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夢想能實現,人生還有什么意義-人生
二十五年前的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當我在《童話大王》上第一次讀到鄭淵潔的《第3180號專利》時,我對世界的看法,發生了一次重要的改變。
這是一篇什么樣的故事呢?一個一事無成的三十歲的男人,想出名,想發財,想出人頭地,但在硬邦邦很有道理的現實面前毫無辦法。一個莫名其妙的夢點醒了他,在夢里他甚至接近他想要的所有的成功。他想,既然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如果每次睡覺時都能做一個自己想做的夢,不是照樣可以非常完美地度過一生嗎?或者說,不是等于擁有了第二人生嗎?
于是他發明了一個“造夢機”,讓自己以及別人都可以通過這臺機器,在美夢里實現所有關于成功的愿望。這臺機器便是“第3180號專利”。
這是一篇講“夢”的童話,也是一篇講述人性的故事。夢可能永遠只是人類才具有的一種精神現象,對夢的描述和認知,永遠和對人以及人性的理解深刻相關。
和今天的科幻故事相比,鄭淵潔的這篇童話顯得過于簡單和粗糙,尤其是在VR技術和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投資風口的時代,“造夢”這個主題之下,可以做的文章實在是太多了。可無論后來我又看過了多少驚心動魄的科幻小說,或者目眩神迷的大師級電影,我都始終不能忘懷初次讀到《第3180號專利》時的那種震撼。
因為它講的不僅僅是一個關于“夢”的故事,更是在和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講,該如何看待自己所生活的這個世界。你能想象一個剛滿十歲的孩子,聽到有人跟他說“世界上成功的人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的人生是不成功的”這句話時,他內心深處的波瀾嗎?
你能想象聽到有人對他講“人類中有不計其數的人因為頭一次投人胎而不知道怎么活,當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積累起經驗的時候,他們已經老了,人生一去不復返了”后,他的一生將會因此發生多少不可思議的變化?
人們對于夢想或者夢境的追逐,大抵出于對現實的不滿。既然我們的第一人生沒那么成功,那么可不可以去夢里開辟“第二人生”?既然心中的愿望無法在現實中輕易實現,那么找到一臺神奇的“造夢機”,又或者一個具有高超魔法的“造夢師”,讓我們借此超越真實世界的限制,想想是不是也很棒?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不過我想說的是,世界上還有一種真正的浪漫主義,那就是在認清了夢想的虛無之后仍然懷有夢想。
沒有真相,生活過于脆弱;沒有夢想,世界將蒼白絕望。
就像我在十歲那一年,邂逅了“造夢師”鄭淵潔,從此落下了我心中英雄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基石,青年“造夢師”陳佳同的作品,同樣不會讓今天的孩子們失望。如果說瑰麗的想象和流暢的敘事,是這類童話作品必備的元素;那么對現實世界的觀照,以及與中國本土幻想文學經典形象的融會貫通,則是一份意外的驚喜。這年頭,拿夢想和奇幻做噱頭的東西太多了,大都不過是模仿之作罷了,原創性欠奉。
陳佳同的“造夢師”卻不同,從孫悟空,到神筆馬良,再到對孩子們身邊事細膩婉轉的敘述,讀來讓人感到一種久違的清新。
面對注定只有一次的人生,我非常感恩,自己能在十歲那年邂逅了生命里的第一個“造夢師”鄭淵潔;面對二十五年后的這群孩子,我非常榮幸,為你們推薦又一個“造夢師”陳佳同,以及他的“造夢師”系列。
雖然夢想大多不切實際,不能實現,但是,如果夢想能夠輕易實現,人生還有什么意義?
即使長夜痛哭,即使悲從中來,即使夢醒時分。
還好,你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