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離子獻馬-人生
“郁離子”,為明代開國功臣劉基的“托名”。元末大亂之際,隱居家鄉的劉基所著的一部寓言集,便是以此為名。
劉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人。每當提及“劉伯溫”這三個字,馬上想到他的“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燒餅歌》,其實,他的政治家聲譽和文學家的光輝,被民間傳說的神秘詭異所遮掩。真實的歷史并非如此,朱元璋得天下,劉基立功不小。而在文學上,這部《郁離子》稱得上中國的《伊索寓言》。
郁離子講了這樣一則寓言,他的一匹母馬,生下了小馬駒,這種添丁之喜,給全家帶來莫大的愉悅。郁離子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關心愛護這匹小馬駒。
一位懂得相馬的老者驚奇地說:“你家的這匹小馬駒,未來將是一匹千里馬呀!”
果然,大家目睹了這匹剛出生的小馬駒的非凡之處。它很快就能筆挺地站立起來,抬頭尋找母乳吮吸,然后輕捷地踢踏馬蹄,好奇地打量著周遭的一切。
有人向郁離子建議,這樣一匹千里馬,應該趕緊獻給朝廷,只有皇家的馬廄,才是這匹天生高貴的馬駒應該去的地方。郁離子雖然舍不得這匹馬,但是為了它的成長,為了它的未來,就不遠千里舟載車運,從浙東海濱,一直送到北京城。
你一個普通老百姓牽來一匹小馬駒,敢誑稱千里馬,誰曉得你是否詐騙?于是,朝廷讓郁離子將馬送到太仆寺檢驗。太仆寺是當時國家設置的馬匹管理機構,那班官員知道自己既無伯樂之才干,更無伯樂之慧眼,因此,他們不但辨別不出千里馬,而且,國家的御馬廄里無千里馬。面對郁離子牽到衙門里的這匹馬,這些官員,既不敢說它是,也不能說它不是,支吾了一陣子,囁嚅了兩句,郁離子終于明白,他們的意思是這匹來自長江之南的馬駒,因非北地所產,便注定它不可能是地道的千里馬,也就沒有資格進入皇家馬廄,只能散放在外廄牧養。
有一位名叫南宮子朝的京城朋友,對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的郁離子說:熹華山是南方天帝的住處,成千上萬的飛羽,在天空里自由翱翔,但不無遺憾的是,在這個鳥類的天堂里,卻不曾有過鳳凰。不久之后,一只從未見過的紺羽鵲,飛來熹華山,大家很高興有了自己的百鳥之王。因為天下之鳥,只有鳳凰是可以改變形狀的,它那與眾不同的天青色羽毛,早晚會蛻變成鳳凰才有的靈動鳳冠、華彩尾羽。大家也抱著希望,它總有能夠一飛沖天的日子。好心的爽鳩告誡道,你千萬別發出鳳凰那樣非同小可的啼聲,免得給自己帶來什么不幸。然而,紺羽鵲沒有聽從勸告,終于有一天,它振翮而起,引吭而鳴,而且,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以至于河川同響,巖谷回應,林木呼嘯,萬物發聲,整個熹華山區為之震撼。驁鳥感受到它的強大,害怕危及自己的統治地位,就讓鷚鳥對西王母的使者進了讒言,說生出這樣的怪鳥,發出這樣的怪音,是不吉祥的。于是,使者就派云鳥天天追趕它,撲打它,將它驅逐出九天之外。掙扎逃命的紺羽鵲,那美麗的羽毛都飄落到南海之濱。不幸,又遭鸝鶩的利箭射中頸部,差點就要死去。
南宮子朝講到這里,為郁離子慶幸,這匹馬未被看中而收留,因此,也就不會落得那只紺羽鵲的下場,這是多么妥當的結局呀。他對郁離子說,這些人世間的驁鳥、鷚鳥與云鳥,多一匹千里馬,少一匹千里馬,對他們來說是無所謂的,保住自己的地位不被別人奪去,才是最重要的。
聽完這番話,郁離子立刻明白了。那匹小馬駒,好像也頓悟了,他們便高高興興地踏上了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