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都是兵工廠-視野
非常時期非常準備,每一個工廠都變成了兵工廠,為軍備添磚加瓦。
在美國,有一次我去參觀勒明頓打字機公司。客廳中央陳列一臺小鋼炮。我問公司的董事長:“為什么陳列小鋼炮?”他說:“美國沒有那么多兵工廠,一旦宣戰,全國工廠都是兵工廠。我們工廠在戰爭期間制造小鋼炮,所以陳列作為紀念。”
這句話在我的耳朵里不斷回響。
很多分析說,日本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是計算錯誤。日本計算,摧毀珍珠港之后,美國至少要兩年才能恢復太平洋艦隊,想不到美國半年就恢復了。日本乘人之危,突然襲擊,只用五個月時間輕而易舉地占領大半個太平洋,建成大日本帝國的東亞共榮圈。當時日本得意忘形,不可一世。可是好景不長,中途島一戰,大局倒轉過來。一位旅美朋友來信說,日本把美國當作紙老虎,撕破紙皮一看,是一頭披著羊皮的真老虎。日本上當了。
最近看到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其中說:從1943年到1944年,美國每天生產一艘輪船,每五分鐘生產一架飛機。二戰中,一共生產87000輛坦克,296000架飛機,5300萬噸船艦。支援蘇聯40萬輛吉普車和卡車,22000架飛機(主要是戰斗機),12000輛坦克。又說:戰爭初期,美國在太平洋只剩3艘航空母艦,兩年后增加到50艘。從1941年到1944年,海軍飛機從3638架增加到30070架,潛艇從11艘增加到77艘。從1941年到1945年,登陸艇從123艘增加到54206艘。這些數字,是“全國工廠都是兵工廠”的注解。
據說,美國估計,用常規戰爭占領日本,要犧牲20萬軍人。為了減少美軍傷亡,縮短戰爭,決定施放原子彈。1945年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下一顆原子彈。8月9日,又在長崎投下一顆原子彈。蘇聯在8月8日對日本宣戰,進軍中國的東北。8月14日,日本正式投降。日本的軍國主義分子至今認為:海軍戰敗,陸軍沒有戰敗;投降美國,附帶投降中國。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
有報道說,《珍珠港》電影引起了太平洋各國的不安。人們悄悄地問:太平洋會再爆發一次“珍珠港事件”嗎?下一次“珍珠港事件”將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爆發呢?一位歷史學教授說:歷史雖然有“輪回”,但是人類的理智已經提高,能夠化干戈為玉帛。蘇聯解體而沒有發射原子彈,德法世仇而能共同組成“歐盟”,這都是超脫“輪回”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