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為什么沒有合格的副將留守后方?
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為什么沒有合格的副將留守后方?
說到關羽敗者麥城這件事情其實也還是很有說法的,話說其實當時的情況非常的復雜,關羽先在荊州后來又去麥城,這樣一來二去的就讓敵人有可乘之機了,那么有的網友又要問了,那么關羽去麥城的時候,難道他的后方就沒有可用之人嗎?就沒有合格的副將留守后方嗎?下面我們就著這些問題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關羽早在過五關斬六將前就被曹操表奏為“漢壽亭侯”,是蜀漢陣營中第一個被封為侯爵的人。劉備入川前,委任關羽擔任襄陽太守,都督荊州事務。進位漢中王后,加封關羽為前將軍。
眾所周知,劉備入川前帶走了劉備集團的大部分主力,他派遣關羽鎮守荊州,主要目的是守衛本土。劉備將諸葛亮、趙云、張飛、魏延、黃忠等主力帶走主要是攻城略地,增強實力。劉備離開荊州前,諸葛亮已經與關羽商定好荊州的對外方針——東和孫吳,北伐曹操。只要能夠與孫吳鞏固聯盟,關羽與東吳的兵力是足以抵擋曹魏的荊州守軍。然而事實上,關羽違背劉備軍令,擅自與東吳交惡,并大舉進攻曹魏,致使后方兵力空虛。
劉備之所以委任關羽守衛荊州,在于關羽本身就是統帥之才,在幾十年的兵馬生涯中他為劉備集團立下赫赫戰功,深受劉備信任。
實際上劉備離開荊州時給關羽配置的副手并非低手,反而屬于高配,他將自己的小舅子糜芳、部曲傅士仁安排輔助關羽,同時安排荊州本土人杰白眉馬良在政治上參謀,此外關羽嫡系關平、廖化、潘浚也駐扎荊州,王甫、趙累等善于治理地方的政治人才也留守荊州。荊州之外,劉備義子劉封鎮守上庸,與關羽互為犄角。
可以說,只要關羽遵從劉備集團的基本方針,在這種配置的人才輔佐下一定能夠長守荊州,并在適當時機為劉備集團開疆擴土。
然而令人感到可惜的是,關羽專橫獨斷,政治上不聽馬良、趙累等人的諫言,軍事上冒進導致后方空虛,此外還在戰時惹惱糜芳等人,使得局面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