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證人-成長
故事很簡單。
一位大二的男生,在車站附近看到兩個人正在搶奪一個女孩的包、手機。
男生沖上前去,奪回了女孩的財物。男生隨即離開了,當他走了四五百米路后,他的額頭突然遭到了磚塊的襲擊,繼而右眼被重重擊了一拳。
路人見狀后,紛紛報警。打人者見狀,逃之夭夭。
男生對警察說,自己是因為見義勇為被人打的,但警察認為,如果沒有目擊他奪回女孩財物的證人,那么,這起事件只能作為一起普通的斗毆案。
案情通報到了學校,男生承受著極大的壓力,不少人認為他在校外尋釁滋事。
男生開始了漫漫的尋找證人之路,他來到電視臺,他走進報社,他的事情通過媒體進行了公告,但沒有人為他作證。
其實,他的尋找證人之路注定是渺茫的,當時歹徒作案的地點,相當偏僻,目擊者除了那個女孩,無人能知。
而女孩能夠站出來,她需要每天在這個時段看電視,她還要有閱讀報刊的習慣,最后還要看她愿不愿意站出來為他作證。
我不知道男生有沒有那么幸運。
在人來人往的都市里,面對的是一張張陌生的臉,每個人對別人來說都是陌生人,在時空中擦肩而過,有的一輩子也不可能再見。
誰為你的行為作證?誰為你的停留作證?
我在網上搜索關于尋找證人的新聞,有整整12萬條之多,他們都失去了證人,他們都被現實夾在中間,左右不是。有的為遭遇交通事故的親人尋找目擊證人,有的為自己遭遇家庭暴力尋找搬離的鄰居……他們都失去了證人,他們都活得很累。
但是,證人在哪里?
當城市的各條大街上裝起了監(jiān)控探眼,當一隊隊的巡邏民警出現在街頭,我們發(fā)現,這個城市變得越來越陌生,我們無法相信陌生人,寧肯相信一臺機器。
本來,我一直在感嘆這個熱鬧而冰涼的城市。但是那個大二男生數天后又出現在一則新聞中,他說證人沒有找到,誤會還在繼續(xù),但是他不后悔,他問心無愧,如果以后再遇上類似的事情,他還會出手相助。
有人說城市是溫暖的,從來就沒有冰冷過,說的就是有了像這樣的男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