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平衡車-人生
女人在懷孕階段就慢慢成為母親。而沒有經(jīng)歷過胎動、分娩、激素作用的男人,是在后來的某一天才真正成為父親的。
這一點在女兒啾啾出生后不久就初露端倪。當時我還在催產(chǎn)素高峰期,正值“自己生的哪怕是瘌痢頭也美”的階段。她爸卻開始念叨:“唉,剛出生的娃娃都不會互動啊。我同事的娃娃9個月,跟大人互動起來可好玩了。”
我按住自己的“家暴之心”,溫柔地答道:“是,你說得有道理。但不好玩的娃也需要換尿布,快去吧。”
我發(fā)現(xiàn)啾啾爸是個“帶娃路癡”。路癡的“腦回路”是這樣的——走著走著會忽然被直覺或路上某物吸引,繼而拐入陌生的小道,等猛然驚醒時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偏離目的地很遠……“帶娃路癡”大抵相仿,說好周日10點后由他帶娃,眼睜睜看著他起床洗漱吃早飯,怎么就開始修淋浴房、換窗戶滑輪、裝新電盒了呢?問他時,他拿著電鉆露出一副如夢初醒的表情。“啊,糟糕!可是這邊弄到一半……”于是他花了4個小時把電路修了一番,沒有帶娃。
我再一次按住自己的“家暴之心”,開始琢磨怎么“套路”男人帶娃。
套路一:議程設置。這招媒體常用,主要是利用人類的常見心態(tài)——當一個議題越常被提及,人們就越會關注它,并越認為它重要。對于處在“前父親”狀態(tài)的男人來說,孩子不是他心里最重要的“待辦事項”,優(yōu)先級會被安排得很靠后。怎么改變?當然是多多提及呀。
于是我開始24小時不間斷播放“今日孩子動向”——腿上出現(xiàn)了3個蚊子包,可能是昨晚新咬的;右門牙長了10%出來,張嘴大笑的時候可以看到白色的小尖尖;看我開柜門,立刻學會了,然后一個人開了800遍,每次開完都咯咯笑一陣;下唇出現(xiàn)了一個小小的紅包,到底是自己撓的還是疹子,還需要繼續(xù)觀察……啾啾爸非常積極:“我來看,我來看。”端詳半晌,“唔,繼續(xù)觀察吧。”
信息轟炸一周后,啾啾爸開始主動在微信上問我:“小囡今天怎樣了?”
套路二:在“特權瞬間”提出短期要求。一個要求被拒絕還是接受,跟要求的內(nèi)容有關,更和提出要求的時機有關。
人們在兩種時刻最容易答應要求:一是剛剛受過別人恩惠;二是剛剛被人認同了自己有某種特質(zhì),就遇到展示這種特質(zhì)的機會。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問路人愿不愿意提供自己的電子郵箱以得到一瓶免費飲料,只有33%的路人愿意。后來科學家換了一種問法,先問路人:“你覺得自己是愛嘗試新事物的人嗎?”幾乎人人點頭稱是。再問:“你愿意用電子郵箱換新飲料嗎?”這次,76%的人同意了。
我的實際操作方法如下:“親愛的,我?guī)湍闳×丝爝f。晚上我要加班,你能看著小囡嗎?”“又有不給小孩打疫苗導致嚴重后果的新聞了,你也覺得這種人特別糟糕,對不對?說起來啾啾又該打疫苗了,這周你找個時間帶她去吧?”“你覺得你是個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嗎?這周末想幾個全新的陪她玩的游戲怎么樣?”
套路三:錨定效應。這基本上是人類思維的一個漏洞。簡單地說,一開始接觸的數(shù)字,會不知不覺改變我們接下來的預估。數(shù)字大則預估大,數(shù)字小則預估小。哪怕我們明知那個數(shù)字跟我們要評估的東西完全無關,也一樣會受影響。推銷員只要在開價前開玩笑地說“這東西我可不會收你們一百萬”,就能大大減小顧客討價還價的概率。同樣是我家附近的飯館,去“107號老別墅西餐廳”的人會比去吃“九毛肥腸粉”的人更愿意為飯菜付高價。
于是,我決定在協(xié)商長期條款時使用這招。
“你知道銀河系里有多少顆恒星?大概3000億顆吧。”“你猜宇宙里有多少原子?大概10的80次方個吧。”“好了,現(xiàn)在讓我們來聊聊,你計劃一周帶娃多少個小時呢?”
大局已定,細節(jié)就不要太計較了。這周日我把啾啾交給她爸,兩個人在房間里的大床上玩。5分鐘后,“哐”一聲,八成是腦袋撞床板上了,我繼續(xù)躺在沙發(fā)上刷手機。15分鐘后,“砰”,這聲音不對啊,我躺不住了,起身進房間一看,她爸抓著她的腿尷尬地笑:“滾得太快,滑地上了,意外,意外……”
好吧,父愛如平衡車,帶你刺激帶你浪,帶你一路看遠方,只是偶爾也會帶來腦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