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禁藏全文翻譯及拼音版
《管子·禁藏》是春秋時期軍事家管仲創作的一篇文言文。以下是管子禁藏全文翻譯及拼音版,歡迎閱讀。
管子禁藏全文
禁藏于胸脅之內,而禍避于萬里之外。能以此制彼者,唯能以己知人者也。夫冬日之不濫,非愛冰也;夏日之不煬,非愛火也,為不適于身便于體也。夫明王不美宮室,非喜小也;不聽鐘鼓,非惡樂也,為其傷于本事,而妨于教也。故先慎于己而后彼,官亦慎內而后外,民亦務本而去末。
居民于其所樂,事之于其所利,賞之于其所善,罰之于其所惡,信之于其所余財,功之于其所無誅。于下無誅者,必誅者也;有誅者,不必誅者也。以有刑至無刑者,其法易而民全;以無刑至有刑者,其刑煩而奸多。夫先易者后難,先難而后易,萬物盡然。明王知其然,故必誅而不赦,必賞而不遷者,非喜予而樂其殺也,所以為人致利除害也。于以養老長弱,完活萬民,莫明焉。
夫不法法則治。法者天下之儀也,所以決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縣命也。故明王慎之,不為親戚故貴易其法,吏不敢以長官威嚴危其命,民不以珠玉重寶犯其禁。故主上視法嚴于親戚,吏之舉令敬于師長,民之承教重于神寶。故法立而不用,刑設而不行也。夫施功而不鈞,位雖高為用者少;赦罪而不一,德雖厚不譽者多;舉事而不時,力雖盡其功不成;刑賞不當,斷斬雖多,其暴不禁。夫公之所加,罪雖重下無怨氣;私之所加,賞雖多士不為歡。行法不道,眾民不能順;舉錯不當,眾民不能成;不攻不備,當今為愚人。
故圣人之制事也,能節宮室、通車輿以實藏,則國必富、位必尊;能適衣服、去玩好以奉本,而用必贍、身必安矣;能移無益之事、無補之費,通幣行禮,而黨必多、交必親矣。夫眾人者,多營于物,而苦其力、勞其心,故困而不贍,大者以失其國,小者以危其身。凡人之情:得所欲則樂,逢所惡則憂,此貴賤之所同有也。近之不能勿欲,遠之不能勿忘,人情皆然,而好惡不同,各行所欲,而安危異焉,然后賢不肖之形見也。夫物有多寡,而情不能等;事有成敗,而意不能同;行有進退,而力不能兩也。故立身于中,養有節;宮室足以避燥濕,食飲足以和血氣,衣服足以適寒溫,禮儀足以別貴賤,游虞足以發歡欣,棺槨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墳墓足以道記。不作無補之功,不為無益之事,故意定而不營氣情。氣情不營則耳目穀、衣食足;耳目穀、衣食足,則侵爭不生,怨怒無有,上下相親,兵刃不用矣。故適身行義,儉約恭敬,其唯無福,禍亦不來矣;驕傲侈泰,離度絕理,其唯無禍,福亦不至矣。是故君于上觀絕理者以自恐也,下觀不及者以自隱也。故曰:譽不虛出,而患不獨生,福不擇家,禍不索人,此之謂也。能以所聞瞻察,則事必明矣。
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故善者圉之以害,牽之以利。能利害者,財多而過寡矣。夫凡人之情,見利莫能勿就,見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賈,倍道兼行,夜以續日,千里而不遠者,利在前也。漁人之入海,海深萬仞,就波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源之下,無所不入焉。故善者勢利之在,而民自美安,不推而往,不引而來,不煩不擾,而民自富。如鳥之覆卵,無形無聲,而唯見其成。
夫為國之本,得天之時而為經,得人之心而為紀,法令為維綱,吏為網罟,什伍以為行列,賞誅為文武??樲r具當器械,耕農當攻戰,推引銚耨以當劍戟,被蓑以當鎧鑐,菹笠以當盾櫓。故耕器具則戰器備,衣事習則功戰巧矣。當春三月,萩室熯造,鉆隧易火,杼井易水,所以去茲毒也。舉春祭,塞久禱,以魚為牲,以糵為酒,相召,所以屬親戚也。毋殺畜生,毋拊卵,毋伐木,毋夭英,毋拊竿,所以息百長也。賜鰥寡,振孤獨,貸無種,與無賦,所以勸弱民。發五正,赦薄罪,出拘民,解仇讎,所以建時功施生谷也。夏賞五德,滿爵祿,遷官位,禮孝弟,復賢力,所以勸功也。秋行五刑,誅大罪,所以禁淫邪,止盜賊。冬收五藏,最萬物,所以內作民也。四時事備,而民功百倍矣。故春仁、夏忠、秋急、冬閉,順天之時,約地之宜,忠人之和,故風雨時,五谷實,草木美多,六畜蕃息,國富兵強,民材而令行,內無煩擾之政,外無強敵之患也。
夫動靜順然后和也,不夫其時然后富,不失其法然后治。故國不虛富,民不虛治。不治而昌,不亂而亡者,自古至今未嘗有也。故國多私勇者其兵弱,吏多私智者其法亂,民多私利者其國貧。故德莫若博厚,使民死之;賞罰莫若必成,使民信之。
夫善牧民者,非以城郭也,輔之以什,司之以伍。伍無非其人,人無非其里,里無非其家。故奔亡者無所匿,遷徙者無所容,不求而約,不召而來。故民無流亡之意,吏無備追之憂。故主政可往于民,民心可系于主。夫法之制民也,猶陶之于埴,冶之于金也。故審利害之所在,民之去就,如火之于燥濕,水之于高下。夫民之所生,衣與食也;食之所生,水與土也。所以富民有要,食民有率,率三十畝而足于卒歲。歲兼美惡,畝取一石,則人有三十石,果蓏素食當十石,糠秕六畜當十石,則人有五十石,布帛麻絲,旁入奇利,未在其中也。故國有余藏,民有余食。夫敘鈞者,所以多寡也;權衡者,所以視重輕也;戶籍田結者,所以知貧富之不訾也;故善者必先知其田,乃知其人,田備然后民可足也。
凡有天下者,以情伐者帝,以事伐者王,以政伐者霸。而謀有功者五,一曰視其所愛,以分其威,一人兩心,其內必衰也。臣不用,其國可危。二曰視其陰所憎,厚其貨賂,得情可深,身內情外,其國可知。三曰聽其淫樂,以廣其心,遺以竽瑟美人,以塞其內;遺以諂臣文馬,以蔽其外。外內蔽塞,可以成敗。四曰必深親之,如典之同生。陰內辯士,使圖其計;內勇士,使高其氣。內人他國,使倍其約,絕其使,拂其意,是必士斗。兩國相敵,必承其弊。五曰深察其謀,謹其忠臣,揆其所使,令內不信,使有離意。離氣不能令,必內自賊。忠臣已死,故政可奪。此五者,謀功之道也。
管子禁藏全文翻譯
把“禁”字深記在心,可以避禍于萬里之外。能做到以“禁”防“禍”,只有能以自身苦樂理解別人的苦樂才行。冬天不洗冰水,并不是吝惜冰;夏天不烤火,也不是舍不得火。而是因為這樣做對身體不適宜。明主不建造華麗的宮殿,不是因為他喜歡簡陋的房屋;不聽鐘鼓之音,也不是因為他討厭音樂。而是因為這樣做會傷害農業生產,妨礙教化推行。所以,君主首先嚴格要求自己,然后再要求別人;官吏也才能首先管好內部,然后管好外部;百姓也才能專心于農業生產而放棄不正當的工商業。
要使百姓住在他們樂于居住的地方,使他們從事有利于自身的工作,獎勵他們所贊成的事情,懲罰他們所厭惡的行為,保證百姓的余財不被剝奪,并致力于百姓不受刑罰。使百姓不受刑罰,是堅持有罪必罰的結果;百姓有受刑現象,才是沒有堅持有罪必罰造成的。從有刑到無刑,能做到法律簡易而人民得到保全;從無刑到有刑,法律就將煩瑣而惡人反會增多。先易者后難,先難而后易,萬事都是如此。明君懂得這個道理,所以,該罰的絕不赦免,該賞的絕不拖延,這不是因為君主喜歡賞賜和樂于殺人,而是要為百姓興利除害的緣故。對于養老扶幼,保全萬民來說,沒有比這更可貴的了。
不廢法才能管好國家。法,是天下的儀表,是用來解除疑難而判明是非的,是與百姓生命攸關的。所以明君對于法非常慎重,絕不為親故權貴而改變法律,他的官吏也就不敢利用長官權威破壞法令,百姓也就不敢利用珠寶賄賂觸犯禁律。這樣。君主把法律看得比親貴還尊嚴,官吏就把行令看得比敬師還嚴肅,百姓也就把接受政教看得比祭祀祖先還要神圣。這樣,法雖然建立起來,實際上并不需要動用;刑罰雖然確立,實際上并不需要執行。如果賞功制度不公平,賞給的官位再高,肯效力的人也會很少;赦罪尺度不一致,施予的恩德再大,不贊成的人也會很多;舉事不合時令,即使把力量用盡,效果也不會好;判刑不合法度,即使人再多,暴亂也制止不住。按公法行事,刑罰重,下邊的人也沒有怨氣;按私意行事,賞賜多,戰士也不會受到鼓勵。執行法令不合理,民眾就不會順從;措施不得當,民眾就不能成事。不研習法度,不完善法度,就應當叫作愚人。
因此,圣明君主的行事,能夠儉治宮室,撙節車駕來充實國家貯備,則國必富而位必尊;能夠撙節衣服、拋棄玩好之物來加強農業生產,則財用必足而地位必然鞏固;能夠擺脫無益的活動、無益的開支,來進行通幣行禮的外交活動,則盟國必多而關系必然親睦。至于一般的君主,多半迷戀于物質享受,并為此費力操心,所以弄得困頓不堪而國用不足,大者可致亡國,小者也危害自身。人的常情是:滿足了要求就高興,碰上厭惡之事就憂愁,這是不論地位高低的人都如此的。對接近的東西不能不追求,對遠離的東西不能不遺忘,人情也莫不如此。然而每個人的好惡不同,各行所好,結局的安危則不一樣,這里就區別出賢、不肖來了。物產有多有少,而人的要求卻不能和它吻合;事情有成有敗,而人的意愿卻不能和它一致;行動有進有退,而人的力量卻不能和它適應。所以為人行事要保持適中,生活享受要有節制:宮室足以避燥濕,飲食足以和血氣,衣服足以御寒熱,禮儀足以別貴賤,游樂足以發歡情,棺槨足以堿朽骨,葬服足以裹尸體,墳墓足以作標記就行了。不要搞沒有意義的工作,不要做無益的事情,這樣就意氣安定,思想感情不受迷惑。思想感情不受迷惑則耳目聰明、衣食豐足;耳聰目明、衣食豐足,就不會彼此爭奪,不會互相怨怒,上下可以相親,用不著動用武力了。所以,克制自身,遵行儀法,再加上節約謹慎,即使不會得福,也不至于災禍臨頭。驕傲奢侈,背離法度,違反常理,即使沒有禍害,幸福也不會來臨。因此。君子一方面要從違背常理的人身上記取教訓,警惕自己;另一方面又要從努力不足的人身上取得借鑒,而自行反省。所以說,榮譽不憑空出現,憂患不無故發生,幸福不挑選人家,災禍不自動找到人的頭上,就是這個意思。能用自己的親身見聞探察反省,事情就清楚了。
一切治亂的根源,都從上面開始。所以,善治國者要用“害”來約束人們,用“利”來引導人們,能掌握人們利害者,則財富增加而過錯減少。凡人之常情,見利沒有不追求的,見害沒有不想躲避的。商人做買賣,一天趕兩天的路,夜以繼日,千里迢迢而不以為遠,是因為利在前面。漁人下海,海深萬仍,在那里逆流冒險,航行百里,晝夜都不出來,是因為利在水中。所以,利之所在,即使干仍的高山,人們也要上;即使深淵之下,人們也愿意進去。所以,善治國考,掌握住利源之所在,人民就自然羨慕而甘心接受;無需推動,他們也會前進;無需引導,他們也會跟來;不煩民又不擾民,而人民自富。這就象鳥孵卵一樣,不見其形,不聞其聲,小鳥就破巢而出了。
治國的根本,掌握天時叫作“經”,收得民心叫作“紀”,法令好比網罟的大綱,官吏好比網和罟,居民的什伍編制好比軍隊的行列,賞罰好比進退的金鼓。。應當整治農具以當武器,利用耕作以當攻戰,鋤好比劍戟,披蓑好比鎧甲,斗笠好比盾牌。所以農具完備則如武器完備,農事熟習攻戰也精巧了。在春季三月時節,要點燃灶火熏烤房間,更換鉆隧取火的木料,淘井換水,為的是消除其中毒氣。舉行春祭,祈禱不生疾病,用魚做成供品,用曲做成米酒,互相宴請,為的是密切親戚關系。不屠殺禽獸,不打剝禽卵,不砍伐樹木,不采摘花朵,不損傷竹筍之芽,為的是保養萬物生長。幫助鰥寡,賑濟孤獨,貸放種籽給無種籽的農戶,救助無力納稅的人家,為的是勸勉貧弱人民。頒發各種政令,赦免罪輕的人,放出拘押的人,調解糾紛,為的是及時完成農事致力于糧食生產。在夏季時節,獎賞各種有德的行為,加爵祿,提官職,禮敬孝悌卓著的人,為艱苦勞動者免除謠役,為的是鼓勵人們努力工作。在秋天,行使各種刑罰,處殺罪大惡極的人,為的是禁淫邪而止盜賊。在冬天,做好五谷收藏,收聚各類產品,為的是收納農民貢稅。一年四季的事情安排齊備,人民的勞動就能有百倍的功效。這樣,春天仁慈,夏天忠厚,秋天嚴峻,冬天收閉,順天時,管地宜,再合乎人和,就可以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草木繁茂,六畜興旺,國富兵強,人民富裕而法令通行,國內沒有煩民擾民的政治,外部也沒有強敵的禍患了。
舉措得宜國事才能協調,不誤農時國家才能富裕,不失法度國家才能治好。所以國家沒有無緣無故富起來的,人民沒有無緣無故治理好的。沒有治理而國家昌盛,沒有動亂而國家滅亡的事情,自古及今是不存在的。所以,國家勇于私斗的人多,其兵力削弱;官吏表現個人智慧的人多,其法度混亂;人民圖謀私利的人多,國家陷于貧窮。因此。施德必須博厚,使人民能夠以死報效;賞罰必須情實堅決,使人民能夠堅信不疑。
善于統治人民的君主,不是依靠內城外郭。而是依靠什、伍的居民組織來管理。使伍中沒有非本伍的人,人們沒有不住在本里的。里內沒有非本里的人家。這樣,逃亡者無處隱藏,遷徒者無處容身,不用強求人們就受到約束,不用召喚人們也會前來。這樣,人民無逃亡之意,官吏無戒備追捕之憂。這樣,君主政令可以貫徹于民間,民心也可以和君主聯系起來了。用法制管理人民,應當象制陶了解粘土的特性,冶金了解金屬的特點一樣。只要判明利害的所在,人民去就的方向,就象火的避濕就干,水的避高就低一樣明白了。人民賴以生活的,不外衣食;食物賴以生產的,不外水土。所以使人民富裕是有要領的,滿足民食是有標準的。這個標準是一個人有三十畝地就可以生活一年。按好壞年景平均計算,畝產一石,則每人有三十石。瓜果蔬菜相當十石糧食,糠{麥夫}癟谷與畜產相當十石糧食,則每人共五十石,而布帛麻絲和其他副業雜項收入還沒有計算在內。這樣,國家有積蓄,人民也有余糧。就像 和鉤用來算定多少、權和衡用來計量輕重一樣,戶籍和田冊正是用來了解貧富差別的。所以,善治國者,一定要先知道地的情況,然后再知道人的情況。土地夠用,人民生活就可以富起來。
凡是據有天下的,靠人心取天下者成帝業,靠事業取天下者成王業??空鲬鹑√煜抡叱砂詷I。至于謀攻敵國的手段則有五條。第一,查明敵國君主的愛臣。設法削減他的權力。他若懷有二心,對君主的親近程度必然衰退。大臣不為君主效力,其國家就寶寶可危。第二,查明敵國君主暗個憎惡的大臣,設法加強賄賂。這可以深刻了解敵情。有人身居國內。情通國外,其國家實況就能掌握。第三,了解放國君主淫樂,就設法消磨他的意志。送給他樂隊美人,在內蒙蔽他;送給的謅媚的侍臣和美麗的乘馬,在外蒙蔽他。內外蒙蔽,可以促成其國敗。第四,盡量同敵國表示親密。形同兄弟。暗中派智辯之士幫助他圖謀別國,派勇力之士投奔他使之驕傲。又派人到別國去,唆使別國同他背約、斷交、反目,由此戰爭必起。兩國相敵,就必能利用其失敗的局面。第五,深入了解敵國君主的謀劃。敬事其忠臣,挑撥其屬下,使他們內部互不信任。離心離德。離不能合,一定自相殘殺。忠臣死掉。就可以奪取他的政權。這五者便是謀攻敵國的辦法。
管子禁藏拼音版
《 管guǎn子zǐ · 禁jìn藏cáng 》
禁jìn藏cáng于yú胸xiōng脅xié之zhī內nèi , 而ér禍huò避bì于yú萬wàn里lǐ之zhī外wài 。 能néng以yǐ此cǐ制zhì彼bǐ者zhě , 唯wéi能néng以yǐ己jǐ知zhī人rén者zhě也yě 。 夫fū冬dōng日rì之zhī不bù濫làn , 非fēi愛ài冰bīng也yě ; 夏xià日rì之zhī不bù煬yáng , 非fēi愛ài火huǒ也yě , 為wèi不bù適shì于yú身shēn便biàn于yú體tǐ也yě 。 夫fū明míng王wáng不bù美měi宮gōng室shì , 非fēi喜xǐ小xiǎo也yě ; 不bù聽tīng鐘zhōng鼓gǔ , 非fēi惡è樂lè也yě , 為wèi其qí傷shāng于yú本běn事shì , 而ér妨fáng于yú教jiào也yě 。 故gù先xiān慎shèn于yú己jǐ而ér后hòu彼bǐ , 官guān亦yì慎shèn內nèi而ér后hòu外wài , 民mín亦yì務wù本běn而ér去qù末mò 。
居jū民mín于yú其qí所suǒ樂lè , 事shì之zhī于yú其qí所suǒ利lì , 賞shǎng之zhī于yú其qí所suǒ善shàn , 罰fá之zhī于yú其qí所suǒ惡è , 信xìn之zhī于yú其qí所suǒ余yú財cái , 功gōng之zhī于yú其qí所suǒ無wú誅zhū 。 于yú下xià無wú誅zhū者zhě , 必bì誅zhū者zhě也yě ; 有yǒu誅zhū者zhě , 不bù必bì誅zhū者zhě也yě。 以yǐ有yǒu刑xíng至zhì無wú刑xíng者zhě , 其qí法fǎ易yì而ér民mín全quán ; 以yǐ無wú刑xíng至zhì有yǒu刑xíng者zhě , 其qí刑xíng煩fán而ér奸jiān多duō 。 夫fū先xiān易yì者zhě后hòu難nán , 先xiān難nán而ér后hòu易yì , 萬wàn物wù盡jìn然rán 。 明míng王wáng知zhī其qí然rán , 故gù必bì誅zhū而ér不bù赦shè , 必bì賞shǎng而ér不bù遷qiān者zhě , 非fēi喜xǐ予yǔ而ér樂lè其qí殺shā也yě , 所suǒ以yǐ為wéi人rén致zhì利lì除chú害hài也yě 。 于yú以yǐ養yǎng老lǎo長cháng弱ruò , 完wán活huó萬wàn民mín , 莫mò明míng焉yān 。
夫fū不bù法fǎ法fǎ則zé治zhì 。 法fǎ者zhě天tiān下xià之zhī儀yí也yě , 所suǒ以yǐ決jué疑yí而ér明míng是shì非fēi也yě , 百bǎi姓xìng所suǒ縣xiàn命mìng也yě 。 故gù明míng王wáng慎shèn之zhī , 不bù為wèi親qīn戚qī故gù貴guì易yì其qí法fǎ , 吏lì不bù敢gǎn以yǐ長zhǎng官guān威wēi嚴yán危wēi其qí命mìng , 民mín不bù以yǐ珠zhū玉yù重zhòng寶bǎo犯fàn其qí禁jìn 。 故gù主zhǔ上shàng視shì法fǎ嚴yán于yú親qīn戚qī , 吏lì之zhī舉jǔ令lìng敬jìng于yú師shī長zhǎng , 民mín之zhī承chéng教jiào重zhòng于yú神shén寶bǎo 。 故gù法fǎ立lì而ér不bù用yòng , 刑xíng設shè而ér不bù行xíng也yě 。 夫fū施shī功gōng而ér不bù鈞jūn , 位wèi雖suī高gāo為wéi用yòng者zhě少shǎo ; 赦shè罪zuì而ér不bù一yī , 德dé雖suī厚hòu不bù譽yù者zhě多duō ; 舉jǔ事shì而ér不bù時shí , 力lì雖suī盡jìn其qí功gōng不bù成chéng ; 刑xíng賞shǎng不bù當dàng , 斷duàn斬zhǎn雖suī多duō , 其qí暴bào不bù禁jīn 。 夫fū公gōng之zhī所suǒ加jiā , 罪zuì雖suī重zhòng下xià無wú怨yuàn氣qì; 私sī之zhī所suǒ加jiā , 賞shǎng雖suī多duō士shì不bù為wèi歡huān 。 行xíng法fǎ不bù道dào , 眾zhòng民mín不bù能néng順shùn ; 舉jǔ錯cuò不bù當dàng , 眾zhòng民mín不bù能néng成chéng ; 不bù攻gōng不bù備bèi , 當dāng今jīn為wéi愚yú人rén 。
故gù圣shèng人rén之zhī制zhì事shì也yě , 能néng節jié宮gōng室shì 、 通tōng車chē輿yú以yǐ實shí藏cáng , 則zé國guó必bì富fù 、 位wèi必bì尊zūn ; 能néng適shì衣yī服fú 、 去qù玩wán好hǎo以yǐ奉fèng本běn , 而ér用yòng必bì贍shàn 、 身shēn必bì安ān矣yǐ ; 能néng移yí無wú益yì之zhī事shì 、 無wú補bǔ之zhī費fèi, 通tōng幣bì行xíng禮lǐ , 而ér黨dǎng必bì多duō 、 交jiāo必bì親qīn矣yǐ 。 夫fū眾zhòng人rén者zhě , 多duō營yíng于yú物wù , 而ér苦kǔ其qí力lì 、 勞láo其qí心xīn , 故gù困kùn而ér不bù贍shàn , 大dà者zhě以yǐ失shī其qí國guó , 小xiǎo者zhě以yǐ危wēi其qí身shēn 。 凡fán人rén之zhī情qíng : 得dé所suǒ欲yù則zé樂lè , 逢féng所suǒ惡è則zé憂yōu , 此cǐ貴guì賤jiàn之zhī所suǒ同tóng有yǒu也yě 。 近jìn之zhī不bù能néng勿wù欲yù , 遠yuǎn之zhī不bù能néng勿wù忘wàng , 人rén情qíng皆jiē然rán , 而ér好hǎo惡è不bù同tóng , 各gè行xíng所suǒ欲yù , 而ér安ān危wēi異yì焉yān , 然rán后hòu賢xián不bù肖xiào之zhī形xíng見jiàn也yě。 夫fū物wù有yǒu多duō寡guǎ , 而ér情qíng不bù能néng等děng ; 事shì有yǒu成chéng敗bài , 而ér意yì不bù能néng同tóng ; 行xíng有yǒu進jìn退tuì , 而ér力lì不bù能néng兩liǎng也yě 。 故gù立lì身shēn于yú中zhōng , 養yǎng有yǒu節jié ; 宮gōng室shì足zú以yǐ避bì燥zào濕shī , 食shí飲yǐn足zú以yǐ和hé血xuè氣qì , 衣yī服fú足zú以yǐ適shì寒hán溫wēn , 禮lǐ儀yí足zú以yǐ別bié貴guì賤jiàn , 游yóu虞yú足zú以yǐ發fā歡huān欣xīn , 棺guān槨guǒ足zú以yǐ朽xiǔ骨gǔ , 衣yī衾qīn足zú以yǐ朽xiǔ肉ròu , 墳fén墓mù足zú以yǐ道dào記jì 。 不bù作zuò無wú補bǔ之zhī功gōng , 不bù為wèi無wú益yì之zhī事shì , 故gù意yì定dìng而ér不bù營yíng氣qì情qíng。 氣qì情qíng不bù營yíng則zé耳ěr目mù穀gǔ 、 衣yī食shí足zú ; 耳ěr目mù穀gǔ 、 衣yī食shí足zú , 則zé侵qīn爭zhēng不bù生shēng , 怨yuàn怒nù無wú有yǒu , 上shàng下xià相xiāng親qīn , 兵bīng刃rèn不bù用yòng矣yǐ 。 故gù適shì身shēn行xíng義yì , 儉jiǎn約yuē恭gōng敬jìng , 其qí唯wéi無wú福fú , 禍huò亦yì不bù來lái矣yǐ ; 驕jiāo傲ào侈chǐ泰tài , 離lí度dù絕jué理lǐ , 其qí唯wéi無wú禍huò , 福fú亦yì不bù至zhì矣yǐ 。 是shì故gù君jūn于yú上shàng觀guān絕jué理lǐ者zhě以yǐ自zì恐kǒng也yě , 下xià觀guān不bù及jí者zhě以yǐ自zì隱yǐn也yě 。 故gù曰yuē : 譽yù不bù虛xū出chū , 而ér患huàn不bù獨dú生shēng , 福fú不bù擇zé家jiā , 禍huò不bù索suǒ人rén , 此cǐ之zhī謂wèi也yě 。 能néng以yǐ所suǒ聞wén瞻zhān察chá , 則zé事shì必bì明míng矣yǐ 。
故gù凡fán治zhì亂luàn之zhī情qíng , 皆jiē道dào上shàng始shǐ 。 故gù善shàn者zhě圉yǔ之zhī以yǐ害hài , 牽qiān之zhī以yǐ利lì 。 能néng利lì害hài者zhě , 財cái多duō而ér過guò寡guǎ矣yǐ 。 夫fū凡fán人rén之zhī情qíng , 見jiàn利lì莫mò能néng勿wù就jiù , 見jiàn害hài莫mò能néng勿wù避bì 。 其qí商shāng人rén通tōng賈jiǎ , 倍bèi道dào兼jiān行xíng , 夜yè以yǐ續xù日rì , 千qiān里lǐ而ér不bù遠yuǎn者zhě , 利lì在zài前qián也yě 。 漁yú人rén之zhī入rù海hǎi , 海hǎi深shēn萬wàn仞rèn , 就jiù波bō逆nì流liú乘chéng危wēi百bǎi里lǐ , 宿sù夜yè不bù出chū者zhě , 利lì在zài水shuǐ也yě 。 故gù利lì之zhī所suǒ在zài , 雖suī千qiān仞rèn之zhī山shān無wú所suǒ不bù上shàng , 深shēn源yuán之zhī下xià , 無wú所suǒ不bù入rù焉yān 。 故gù善shàn者zhě勢shì利lì之zhī在zài , 而ér民mín自zì美měi安ān , 不bù推tuī而ér往wǎng , 不bù引yǐn而ér來lái , 不bù煩fán不bù擾rǎo , 而ér民mín自zì富fù 。 如rú鳥niǎo之zhī覆fù卵luǎn , 無wú形xíng無wú聲shēng , 而ér唯wéi見jiàn其qí成chéng 。
夫fū為wèi國guó之zhī本běn , 得dé天tiān之zhī時shí而ér為wéi經jīng , 得dé人rén之zhī心xīn而ér為wéi紀jì , 法fǎ令lìng為wéi維wéi綱gāng , 吏lì為wéi網wǎng罟gǔ , 什shí伍wǔ以yǐ為wéi行háng列liè , 賞shǎng誅zhū為wéi文wén武wǔ 。 繕shàn農nóng具jù當dāng器qì械xiè , 耕gēng農nóng當dāng攻gōng戰zhàn , 推tuī引yǐn銚diào耨nòu以yǐ當dāng劍jiàn戟jǐ , 被bèi蓑suō以yǐ當dāng鎧kǎi鑐xū , 菹zū笠lì以yǐ當dāng盾dùn櫓lǔ 。 故gù耕gēng器qì具jù則zé戰zhàn器qì備bèi , 衣yī事shì習xí則zé功gōng戰zhàn巧qiǎo矣yǐ 。 當dāng春chūn三sān月yuè , 萩qiū室shì熯hàn造zào , 鉆zuān隧suì易yì火huǒ , 杼zhù井jǐng易yì水shuǐ , 所suǒ以yǐ去qù茲zī毒dú也yě 。 舉jǔ春chūn祭jì , 塞sāi久jiǔ禱dǎo , 以yǐ魚yú為wéi牲shēng , 以yǐ糵niè為wéi酒jiǔ , 相xiāng召zhào , 所suǒ以yǐ屬shǔ親qīn戚qī也yě 。 毋wú殺shā畜chù生shēng , 毋wú拊fǔ卵luǎn , 毋wú伐fá木mù , 毋wú夭yāo英yīng , 毋wú拊fǔ竿gān , 所suǒ以yǐ息xī百bǎi長cháng也yě。 賜cì鰥guān寡guǎ , 振zhèn孤gū獨dú , 貸dài無wú種zhǒng , 與yǔ無wú賦fù , 所suǒ以yǐ勸quàn弱ruò民mín 。 發fā五wǔ正zhèng , 赦shè薄báo罪zuì , 出chū拘jū民mín , 解jiě仇chóu讎chóu , 所suǒ以yǐ建jiàn時shí功gōng施shī生shēng谷gǔ也yě 。 夏xià賞shǎng五wǔ德dé , 滿mǎn爵jué祿lù , 遷qiān官guān位wèi , 禮lǐ孝xiào弟dì , 復fù賢xián力lì , 所suǒ以yǐ勸quàn功gōng也yě 。 秋qiū行xíng五wǔ刑xíng , 誅zhū大dà罪zuì , 所suǒ以yǐ禁jìn淫yín邪xié , 止zhǐ盜dào賊zéi 。 冬dōng收shōu五wǔ藏cáng , 最zuì萬wàn物wù , 所suǒ以yǐ內nèi作zuò民mín也yě 。 四sì時shí事shì備bèi , 而ér民mín功gōng百bǎi倍bèi矣yǐ。 故gù春chūn仁rén 、 夏xià忠zhōng 、 秋qiū急jí 、 冬dōng閉bì , 順shùn天tiān之zhī時shí , 約yuē地dì之zhī宜yí , 忠zhōng人rén之zhī和hé , 故gù風fēng雨yǔ時shí , 五wǔ谷gǔ實shí , 草cǎo木mù美měi多duō , 六liù畜chù蕃fān息xī , 國guó富fù兵bīng強qiáng , 民mín材cái而ér令lìng行xíng , 內nèi無wú煩fán擾rǎo之zhī政zhèng , 外wài無wú強qiáng敵dí之zhī患huàn也yě 。
夫fū動dòng靜jìng順shùn然rán后hòu和hé也yě , 不bù夫fū其qí時shí然rán后hòu富fù , 不bù失shī其qí法fǎ然rán后hòu治zhì 。 故gù國guó不bù虛xū富fù , 民mín不bù虛xū治zhì 。 不bù治zhì而ér昌chāng , 不bù亂luàn而ér亡wáng者zhě , 自zì古gǔ至zhì今jīn未wèi嘗cháng有yǒu也yě 。 故gù國guó多duō私sī勇yǒng者zhě其qí兵bīng弱ruò , 吏lì多duō私sī智zhì者zhě其qí法fǎ亂luàn , 民mín多duō私sī利lì者zhě其qí國guó貧pín 。 故gù德dé莫mò若ruò博bó厚hòu , 使shǐ民mín死sǐ之zhī ; 賞shǎng罰fá莫mò若ruò必bì成chéng , 使shǐ民mín信xìn之zhī 。
夫fū善shàn牧mù民mín者zhě , 非fēi以yǐ城chéng郭guō也yě , 輔fǔ之zhī以yǐ什shí , 司sī之zhī以yǐ伍wǔ 。 伍wǔ無wú非fēi其qí人rén , 人rén無wú非fēi其qí里lǐ , 里lǐ無wú非fēi其qí家jiā 。 故gù奔bēn亡wáng者zhě無wú所suǒ匿nì , 遷qiān徙xǐ者zhě無wú所suǒ容róng , 不bù求qiú而ér約yuē , 不bù召zhào而ér來lái 。 故gù民mín無wú流liú亡wáng之zhī意yì , 吏lì無wú備bèi追zhuī之zhī憂yōu 。 故gù主zhǔ政zhèng可kě往wǎng于yú民mín , 民mín心xīn可kě系xì于yú主zhǔ 。 夫fū法fǎ之zhī制zhì民mín也yě , 猶yóu陶táo之zhī于yú埴zhí , 冶yě之zhī于yú金jīn也yě 。 故gù審shěn利lì害hài之zhī所suǒ在zài , 民mín之zhī去qù就jiù , 如rú火huǒ之zhī于yú燥zào濕shī , 水shuǐ之zhī于yú高gāo下xià 。 夫fū民mín之zhī所suǒ生shēng , 衣yī與yǔ食shí也yě ; 食shí之zhī所suǒ生shēng , 水shuǐ與yǔ土tǔ也yě 。 所suǒ以yǐ富fù民mín有yǒu要yào , 食shí民mín有yǒu率lǜ , 率lǜ三sān十shí畝mǔ而ér足zú于yú卒zú歲suì 。 歲suì兼jiān美měi惡è , 畝mǔ取qǔ一yī石shí , 則zé人rén有yǒu三sān十shí石shí , 果guǒ蓏luǒ素sù食shí當dāng十shí石shí , 糠kāng秕bǐ六liù畜chù當dāng十shí石shí , 則zé人rén有yǒu五wǔ十shí石shí , 布bù帛bó麻má絲sī , 旁páng入rù奇qí利lì , 未wèi在zài其qí中zhōng也yě 。 故gù國guó有yǒu余yú藏cáng , 民mín有yǒu余yú食shí 。 夫fū敘xù鈞jūn者zhě , 所suǒ以yǐ多duō寡guǎ也yě ; 權quán衡héng者zhě , 所suǒ以yǐ視shì重zhòng輕qīng也yě ; 戶hù籍jí田tián結jié者zhě , 所suǒ以yǐ知zhī貧pín富fù之zhī不bù訾zī也yě ; 故gù善shàn者zhě必bì先xiān知zhī其qí田tián , 乃nǎi知zhī其qí人rén , 田tián備bèi然rán后hòu民mín可kě足zú也yě 。
凡fán有yǒu天tiān下xià者zhě , 以yǐ情qíng伐fá者zhě帝dì , 以yǐ事shì伐fá者zhě王wáng , 以yǐ政zhèng伐fá者zhě霸bà 。 而ér謀móu有yǒu功gōng者zhě五wǔ , 一yī曰yuē視shì其qí所suǒ愛ài , 以yǐ分fēn其qí威wēi , 一yī人rén兩liǎng心xīn , 其qí內nèi必bì衰shuāi也yě 。 臣chén不bù用yòng , 其qí國guó可kě危wēi 。 二èr曰yuē視shì其qí陰yīn所suǒ憎zēng , 厚hòu其qí貨huò賂lù , 得dé情qíng可kě深shēn , 身shēn內nèi情qíng外wài , 其qí國guó可kě知zhī 。 三sān曰yuē聽tīng其qí淫yín樂lè , 以yǐ廣guǎng其qí心xīn , 遺yí以yǐ竽yú瑟sè美měi人rén , 以yǐ塞sāi其qí內nèi ; 遺yí以yǐ諂chǎn臣chén文wén馬mǎ , 以yǐ蔽bì其qí外wài 。 外wài內nèi蔽bì塞sè , 可kě以yǐ成chéng敗bài 。 四sì曰yuē必bì深shēn親qīn之zhī , 如rú典diǎn之zhī同tóng生shēng 。 陰yīn內nèi辯biàn士shì , 使shǐ圖tú其qí計jì ; 內nèi勇yǒng士shì , 使shǐ高gāo其qí氣qì 。 內nèi人rén他tā國guó , 使shǐ倍bèi其qí約yuē , 絕jué其qí使shǐ , 拂fú其qí意yì , 是shì必bì士shì斗dòu 。 兩liǎng國guó相xiàng敵dí , 必bì承chéng其qí弊bì 。 五wǔ曰yuē深shēn察chá其qí謀móu , 謹jǐn其qí忠zhōng臣chén , 揆kuí其qí所suǒ使shǐ , 令lìng內nèi不bù信xìn , 使shǐ有yǒu離lí意yì 。 離lí氣qì不bù能néng令lìng , 必bì內nèi自zì賊zéi 。 忠zhōng臣chén已yǐ死sǐ , 故gù政zhèng可kě奪duó 。 此cǐ五wǔ者zhě , 謀móu功gōng之zhī道dào也y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