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之人,你是嗎-生活
你再優秀也會有人對你不屑一顧,你再不堪也會有人把你視若生命
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幅漫畫,有兩行旁白:心存一個閑夢,其余隨了秋風。我把這句話告訴一位經常失眠的朋友,她嘆道,漫畫家想得開,也許從不失眠,真是個有福的人。
不失眠就是有福,按照這個標準,張學良福分不淺。因為他不僅不失眠,而且很能睡。在回答醫學欄目主筆林德和提問時,他說:“我長壽是因為我能睡。從晚上十點睡到轉天十一點,中午再睡兩個小時。”這么長時間的睡眠,一般人很難做到,難怪有人稱他為“睡仙”。我想,張將軍修煉成睡仙,也許是被軟禁之后的事。他統率千軍萬馬時,不可能有那么多時間睡覺。身處逆境,照樣安然入睡,張學良的確是一個有個性的人。
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里,很多人沒有這種本事。他們經常半夜三更發些抓狂和哭臉的表情,因為她們睜著眼睛犯困,閉上眼睛又睡不著,受盡煎熬。對他們來說,失眠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因為她們的容顏會在失眠中受到摧殘。他們之所以失眠,或許因為心思細密,活得精致。至于他們為什么把失眠的消息公之于眾,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男人失眠時不發朋友圈,只是不動聲色地吃藥。毫無疑問,吃藥不是對付失眠的最好辦法,因為藥物會對肝臟造成一定的傷害。人們利用藥物治病,有點像戰爭中的斃敵一千、自損八百,在治愈一種疾病的同時,也為另一種疾病的產生埋下了禍根。因為藥物進入血液后,該去的地方去,不該去的地方也去,去了它該去的地方,作用當然是建設性的,但去了它不該去的地方,作用就是破壞性的。
當然,與心靈有關的藥物除外。文殊菩薩問:“何物是藥?”善財童子回:“世間無一物不是藥。”良知是藥,博愛是藥,謙遜是藥,隨緣是藥,從容不迫是藥,淡泊寧靜是藥,敬畏天地是藥,與人為善是藥,這些藥無一不治失眠,而且沒有任何毒副作用。
有的人愛運動、喝牛奶、用熱水泡腳,認為這是治療失眠的健康方式。但這些方法并非對每個人都起作用,即使對同一個人,也并非天天起作用。一位老中醫治療失眠的秘方是:腹中不存食,心中不存事。方法很簡單,只要把內心打掃干凈,不存任何雜念就可以了。孔子的中庸,老子的無為,莊子的逍遙,墨子的非攻,還有鄭板橋的難得糊涂,都可以幫助我們安然入睡。領悟了先哲的思想,欲望就少了,爭競就少了,得失就少了,悲喜就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當你像范仲淹那樣看破萬丈紅塵,成為一個心如止水的人,還有什么妨礙你安然入睡呢?
熙來攘往的人群中,西裝革履卻有斑斑汗漬的人,比衣著普通卻干干凈凈的人容易失眠;著高跟鞋、穿金戴銀的人,比著素顏、穿拖鞋的人容易失眠;趕飛機、只坐頭等艙的人,比擠地鐵、乘公交車的人容易失眠;滿腦袋生意經、夢想一夜暴富的人,比996、幼兒園接孩子的人容易失眠;排隊加塞兒、辦事必找關系的人,比處處謙讓、女士優先的人容易失眠;在微信朋友圈總是瘋狂集贊的人,比偶爾露面的人容易失眠。不失眠的人,都是容易獲得幸福的人。
日子過得講究,做事過于刻意,也往往誘發失眠。比如:吃不為充饑的飯,喝不為解渴的茶,穿不為保暖的衣裳;上下樓乘電梯,卻在周末全副武裝去爬山;出門就乘車,再近的距離也懶得走,卻動不動在跑步機上原地不動跑幾公里。這種人心思重,對世俗的煩惱缺乏免疫力。倒是那些呼朋引伴的人,倒頭便睡。紅塵中人,活得糙一點,反而容易有福。
誰不想成為一個有福的人呢?南懷瑾說,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如果能有這樣的境界,那么毫無疑問,你是一個有福的人,失眠這種事與你無關。莎士比亞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寫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叫玫瑰的這種花,要是換個名字,它同樣芬芳。”你所改變的只是為人處世的方式,人性和良知依然像玫瑰一樣芬芳。由于這種改變,失眠不再來,你成了一個有福的人。
有福的人什么樣?用沙葉新的詩來表述:縱然被欺騙一千次,一萬次/我也相信/總有一朵花是香的/總有一滴血是暖的/總有一種情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