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萬兩銀子的破籮筐-哲理故事
喬致庸是中國清代著名的晉商。
一次,包頭東城萬利聚商號的吳東家,因資金周轉不開,向喬致庸借了八萬兩銀子。
當時,吳東家承諾:一年后連本帶息全部還清。可一年的期限到了,吳東家不僅沒還一分錢,借錢的事也閉口不提。
更過分的事,他還主動找上門來,可憐巴巴地向喬致庸哭訴:“我現(xiàn)在是窮得叮當響,家里僅剩下一只用來賣花生的破籮筐了,哪還得起你那八萬兩銀子呀?”
喬致庸心里明白,吳東家這么做無非是想賴賬。
可他卻安慰道:“既然你已到了這步田地,我也不能逼你,就把那只破籮筐拿來抵債吧!”
吳東家一聽,心里頓時樂開了花,立刻送來了破籮筐。
吳東家走后,伙計急切地問:“一個破籮筐怎么能值八萬兩銀子,您這不是白白送他嗎?”
喬致庸笑了笑說:“你照我吩咐的去做,吳東家自會把錢送來。”
隨后,喬致庸便讓伙計把那破籮筐掛在店里最顯眼的地方,標價八萬兩銀子出售。
人們聽說后,都跑來看熱鬧,自然也就知道了破籮筐的事。
后來,很多生意人知道這件事,就都不愿意跟吳東家做生意了。
這時,吳東家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只得乖乖地把欠款還清,贖回了那只破籮筐。
小勝憑智,大勝靠德,信譽是我們的重要資本。
如果沒了信譽,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