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邏輯的情感-熱讀
《讀者》走過32年,沉淀了許多華章,至今讀來依然耐人尋味。我們在此回放這些經典之作,是希望曾經點亮過讀者的火燭,依然能點亮我們今天的讀者。這篇《不合邏輯的情感》,曾刊載在《讀者》2000年第4期。
公元前525年,波斯國王岡比西斯二世率軍隊進攻埃及獲勝,并俘虜了才當了6個月國王的普撒美尼托斯。岡比西斯為了徹底征服埃及的人心,把埃及國王和貴族拘禁在一起,讓他們的女兒穿上奴隸的服裝去打水。她們痛哭著從她們的父親面前走過時,許多貴族痛哭流涕,唯有普撒美尼托斯無動于衷,只是把頭低了下去。隨后,又有2000多名埃及男青年走過,他們是被判死刑用以償還波斯人的性命的,貴族們又痛哭失聲,唯有普撒美尼托斯依然沉默不語。當這些悲慘的情景過去后,一個未經安排的場面出現了:一個瘦弱的老乞丐拿著一只破缽,在向軍隊行乞,普撒美尼托斯認得他是原先與自己一道飲酒行樂的同伴。普撒美尼托斯突然號啕大哭,邊哭邊用手拍打自己的腦袋。岡比西斯二世大奇,問普撒美尼托斯:“為什么看到女兒受虐待、兒子去送死時,你并不哭泣,卻為一個乞丐而哭?”普撒美尼托斯說:“我心中的痛苦早已超過了哭泣的程度,但我的伙伴的不幸遭遇卻引出了我的同情之淚:一個有著巨大財富和幸福的人,在瀕臨老境的時候卻不得不行乞。”
歷史學家以真實的史筆記錄下了這個不合邏輯的真實事件。情感這個東西,有時并不太按道理與邏輯運行,有時情感的流變運行,不要說旁人不易理解,就是當事人自己怕也難以說清道明。而人之所以為人,也正在于此,如普撒美尼托斯的哭泣一樣。這里潛存的危險是:當一個社會用簡單的邏輯去看待一切而容納不下多樣的因素時,這個社會就已經墜入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