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慢半拍-社會
我是陳老三面館的熟客。這些年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街頭林林總總的小吃店關的關,換的換,可他的店和另兩家老字號在周圍呈“鐵三角”之勢態,迎風挺立。最近,我弟弟也想開家有穩定客源的小吃店。那個周一我過去,想套出陳老三經營上獨特的道道。
各種原因,有段時間沒光顧。臨近中午,入得店堂,我抬眼就看見新換的價格牌,心中一動:大碗秘制牛肉面只要十五元,男女老少最愛吃的熱干面標價四元,原湯粉面同價,蛋酒別家已漲到二元五角或直接升為三元,他店里二元標價似乎維持了很久。這在食品類漲價潮中讓人難以思議。我疑惑地低聲問了在收銀臺里的陳老三,他含笑加以證實。
服務生端來的牛肉面與以前供應的內容、分量、口味無二異。吃之前,我細端詳,聞香味,湯料還是那么濃郁鮮美,牛肉塊敦實,不像別的店切得薄如紙,面條也給得很“扎實”。我挑著面在慢慢地吃,心里在尋思:在周圍一片“漲聲”中,陳老三提價為啥這么滯后啊?
正在納悶,不知何時,陳老三已坐到我對面。他讓服務生沏了一壺茶,接著娓娓道出他長期恪守的經營秘密,并提醒道,如果我有親戚想開店,“漲價慢半拍”的守則也許有參考價值,但執行起來要有毅力,不浮躁,不急功近利,更不能犧牲食品的品質去舍本求末。
陳老三的概述讓人受到某些啟示,但我仍不得要領。得知我老弟不會在附近開店,他徹底打消心里的顧慮,結合以前的經歷和體悟,詳解起來:“這些年,雖然我經歷了三次食品價格猛漲潮,但這次豬肉價逆勢領漲風還是讓人始料未及。那家老字號美食店依仗著金字招牌,把牛肉面的價格猛提到十八元一碗,顧客,尤其是中老年人心理上承受得起嗎?‘漲情’之下,員工工資得提高,門面費只升未降,進貨成本上升了。實在挨不過,直到上周我才把牛肉面微調到十五元一碗。相比之下,顧客還是覺得我這兒‘便宜’,況且沒偷工減料,味正,好多人由此回歸,平攤了上漲的經營成本。”
出店門時,我突然發現一個陳老三沒有言明的秘密:原來他每天下午把店門前分割成三個檔口,臨時“分租”給賣燒烤、做烤餅和兜售鹵味的小攤主,每攤每月收二千五百元的租金,這差不多抵消了整個店的門面費。
看來,陳老三腦子靈活,順勢而變,暗招迭出,“漲價慢半拍”的精髓實際上是在“養”顧客,將自身挖掘的利好悄然讓出來,使顧客從容接受慢漲價。最終,他還是穩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