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他們說的那種壞小孩-成長
他9歲那年,父親因為沒管好自己的貪念進了監獄。雖然身邊的小伙伴和同學們并沒因此而疏遠或嘲笑他,他卻總覺得每一個認識他的人都在嘲笑他是罪犯的兒子。自卑像顆有毒的種子,在他心里發了芽,他變得越來越沉默,對每一個走近他的人都充滿了抵觸性的戒備。那時,他最大的愿望是轉學,搬到一個沒人認識他也不熟悉他家庭背景的地方。為了彌補父親犯下的罪過,母親幾乎把家賣光了,她起早貪黑地忙活在雜貨攤上,賺到的錢,僅僅能維持母子兩人的生計而己。
失望之余,他開始逃學,和街上的壞孩子混在一起,徹夜不歸地上網玩游戲,沒錢了就去偷。他不敢偷別人的,就偷母親的,母親發現后,打他罵他,讓他保證以后不再這樣了。他低著頭一聲不吭。后來,因為母親防得太嚴偷不成了,他就和街上的壞孩子一起搶同學的錢,母親去派出所領過他幾次后,絕望了,決定把他送到遠方的奶奶家。
他哭著鬧著不肯去,母親卻鐵了心,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車又乘了半天汽車,再步行一個多小時,把他送到了大山深處的奶奶家。
母親哭著對奶奶說了一切,說她管不了他了。
奶奶二話沒說,收下了他。母親走的時候,一步一同頭,滿臉是淚,他卻漠然地踢著路邊的小石頭,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在大山深處的村子只有幾十戶人家,去一趟鎮上都要走一個半小時。奶奶家連電視都沒有,他去三個伯父家看電視,能明顯地感覺到自己不受歡迎。他們看他的眼神就像防賊,他臉皮厚,不在乎,頂著他們討厭的眼神繼續賴在人家看電視。直到有一天,他從街上回來,聽見奶奶在和三伯母吵架,奶奶好像很憤怒,聲音很大地罵三伯母:你們這些良心被狗吃了的壞東西!以前嘉嘉爸爸對你們多好你們忘了?他現在是犯了罪,但是嘉嘉是個好孩子!你有什么證據證明他拿了你們的錢?
溫暖的山村陽光撫摸著他慢慢流下的眼淚,是啊,有多久沒有人說他是個好孩子了?
其實,他真的偷拿了三伯父家的錢。他覺得伯父和伯母們都那么讓人討厭,不偷白不偷,他把錢塞進了圍墻的一個裂縫里,用碎石頭堵上,不想還回去。然后,跑到山上待到很晚才回家。
奶奶沒問他是不是真的偷了三伯父家的錢,而是氣乎乎地說:嘉嘉,不管別人怎么說,奶奶相信你。
望著奶奶白花花的頭發和渾濁而慈祥的眼神,他忽然有種想哭的感覺,但忍住了,假裝無所謂的樣子,耷拉著眼皮吃飯。
或許是三伯母說了什么,村里的人都對他避之不及,仿佛他就是災星就是禍害。他很憤怒,又沒辦法,誰讓他是個有劣跡的孩子呢?
只有奶奶,不僅不嫌棄他,還拿他當寶貝。她拄著拐杖顫巍巍地去學校求老師收下他這個插班生,顫巍巍地給他洗衣,給他做好吃的。在窮鄉僻壤的山村,能有什么好吃的呢?何況奶奶那么老了,種不了莊稼也養不了牲畜了。他常常坐在村頭的土墻上想念城里的麥當勞,想得眼淚汪汪,想偷偷跑回去,在山里轉悠了半天也沒找到回城里的路。
因為嘴饞和村里人對他不好,他常常偷他們的雞,摘他們樹上的果子,為此,常常有人到奶奶家興師問罪,每次興師問罪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只要奶奶嚷上幾嗓子,然后又嘀咕幾句就收場了。
那時,他覺得奶奶太牛了,比他在城里跟的那個小混混頭子還牛。
他從來不偷奶奶的錢,其一是因為奶奶幾乎沒什么錢,其二是奶奶是唯一一個說他不是個壞孩子的人,他不想用事實向奶奶證明他真的是個壞孩子。
他喜歡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撫摸腦袋的感覺,喜歡她用信任的目光看著他講他聽了一萬遍的說教故事。
一年過去了,鄉下的寂寞單調快把他逼瘋了,他想要個游戲機。據說鎮上就有賣的,要差不多二百元,他琢磨了很多辦法還是沒弄到錢。
有時他會看著奶奶手腕發呆,奶奶腕上有只很粗的銀鐲子,工藝古老,是爺爺給奶奶的聘禮,從戴上那天起,奶奶就沒摘下來過。奶奶說過,死了也要戴著它,那是她和爺爺的接頭信物,不然,怕去了陰間多年的爺爺認不出來她了。
說這些時,她渾濁的目光就會散發出清澈的光芒,仿佛她將要去的地方無限美好。
想得到一臺游戲機的念頭快把他弄瘋了,有那么幾次,他趁奶奶睡著后去摘鐲子,經年的操勞讓奶奶手上的關節都變粗變大了,摘不下來。
他只好放棄了對鍘子的念想,偷偷趕走了鄰居放在山上吃青草的山羊去了鎮上,用賣山羊的錢買回了他朝思暮想的游戲機。
他抱著游戲機小心翼翼地進門,卻還是被奶奶看見了。奶奶問他多少錢?他悶著頭,不說話,兀自打開包裝盒,裝上電池就玩了起來。
過了一會兒,他突然聽見奶奶在院子里呀地叫了一聲,那聲音,像倒吸著冷氣,正玩得上癮,他懶得出去看。玩餓了,他大嚷;我餓了。
估計奶奶該把飯做好了,他出去找吃的,卻見奶奶還在灶上灶下地用一只手忙活,好像另一只手不存在似的。他有些奇怪,就轉過去看,這一看,他就驚呆了,奶奶的左手包著一塊從舊衣服上撕下來的布,她的手腕空了,銀鐲子不見了。
他捧著奶奶的手,端詳了半天,問:奶奶,你的手怎么了?
奶奶笑笑說:老了,戴個鐲子干活不方便,我往下拿時,不小心把手弄壞了。
他將信將疑地看著奶奶,什么都沒說,那頓飯,不知道為什么,他吃得很慢很堵心。
第三天,奶奶發起了燒。為了摘鐲子她把手骨弄斷了,沒及時治療就引起了發炎,去鎮上住了幾天院才好了。
因為奶奶的住院費,三個伯母和奶奶吵了一架,從她們大聲的呵責中,他終于明白,為什么那些因為被偷了雞或果子氣勢洶洶找來的村民會被奶奶幾句話擺平,那是因為奶奶小聲告訴他們雞和果子值多少錢她給,就當她買的,她請他們相信她的孫子是個好孩子,他受不了鄉下生活的寡淡才這樣的。
那只弄折了手骨才摘下的鐲子,是拿去賠人家山羊的。
三個伯母一致要求奶奶把他送走,理由是她們給奶奶的養老費全都因為他的劣跡賠給了人家,他們沒有義務養這個壞孩子。
面對伯母們的指責,奶奶自始至終只有一句話:他不是你們說的那種壞孩子。
一直躲在角落里的他,突然跑出來,一頭撲進奶奶懷里,號啕大哭。
后來,奶奶問他為什么哭,他說:我一定會做你說的那種好孩子。
他真的變好了,母親把他接回城里繼續上學。暑假里他去賣報紙,把賺來的錢寄給了奶奶,讓她去贖鐲子。
一年年過去,他讀了中學,在他考取北京一所著名大學的秋天,奶奶走了。那么多年過去,他依然記得那個蒼老而執著的聲音,不停地向周圍的人說明:他不是你們說的那種壞小孩。
人生的成長,不只屬于生理的,還有心靈。就像在生長過程中身體偶會患些病恙一樣,心靈也會患病。藥物是治療身體病恙的,而醫治心靈的良藥是愛,那些用愛來醫治心靈疾病的人,都是天使。
天使不一定是穿著輕盈白紗的可人兒。有時,它是一個眼神,一個聲音,一個細節,一種堅持。在他往地獄滑去的時候,奶奶就是那個固執地用一句話把他喚回陽光世界的天使。
讀者留言
然然:在中學時光里,我也是“壞小孩”之一,抽煙、打架、泡網吧,想盡一切辦法逃避學校,厭惡循規蹈矩的生活,即使偶爾出現在課堂上也大多是在讀“壞”小說。周圍的人都對我很失望,我也覺得我的人生大概就是這樣混下去了。高二那年,換了新的班主任,她對我和其他同學一樣,總是笑瞇瞇的,還鼓勵我要多讀書。這種被人欣賞和喜歡的感覺很好,慢慢地我逃學也少了,漸漸變成了乖孩子,并且考上了喜歡的中文系。
夏生:也許是恨鐵不成鋼的_理所致吧,很多做長輩的總是對自己的孩子充滿挑剔,覺得他們是壞小孩。殊不知,一味的批評和譴責,好小孩也會被說成壞小孩。每個大人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你的眼睛里看到的是好小孩還是壞小孩?
童少:在青春叛逆的情緒里,我讀到了《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完后,想象著書中那個戴著紅色帽子的少年,他獨自一人在城市里游蕩,住小客房,在電影院里消磨時光……想象著這些,我的內心滿是安慰,青春的焦躁與不安在無形中得到了消解,覺得這種青春叛逆的情緒是很多人都會有的。我們本質上都不是壞孩子,常常去發現“壞孩子”的優點,告知他,他的成功也許就是你所說的幾句話激發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