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樣奪得麻省理工300萬獎學金-成長
2004年7月,我被清華大學錄取。然而,當時我的家境貧困,根本無力負擔學費。后來,當地媒體獲悉我的困境后,向我伸出援手,我才得以踏進夢寐以求的清華大學。
走入清華園后,通過不懈努力,我連續多次評為優秀學生,并且多次獲得學校的獎學金。
2010年3月,我上大三了,學校派我和其他幾個院系的學生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學術交流。很快我便被那兒濃郁的科研氣氛深深吸引。我內心產生了強烈的愿望,渴望能留在這所高校讀研究生。可是,昂貴的學費,對我們家是個天文數字。
麻省理工學院材料學院的美籍華人教授翟興安教授對我說:“如果你能申請到我們學校的獎學金,來這里讀書就不用愁了。不過,麻省對華裔留學生是非常嚴格的。每年所有獎學金中,只有8%給了國外留學生。”這個數字讓我倒吸了一口冷氣。
越是不可能的事情,我越想挑戰。美國的高校獎學金的評定,一般都由學生申報專業的教授們定奪。可是,如何讓教授們發現我身上的閃光點呢?
經過一番考察,我決定參加2010年麻省理工學院材料學院的夏令營,在那次夏令營活動中,材料工程學專家麥朗教授讓我們講述童年的故事,我帶著濃濃傳統的中國美德童年故事給幾個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夏令營生活結束后,在翟興安教授的帶領下,我參與了相關學術項目的學術研究開發,并且在《麻省理工學院學報》上發表了一篇學術論文,立即引起了全校師生的關注。雖然有翟教授的擔保和力薦,我可以留在麻省理工學院讀書,但是能否獲得全額獎學金,是要經過材料學院的教授們集體打分的。那么,當下我的任務便是給整個院的老師都留下好印象。
2010年8月,麻省理工學院舉行全校秋季運動會,在體育方面,黃種人一向沒有優勢,然而我卻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最具挑戰性的男子2萬米長跑。我想讓大家看看中國人的毅力!為了能堅持跑完整個半程馬拉松,每天凌晨我都繞著學校跑,風雨無阻。
比賽當天,作為最后一名沖過終點的人,我戰勝了34名西方國家的選手,堅持跑完整個比賽,更是令大家折服。材料學院的月度學術研討會上,院長竟然老遠就對著我笑,然后豎起大拇指說:“你就是那個跑完全程的張濤!中國小伙子確實了不起!”
2010年11月,離我回國只有短短一個月時間了,如果我再爭取不到獎學金,便將功虧一簣。經過幾天的考慮,我決定在麻省理工學院舉辦一個中國文化周。并聯系了學校里的11名中國留學生,邀請他們一起舉辦這次文化節。
一周下來,中國文化感動了麻省理工學院,活動還沒結束,我的名字已經傳遍了整個麻省理工。而那些平時不茍言笑的教授們,也會點頭示意,對我露出贊許的微笑。
2010年12月,我仍然沒有收到麻省理工學院的通知,不得不返回國內了。讓我萬萬想不到的是,在我回國后不久,我就收到一封從麻省理工學院發來的郵件,是一封電子錄取通知書——我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了,將在麻省理工學院學校進行碩博五年連讀!而且,學校還決定給我全額獎學金:約300萬元的獎學金!
能被素有“世界理工大學之最”榮譽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相中”并獲得最高獎學金,是我莫大的榮幸。我覺得這一切并非偶然。除了有幸得到良師益友的幫助,更重要的是,我一直堅信對社會的強烈責任感,是我征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