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賺錢是最傻的-成功之鑰
不少年輕人將“賺更多的錢”視為最大的人生目標,平時思考得最多的問題就是怎樣快點賺錢買車買房。在一定程度上,“賺錢”是一種生存手段,不能說將它作為目標是錯的,但是假如它成為了個人奮斗的最大動力,那么必然會影響生命的厚度。而且,以賺錢為終極目的的人,很多時候難以將事情做到極致。喬布斯和巴菲特最大的人生目標都不是賺錢,而是成為自己領域的第一名,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世界。但在他們為之奮斗的過程中,資源卻自動地流向了他們,他們完全不需要為金錢而擔憂。反倒是許多將賺錢視為終極目標的人,在追逐金錢的游戲中變得疲憊不堪,最后不但掏空了自己的身體,而且難以創造出真正的人生價值。
有時候,生活往往會被“等我有了錢,我就可以……”的固定句式套牢,于是賺錢變成了改變現狀的唯一手段,而這種認知會讓我們錯過當下的生活。不少人認為只要賺到錢,再苦再累也無所謂。但很多時候,并不是只要努力就可以賺到足夠的錢,我們還要受到機遇、經濟形勢等多重因素的制約,比如經濟學家預測,2008年的經濟危機過后,會經歷三到五年的經濟返潮期,甚至更久。在這段過程中,每個人都身處世界動蕩之中,難逃經濟衰敗的大網,所以經濟環境變化的前提下,一個人就算再勤勉努力,擁有再好的資歷和學養,也要受到一定的影響,此時僅僅把賺錢視為目標,是很容易失望的。希望落空后,那段為錢而不斷努力的經歷就變得單薄起來,不足稱道。其實,追求財富的那段過程也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是由無數個當下組成的,實在應該好好地去享受,去體驗,而不是為了“賺錢”這個結果犧牲掉這些經歷。
所以,將財富視為夢想的副產品,遠比將其視為人生的終極目標更加理想。最充實的人生狀態莫過于,找到一個值得為之奮斗的目標,不斷付出自己的努力,并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收獲到財富。也許最初的時候,你的努力沒有為你帶來等值的財富,但因為夢想和興趣,你會心甘情愿地付出更多的心血,而當你做得足夠完美的時候,就會與金錢水到渠成地相遇。這樣一來,不僅結果變得足夠美妙,過程也會變得十分迷人,那些流淌在過程中的汗水也不至于白白浪費掉了。有這樣的心態,就算一時時運不濟,你付出了努力卻沒有換得等額的金錢,也不會覺得失望透頂。因為一個懂得享受過程的人,在低谷期也會懂得沉潛心思,耐住性子繼續付出,而且不會忽略了沿途的風景。而這些,都是把賺錢視為唯一目的的人難以做到的。
知名媒體人陳文茜曾說過:“只賺錢是最傻的,年輕人要忠于自己,敢于經歷,并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完成自我的超越。”所以,別再把房子的大小、車子的優劣作為衡量成功的唯一尺度了,把它們視為夢想的副產品,生命會隨即變得輕松起來,我們的幸福指數也會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