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就與講究-生活
創造美好,擁有美好,維護美好,一種博雅的情懷,一種靜水深流的境界——
看到一篇談人們在生活中的將就與講究的文章,認為在條件具備的前提下,過日子不妨講究一些,不必那么將就,一輩子吃飯只求果腹,穿衣只求遮體,永遠是一碟老酸菜下泡飯,一身過時的舊衣裳,為什么不可以吃好點,穿好點?
這意見我完全贊成。好不容易活一輩子,真不必太虧待自己。我略有些不同意的是,作者所說的“吃好點”指的是公認的美味佳肴,“穿好點”指的是時尚品牌。因為我覺得,美味佳肴和時尚品牌固然不錯,但除此之外還有吃好和穿好的方式在。
小時候,父親微薄的薪水要養一大家子人,日子過得很拮據。飯菜是最簡單的,衣裳是典型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姐姐穿小了給妹妹穿,哥哥穿小了給弟弟穿。但母親總是把最簡單的飯菜做得極為可口,沒有油,拿一塊肉皮擦擦鍋底,把冬瓜、蘿卜、豆腐之類燒得看上去、聞起來都像紅燒肉。我最喜歡吃的是她用米湯煮的鍋巴粥:稀稠適度,上面漂著碧綠的絲絲菜葉和晶亮的點點油星。為了節省自來水的錢,幾個孩子的衣裳,母親每天都挑到很遠的河邊去洗,靠棒槌和搓板洗得干干凈凈。晾曬干了,縫補破爛,針線像繡花一樣,比沒補的還好看。然后用一只掉了搪瓷的大水杯,裝上滾燙的水,熨得有棱有角。不明就里的鄰家孩子們很是羨慕,對他們家大人說我們家的孩子總有好飯好菜吃,總有新衣新褲穿。
過日子是將就還是講究,乃是一個生活品質問題。我所理解的生活品質是一種舒心,一種愜意,一種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感覺,是在自身具備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既有在生活中找到最佳狀態的敏感,又有創造愉悅的心靈空間。除了保持基本的物質生活水平及身心健康之外,特別懂得生活,特別會過日子,能夠從中獲得快樂、幸福、舒適、安全的主觀感受。就是說,所謂生活品質,除了包括個人創造財富的能力,還包括體驗生活之美的能力。
注重生活的品位和質量,日子過得細心因而精致。有獨特的個人愛好和精神追求,包括居住、服飾、飲食、旅游、休閑、體育,都是那么得其所哉。即便收入頗豐,也并不揮霍;居住舒適即可,陳設未必奢華;飲食不厚重肥膩;穿著首先是清爽得體;有工作的樂趣,也有與家人共享天倫的溫馨;生活充實,人生完整,心智健全,自信,樂觀,開朗,友善,懂得敬畏;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并肯為之付出努力;堅持自我,同時又尊敬別人。因為這一切而廣受尊敬,這尊敬又直接給自己以社會滿足感。
生活品質并非什么高深的問題,乃是一種求好的精神,是在一定條件下尋求該條件下最好的風格與方式。真正的生活品質,與人的精神文化追求、對社會與環境的認同密切相關,不是單純的物質水平問題,不是單有社會財富和個人財富的提高就一定能達到的。在滿足基本物質需求以后,品質生活更大程度上其實表現在精神層面,表現在營造生活的意境以及身心的和諧度上。
一個失去求好精神的社會,同時也就會失去生活品質的實相。失去了對生活品質的判斷力,以低級炫耀的方式表現自我的生活品質,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富裕和福祉并不是一回事。我們在媒體上見到的那些在海外瘋狂搶購奢侈品的富人,其所表現出來的粗鄙恐怕很難讓人對之產生敬意。反過來,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許多人并非豪門身世,然而他們的生活品質卻被人羨慕與贊嘆,這源于他們領悟生活微妙的獨到智慧。
創造美好,擁有美好,維護美好,強調品位、品鑒,注重外觀和內涵的統一協調,成為一種本能的追求,一種博雅的情懷,一種靜水深流的境界,充分表現出對生活的一種成熟理性。
這才是對生活的真正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