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炳添,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男子60米、100米短跑亞洲紀錄保持者。蘇炳添說:“人不要活在紀錄里,要為破紀錄而活。”被稱為“蘇神”的他,永遠追求著更好的自己。1989年,蘇炳添出生在廣東,父母都是農民,蘇炳添從小就在泥地里到處跑。蘇炳添小時候的最大愛好,就是跟在表哥蔡建發屁股后邊跑,即使跟不上,他也會奮力奔跑。表哥上學后,因為跑得快。在鎮里的比賽中拿到了第一名,獲得了家人和鄰居的夸贊。于是,表哥就成了蘇炳添的榜樣,追上表哥也成了他唯一的目標。上初中時,蘇炳添的老師喜歡留下成績差一些的同學留堂補課,成績不理想的蘇炳添,幾乎天天被老師留下來開小灶”,這讓他非常苦惱。為了避開補課,他主動申請加入學校的田徑隊。蘇炳添在體育課上向來都是活躍分子,彈跳力和瞬間爆發力很強,教練楊永強看到他的這些優勢,同意把他帶入田徑隊訓練。2004年11月,15歲的蘇炳添第一次參加中山市中學生田徑比賽,就以11秒72的成績奪得第一,成為轟動一時的“追風少年”。之后他又被選拔進了省隊、國家隊,成績突飛猛進。2011年的全國田徑錦標賽上,他以10秒16奪冠打破了周偉保持13年之久的全國紀錄。之后的兩年,蘇炳添一直雄踞中國男子百米第一的寶座。而對于這些成績,蘇炳添并沒有感到滿足,因為他要向國際水平挺進。2023年8月1日,他的身影出現在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跑道上。起跑線前、8位選手中,他是唯一一個黃皮膚。此前的半決賽,他以9秒83的成績獲得小組第一,創造個人最好成績,大幅刷新亞洲紀錄。中國人第一次挺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蘇炳添,一舉創造了歷史!勤能補拙,事在人為。在田徑圈,公認的黃金身高在1.85米左右,比如加特林1.85米,鮑威爾1.88米。而蘇炳添只有1.72米,沒有明顯的"身體天賦”。早在中學時,老師曾帶他幾次去市體校,但都沒有被教練看中,因為"覺得他身材太矮,將來沒有發展空間”。然而蘇炳添日復一日,認真,專注,把每一次訓練做足,做好。教練袁國強曾這樣評價:"他是我帶過的最自覺的隊員。一年來,在訓練場地上他只要出現在我的視線范圍內,就絕對是在訓練,從不偷懶。"作息規律,按時起床睡覺,從不抽煙喝酒,即便在家庭聚會上也不吃禁忌食物,即便在外參加活動也會堅持做基本訓練……在蘇炳添一次次打破記錄的背后,是一個關于勤奮的、經年累月的“漫長”故事。
突破自我,挑戰極限,在半決賽前,蘇炳添面對鏡頭,把大拇指和食指擺出一個“一厘米”的手勢。有網友調侃這是“拿捏得死死的”。其實呢?蘇炳添說,就是想提醒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好”。一點點,哪怕是0.01秒,背后都是千難萬難,是精雕細琢,是全力突破。2023年,他以偶像劉翔為參考,調整了起跑腳;2023年,他改變了擺臂動作,嘗試改善腳掌落地后的發力--那時,他已經29歲了。
百米10秒是黃種人的極限。蘇炳添第一個沖進10秒大關,百米半決賽就是亞洲人的決賽。他成為進入電子計時時代的首位亞洲選手更快,更高,更強,"老里孩”蘇炳添做到了,他的不懈堅持,突破自我、挑戰極限,正是中國人對體育精神的最佳詮釋。同學們,通過今天的故事我們不難發現,只有發揮自己的潛能,勇敢的面對未來,才能無懼一切未知的磨礪。永不放棄,堅韌不拔更是一種寶貴的體育精神和品質。在學習和生活的路上,一定會遇到許許多多困難,只有那些不畏艱險,執著追求的人才能達到夢想的頂點。
供稿:肖竹欣 王 南 李婉僑
編輯:王 南
審核:周麗英 梁友敏 吳 陽
掃碼關注我
更多活動
等你來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