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筆桿子-中國新傳說
在我們單位,我是專門為領導寫報告的,擁有“大筆桿子”的稱號。寫報告是我的拿手好戲,我把寫報告當作最好的創作方式,殫精竭慮,用盡心機。在每一篇報告里,都凝聚著我的無數汗水和心血。為了它,我已經戴上了800度的近視眼鏡,這是我為報告付出的一個見證。總結我半輩子的經歷,我可以說只干成了一件事,那就是寫報告。一聽“報告”二字,我心里成千上萬的詞呀段呀就按捺不住地往外冒,想不寫都不行呀!因為我擅長寫報告,常常受到領導的高度贊揚,領導說我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于是,我就有了莫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有時不免飄飄然了。
在寫報告時,我喜歡用一串數字把內容串在一起,這樣寫起來條理清楚,容易得到領導的認可。比如,取得成績1、2、3、4、5……,實現突破1、2、3、4、5……,面臨形勢1、2、3、4、5……,重大意義1、2、3、4、5……,實現轉變1、2、3、4、5……,發展構想1、2、3、4、5……,主要任務1、2、3、4、5……,工作目標1、2、3、4、5……,采取措施1、2、3、4、5……,考核方法1、2、3、4、5。有些東西寫多了都裝在我的腦袋里了,我的大腦像一個大資料倉庫,只要領導說要哪一方面的,我就像上自家的地下室取雜貨一樣簡單,所以,我會在很短的時間里給所有要寫的內容都來個1、2、3、4、5……。一次,我去朋友大張家里祝賀他的喬遷之喜,大家說我是機關人,讓我代表大家給講幾句祝賀詞。我想,這不就是一個小小的報告嗎?小菜一碟!于是,我稍作思考,便在心中形成了一篇報告。我講道:各位領導各位親友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今天是大張的喬遷之日,首先讓我代表大張及家人,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謝意……今天是一個令人高興的日子,是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日子,從此,大張將翻開人生的嶄新的一頁……在講話的最后,我說:這次慶祝大會開得很好,很及時。很隆重。這是一次不平常的聚會,是一次繼往開來的聚會,可歸納為以下幾點:一、意義重大,十分必要……;二、目的明確,措施得力……;三、來客眾多,效果明顯……;四、特點突出,頗有新意……;五、收禮不少,人情深厚……;六、場面熱烈,氣氛融洽……:七、秩序井然、會風很好……在座的人都為我鼓起掌來。大家說,瞧人家在機關工作的人,知識就是多,水平就是高,講得頭頭是道,有條有理。
每當我們局長在臺上念我寫的報告的時候,那是我最為快樂的時光,我認為相當于我的作品發表了。你看,我的話平時誰也沒有注意聽,可我把話變成了報告,領導就得一字一板地念,大家就得認認真真地聽。有人在臺底下發出一點聲音,旁人會立即制止:不許出聲,注意聽講!我想,我是在暗暗地影響著很多人呀。在臺下,我總是提心吊膽,怕領導讀報告時讀出白字。領導讀出白字,說明自己用了生僻的字,那可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再說,領導讀出白字。人家不知情的還以為我用錯了字,也影響自己的名聲。于是,每當我聽領導作報告時,總是拿著小本子,把領導讀白字的詞記下來,下次堅決不用,以至形成了習慣。一次我聽一家電視臺播音員播報新聞,聽出了一個白字,我趕緊記在本子上。后來,給那家電視臺寫了信,對讀錯的字進行糾正。那家電視臺很客氣,打來電話對我表示感謝,說我關心這家電視臺。還詢問我是干什么的,是不是專門研究中文的?我說不。我是寫報告的。
我在寫報告的同時,還寫了一些文學作品,投了一百多篇稿子都如泥牛入海。這使我心灰意冷,我覺得自己不適合當作家。正當我下決心放棄文學寫作的時候,飛來了一個意外的驚喜——我的一篇作品發表了。當我打開編輯寄來的樣報時,我驚呆了。不對呀!編輯怎么把我給領導寫的報告略作修改就發表了呢?細看還有編輯給我的一封信,信中說我寫的東西是一篇很好的雜文,屬于怪體雜文,把機關的八股文問題說得太具體太逼真了,有很大的諷刺意義,沒有實際體驗的人,寫不出這樣的雜文。天哪!我寫的報告成了雜文,天底下竟然還有這樣的好事。于是,我一不做二不休,把我以前寫的報告略作修改全投了出去,每投必中,還被紛紛轉載。我一不小心成了作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