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知的軟和硬-成長
對屬下多一點同情的柔軟;對上司多一點正義的剛強。
在唐代的宰相里,李日知素以心軟著稱,有一件事頗為有名。
他的一名下屬雖然擔任著小主管,但做事丟三落四,馬馬虎虎。有一次,竟然把李日知親口交代的重要任務也忘記了,拖了三天都沒有處理。平時不愛生氣的李日知也生氣了,他早就想整治一下衙門里的懶散作風了,這正好是一個反面教材。他叫人拿來板子,剝了那個主管的衣服,并把所有的令史都喊來,準備當眾打他的板子。正要行刑的時候,李日知忽然又改變了主意,他上前扶起主管,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我本要打你一頓板子,又擔心天下人說你這家伙真行,能把李日知惹火,連李日知都打你。人家就不拿你當人了,你老婆孩子也不尊重你了。”大家聽了這番話,都嘆服不已,覺得再犯錯誤自己都不好意思面對李大人了。
如果說李日知的心腸柔軟是天生的性格,可你若把這種柔軟當作一種軟弱,那就大錯而特錯了。
武則天天授年間,李日知在刑部任職司刑丞。那個時候法律很嚴酷,官員們都以狠為能,辦起案子來沒有最狠,只有更狠,政治氣氛非常緊張。李日知卻一如既往地寬和,在他的手上,從沒有胡亂定案,隨意冤枉人。他曾經復核過一個案件,免除了嫌犯的死罪,結果上報到大理寺卿胡元禮那里,立刻被駁了回來。胡元禮的性情極為殘忍刻薄,加之這是件武則天都關注的案子,他秉承武后的意思,必欲置此人于死地。誰知李日知在進一步審核后,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更改判決。案子在兩人之間往來再三,誰都不肯退步。
胡元禮大怒,畢竟他是李日知的上級領導,并且有皇帝的旨意作后盾,于是派大理寺的長史對李日知說:“只要我胡元禮在,這個人就別想活!”李日知淡淡地對來人說:“也請你轉告胡大人,只要有我李日知在,這個人就判不了死刑。”
兩人僵持不下,只能將兩份判決一起上報,由皇帝定奪。武則天此時也冷靜下來,不肯屈服的李日知笑到了最后。
這件事讓人們對李日知有了新的認識,原來他不止有柔軟的一面,他還可以很強硬,不管面對的是上級領導,還是皇親國戚。后來發生的事,更見證了他的這一點。
唐睿宗時,安樂公主大興土木,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大的新府邸,建成之后,太上皇中宗帶著睿宗和文武大臣一起前往祝賀,宴會上,中宗讓大家寫詩文以紀念這莊盛事。群臣自能領會太上皇的心思,都搜腸刮肚,使出渾身解數,極盡贊美之辭。在一片諂媚大戰中,李日知也獻上了自己的詩文,不同的是,他的詩沒有皆大歡喜的頌揚,有的只是充滿憂思的勸誡,他在結尾處寫道:“所愿暫思居者逸,莫使時稱作者勞。”意思說,希望大家想想自己的安逸,不要忘記了這些都是百姓辛苦勞作的所得啊!
很顯然,李日知為歡樂的宴會增添了一絲不和諧的聲音,許多人聽到后都冒出了冷汗。因為安樂公主雖然有美艷的外表,但并不是一個溫柔的小佳人,她的野心可與太平公主相比,曾要求中宗封她為“皇太女”,理想就是做女皇;她的手段不比武則天軟,因為沒有滿足她的欲望,她后來竟然痛下殺手,毒死了十分疼愛她的父親唐中宗。這么一個人,誰敢得罪?李日知可謂不識時務,連睿宗皇帝對他這位姑姑都畏懼三分,事后他也曾抹著汗對李日知說:“雖朕亦不敢諫,非公挺直,何能爾?”——即使是我也不敢加以勸諫,不是你的正直,怎么能做到呢?
對屬下,我們常常缺乏的不是強硬,而是同情的柔軟;對上司,我們常常缺乏的不是柔軟,而是正義的剛強。一個人人格的高度,就在對此問題的不同回答中得到了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