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織經閱人卷第一全文及翻譯
《羅織經·閱人卷第一》是唐代酷吏來俊臣所創作的一篇文言文。以下是羅織經閱人卷第一全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羅織經閱人卷第一全文
人之情多矯,世之俗多偽,豈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恥其匿怨而友人也。
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且圣人弗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
多欲則貪,尚私則枉,其罪遂生。民之畏懲,吏之懼禍,或以斂行;但有機變,孰難料也。
為害常因不察,致禍歸于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家衰;夫差存越,終喪其吳。親無過父子,然廣逆恒有;恩莫逾君臣,則莽奸弗絕。是以人心多詐,不可視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終無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毋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為智者乎?
羅織經閱人卷第一翻譯
人們的情感許多是嬌作的,世間的習俗許多是虛假的,怎么可以相信呢?孔子說:“甜言蜜語、和顏悅色、畢恭畢敬,左丘明認為是可恥的,我也認為是可恥的。”可恥的是他們心中藏著怨恨,表面卻與人要好的虛偽行徑。
人的欲望是多種多樣的,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事情成功了便享受功勞,事情失敗了便推托過錯,圣人尚且不能超越這一點,這大概是人的本性使然吧。
欲望多了就會起貪念,極端自私就會有偏差,罪惡從此便產生了。老百姓害怕懲罰,官吏恐遭禍患,不得不收斂自己的行為;一旦有了機緣變故,誰都無法預料。
人們受害常常是因為沒有仔細的觀察,人們遭受禍患往往是由于人心不忍。齊桓公過份寵信他的臣子,以致死亡的實在讓人哀痛。吳王夫差沒有吞并越國,最后卻導致吳國的滅亡。關系親密沒有超過父子的,可是像楊廣那樣的逆子卻總是存在;施以恩德沒有超過君對臣的,但是像王莽那樣的奸臣起卻從未斷絕。因此說人的內心隱含著太多的欺騙,不能光看他的外表。世上的事缺少情愛,做好事的人最后卻得不到功勞。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防范別人不要心存僥幸。不學習這種技能,怎能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呢?
作者簡介
來俊臣(公元651—公元697年),武則天時酷吏。唐雍州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生性殘忍。武則天時因上書告密得官。武則天為脅制群臣、翦除異己,故縱其慘虐。來俊臣與黨羽合編《告密羅織經》1卷,作為告密誣陷的范本。每次拷問囚徒,不論輕重,皆施以酷刑,或以醋灌鼻,囚入地牢中,或盛之甕中,以火環燒之,并絕其食物。囚徒往往屈打成招,冤獄屢興。則天以重賞酬之,于是告密之徒大行其道。后因得罪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被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