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下輩子我還給您當娃-情感
我沒有媽媽了!好媽媽離開我們走了。
媽媽好,好媽媽。媽媽不識字,但很有文化,甚至可以說懂一些哲學,人生的哲學、文化的哲學、生命的哲學,更以文化的乳汁哺育了我的人生。
1978年,我大學入學后的第一個暑假回來,看到家中生計艱難,望望媽媽頭上新添的白發,爸爸疲憊的面容,我暗暗落淚,產生了退學的念頭。上大學前,我已接到去地委上班的調令,一個月有45元工資。對一個正在艱難度日的農民家庭來說,一個月45元的收入和一個月20多元的支出,生活真可說是天上地下。要知道,那時45元是一個中等生活水平的農民家庭全年的開銷。
開學10多天了,我還不準備走。曾因家貧而一生飽嘗失學之苦的父親,在我還未出生前,就和母親商量:“就算討飯也要供孩子讀書。”現在,看到兒子遲遲不上學,他一方面為兒子的孝心所動,一方面又為兒子不爭氣生氣。媽媽說話了:“你爸現在沒錢,能借錢供你上學;但以后你爸有了錢,不能借個機會讓你上學。”我流著淚,又踏上了求學的征程。
說是借,但性情溫柔、性格又很倔強的媽媽,從不愿意欠人情。她和父親把家中所有值錢不值錢的東西都拿出來賣了,連姥姥留給她做紀念的幾塊現大洋也要拿出來賣。姑姑勸阻說:“你總得給自己留點養老的東西吧。”媽媽說:“兒子有孝心,畢業后不在乎這幾個錢;兒子無良心,這幾塊大洋也不能讓我養老。”我大學畢業第一次回家,媽媽對我說:“你上學四年,我和你爸再苦再難,也沒借過親戚朋友一分錢,沒給你欠下債,也沒給你欠下人情。你到工作崗位上,不管是誰找你,合規矩的事給人辦,不合規矩的事決不辦,咱不欠誰的,犯不著為別人的事違反政策。”
當我將這些瑣事告訴國內的朋友時,大家都想去看看大智大慧的媽媽;當我將這些生活哲理告訴國外的朋友時,他們伸出大拇指:“偉大的母親!”“中國母親的光榮。”
媽媽彌留之際,我和媽媽作了最后一次傾心暢談。我問她:“媽媽,還有放心不下的事嗎?”“沒有,有你在,我什么都放心。”“還有什么要兒子做的?”“我老了(逝世)以后,別大辦,更別唱戲。”“咱們村好多人老了,兒女都請劇團唱戲,您病重時,鄉親們都來看您,不唱戲鄉親們不高興,也好像我們不孝道。”“村里正在唱戲,接著唱大家不新鮮。”“媽媽,等您三周年時,再請劇團給鄉親們唱戲,行嗎?”“行。”我和媽媽生死離別的交談,長達一個多小時,我早已泣不成聲,但媽媽一滴眼淚也沒流。我不由嘆了一口氣,媽媽不高興了:“我是馬上要死的人了,都不哭,你哭什么?我最不愛聽嘆氣聲,別哭,別嘆氣。只要你做人站得直,走得端,媽就放心了。”
這就是我的媽媽,聰慧賢淑的媽媽,意志剛強的媽媽,永遠笑對生活、笑對人生的媽媽。
媽媽走了,爸爸老淚縱橫地俯在媽媽的陵前:“你呀,沒有文化,但一輩子沒罵過我一句粗話,沒罵過孩子一次。”弟弟泣不成聲:“好媽媽,下輩子我還給您當娃。”妹妹哭得死來活去:“媽媽,如果真有靈魂,您天天晚上回來,我給您鋪被子,給您梳頭發。”
媽媽,一路走好。這輩子我們受您養育,以您為榮,下輩子我們還給您當娃。這輩子欠您的恩情,我們下輩子接著還。好媽媽,我們想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