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那么你知道被救的那個人是誰嗎?
中華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們要尊老愛幼,要兄友弟親,要謙虛謹慎。如此多的中華傳統美德,也孕育了許多的傳統文化故事,其中有一個就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了。
說的是在宋朝時期,有個七歲的小孩子叫司馬光,他從小就十分聰明。有一次,他和小伙伴在后院玩耍嬉戲的時候,一個小孩子不老實,爬到了大水缸上去玩,一個不小心就掉進了水缸中,水缸中有很多的水,如果沒有及時救出這個孩子可能就死了,其它小孩子看到有人落水,都嚇得四散而去,只有司馬光,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的向水缸砸去,把水缸砸了個大窟窿,這樣水缸中的水就流了出來,這個落水的小孩子也就得救了。
這個故事反應出了司馬光的機智,也從另一個方面告訴了我們要在別人遇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
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而我們也知道司馬光后來也成為了著名的文學家。可是那個被他救了的孩子究竟是誰呢?想必沒有幾個人知道吧。
其實這個被救的孩子叫上官尚光,當時司馬光的父親擔任光山縣令,上官尚光就是當地大家族的一個孩子,所以才可以從小跟司馬光在一起玩耍。
這樣一個從小就調皮的小孩子,長大后又成了什么樣子呢?
據記載,上官尚光后來選擇了從商,他家本來就是大家族,加上自己的努力,上官尚光成為了一個大富豪。然而長大后的上官尚光移居到了城西的龍堤南坡,成為了那里很有名的富商。可是他卻沒有忘記小時候,司馬光救他的恩情,設置還特意建了一座“感恩亭”來紀念,小時候自己被司馬光施救的這件事。
其實這件事細細品來也有很多的漏洞之處,比如司馬光年僅七歲,就算能撿起石頭,又能有多大呢?而且是要去砸裝滿水的水缸,這是要用多大的力氣才能將水缸給砸破一個洞呢?
然而這些都不是我們關心的問題,不論這件事是虛構的還是真實存在的,重要的是我們能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什么。學到司馬光的遇事不慌,學到他的臨危不亂,學到他的救人于水火。現在知道被救的上官尚光后同樣也要學習他的知恩圖報。
參考資料:《宋史》、《司馬光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