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面試-成長視窗
話說商鞅在魏惠王的相國公叔痤手下做小官時,就表現(xiàn)出了他的才能,深得公叔痤的重視。但是在公叔痤死后,魏國的國君魏惠王并沒有重用商鞅,商鞅因此無事可做。后來商鞅了解到秦國正在招納賢士,便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jiān)的引薦,拜見了孝公,進行了面試。
第一次面試,商鞅大談傳說中的堯、舜這些帝王如何與百姓同甘共苦,身體力行,以自己的模范行為感化了百姓,從而達到了天下大治這一套所謂的“帝道”。他自己說得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可秦孝公卻直打瞌睡,一句話也沒聽進去。事后秦孝公責(zé)備景監(jiān)說:“你推薦的這個人,只會說一些大話來欺騙人,不值得一用啊!”景監(jiān)也埋怨商鞅:“你說你有才能,怎么得不到國君的賞識呢?”商鞅悶悶不樂地說:“我向國君進獻了帝道,可他卻不能領(lǐng)會啊。”
在商鞅的懇求下,五天以后景監(jiān)又安排他進行第二次面試。商鞅又一次見到了秦孝公,便將原來所講的那一套加以修正,說了些孝公比較關(guān)心的事情,可還是不太符合孝公的心意。景監(jiān)又一次受到了孝公的指責(zé),他對商鞅的怨氣也更大了。商鞅說:“我向國君推薦了夏、商、周三朝的治國之道,他還是接受不了,經(jīng)過這兩次的失敗,我看出了國君的心態(tài),他是想找一名能幫助他完成霸業(yè)的人才啊!我希望國君能再一次接見我!”
景監(jiān)無奈,又為他安排第三次面試。這一次兩人談得比較投機,但秦孝公也沒表示要任用他,只是說:“這個人還可以,我能同他談得來!”商鞅對景監(jiān)說:“我向國君推薦了春秋五霸以武力強國的道理,國君有要用我的意思了。如果能再見我一次,我就知道怎么去說服國君了!”
于是,商鞅第四次面試。這一次,秦孝公聽得入了迷,不由得一次又一次將坐席向前移,一連聽商鞅說了好幾天也沒有聽夠。景監(jiān)很奇怪,便問商鞅:“你說了些什么打動了國君,讓他那么入迷?”
商鞅說:“我向國君進獻帝道、王道,國君說那些事太久了,他等不及;我向國君進獻強國之術(shù),國君就特別高興。看來遠水解不了近渴,說點兒他最關(guān)心的,他才愿意聽。”
經(jīng)歷了四次面試,商鞅終于被秦孝公錄用。
商鞅前兩次面試的失敗可歸結(jié)于他沒有了解秦國的情況,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第一次論帝業(yè),話還沒有說完就被秦孝公趕了出來;第二次論王道,可秦孝公卻認為以前的事太遙遠,現(xiàn)實意義不大。商鞅經(jīng)過對秦國的詳細了解,知道了秦孝公正雄心勃勃地想要重振祖先的霸業(yè),收復(fù)失去的國土的心態(tài)。于是商鞅第四次面試時,便大談時下的強國之術(shù),這正中秦孝公的下懷,自然就被錄用了。
商鞅能得到職位,一靠的是實力—只有具備廣博的學(xué)識,才有機會謀得好職位;二靠的是耐心—一而再、再而三,堅持不懈;三靠的是信心—在兩次失敗后仍然相信自己會成功,實在難得;四靠的是信息—他能根據(jù)秦孝公的需要不斷地改變自己的談話內(nèi)容,最終才得以找到求職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