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之心的尷尬-人生
2008年10月7日,一位大學教授帶著幾個MBA學生,前往汶川地震災區參加災后重建調研,行至映秀附近時遇上余震,山體塌方,汽車進退不得,一堵就是六七個小時,大家饑腸轆轆。于是MBA們議論開了:
甲說:“這里的山民一點經濟頭腦都沒有,堵了幾個小時,要是弄點盒飯來賣,肯定能大賺一筆,這叫稀缺原理!”
乙說:“而且可以賣個超高價,這個時候誰還在乎錢呢,這叫彈性原理!”。
正議論間,MBA們發現前方真出現了三位婦女,背了兩個大鋁鍋,好像是一鍋飯、一鍋菜。
甲說:“看來山民還有商業頭腦,并不笨嘛,這叫窮則思變!”
丙說:“你們猜,今天她們可以賺多少錢?”
乙答道:“至少賺1000元。你看,這滿滿兩大鍋,分裝50盒沒問題。眼下,大家饑腸轆轆,可謂饑不擇食,每盒賣他20元不過分。兩鍋飯菜的成本不過幾十元,可以忽略不計,我認為賺1000元沒什么問題。”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的時候,MBA們發現一些拿了盒飯的人,紛紛要求把盒飯退回去,但三位賣飯婦女死活不肯收,大家推推搡搡,亂成一團。
甲又發話了:“瞧,扯皮了,一定是竹杠敲得太狠,大家不愿上當,所以要求退飯。山民還是不太厚道。”
乙道:“肯定是又貴質量又差!”
“各位不用爭論,下車一問便知!”丁插話了。
幾位MBA下了車,來到三位婦女跟前。
“幾碗?”婦女們一邊問,一邊把舀好的盒飯往MBA手里塞。
MBA們看了看白白的米飯,還配有土豆肉絲,干干凈凈,聞來還很香,質量絕對沒有問題。于是問道:“多少錢一盒?”
“不要錢!”婦女回答。
“不要錢?那剛才你們在推搡什么?”
“因為他們非要給錢!”
“你們完全可以收錢啊?!”
“那樣做人就太不厚道了,你看大家都是來幫助我們的。”
聽了三位婦女的話,MBA們面面相覷,再也說不出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