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成名-人物
1966年8月,馬爾克斯剛剛寫完《百年孤獨》。此時的馬爾克斯已經寫了5本小說,在圈子里小有名氣。但他還是生活困窘,欠了一屁股的債不說,手頭剛完成的這部1300多頁的書稿,出版前景也晦暗不明。他把手稿寄給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出版商,手頭的錢實在不夠郵費,只能先寄一半過去。迫于生活壓力,他又重新為媒體撰寫專欄,以貼補家用。
有朋友問他手頭的書完成得怎么樣了。馬爾克斯回答:“我手上所有的,要么是一本小說,要么是一公斤的廢紙。”小說出版前景未明,生活卻要繼續,即使每天忙得筋疲力盡。這就是《百年孤獨》出版前馬爾克斯的真實境況。現如今我們當然可以說,馬爾克斯寫出了一本既能傳世又暢銷的經典之作,但在那個時候,誰知道呢,他的妻子甚至只是盼著書能夠出版就行,“哪怕它一點也不受歡迎”。
1967年5月30日,《百年孤獨》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版,定價約兩美元。由于富恩特斯、巴爾加斯·略薩的強烈推薦,出版商改變主意,加印到5000冊,在出版前兩星期,又改成8000冊。兩周后,初版銷售一空。為了宣傳小說,馬爾克斯在小說出版3周后,“空降”到布宜諾斯艾利斯。他對這個城市充滿好奇,一天早晨,他在城市街角的咖啡廳吃早餐,看到一名女子提著購物袋,他的小說就夾在西紅柿和生菜之間。他突然意識到,他已經在40歲寫出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作品。
許多年以后,馬爾克斯會記起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那個遙遠的早晨——1982年10月21日凌晨。電話鈴聲響起,首先打來電話的是哥倫比亞總統貝當古。貝當古說他的消息來自法國總統密特朗,而密特朗的消息來源是瑞典元首:他們都是馬爾克斯的朋友。電話接連不斷地響起,以致他的另外一位好友、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根本打不進來。第二天,卡斯特羅干脆發了一封賀電。
一切都變了。之前那個受盡苦難,仿佛在寫作之路上看不到盡頭的馬爾克斯,在巴黎忍饑挨餓、在墨西哥背負一身債務的馬爾克斯,現如今功成名就,身邊的朋友全是名人政要,聲名顯赫。作為文學家,他還能如何寫作?
就算他寫了再多的作品,人們最為津津樂道的,還是《百年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