī所suǒ先xiān 。 召zhào民mín之zhī路lù , 在zài上shàng之zhī所suǒ好hào惡è 。 故gù君jūn求qiú之zhī , 則zé臣chén得dé之zhī 。 君jūn嗜shì之zhī , 則zé臣chén食shí之zhī 。 君jūn好hǎo之zhī , 則zé臣chén服fú之zhī 。 君jūn惡è之zhī , 則zé臣chén匿nì之zhī 。 毋wú蔽bì汝rǔ惡è , 毋wú異yì汝rǔ度dù , 賢xián者zhě將jiāng不bù汝rǔ助zhù 。 言yán室shì滿mǎn室shì , 言yán堂táng滿mǎn堂táng , 是shì謂wèi圣shèng王wáng 。 城chéng郭guō溝gōu渠qú , 不bù足zú以yǐ固gù守shǒu ; 兵bīng甲jiǎ彊qiáng力lì , 不bù足zú以yǐ應yīng敵dí ; 博bó地dì多duō財cái , 不bù足zú以yǐ有yǒu眾zhòng 。 惟wéi有yǒu道dào者zhě , 能néng備bèi患huàn于yú未wèi形xíng也yě , 故gù禍huò不bù萌méng 。 天tiān下xià不bù患huàn無wú臣chén , 患huàn無wú君jūn以yǐ使shǐ之zhī 。 天tiān下xià不bù患huàn無wú財cái , 患huàn無wú人rén以yǐ分fēn之zhī 。 故gù知zhī時shí者zhě , 可kě立lì以yǐ為wéi長cháng 。 無wú私sī者zhě , 可kě置zhì以yǐ為wéi政zhèng 。 審shěn于yú時shí而ér察chá于yú用yòng , 而ér能néng備bèi官guān者zhě , 可kě奉fèng以yǐ為wéi君jūn也yě 。 緩huǎn者zhě后hòu于yú事shì 。 吝lìn于yú財cái者zhě失shī所suǒ親qīn , 信xìn小xiǎo人rén者zhě失shī士s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