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的理由-成長
在一個公司培訓里,我們做了個有趣的游戲。那個游戲是一個囚徒困境的翻版,是為了證明雙贏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簡單來說,游戲是這樣的:
兩個人猜拳,每個人都可以出剪刀或者布。
積分規則如下:
若兩人都出剪刀,各得1分;
若兩人都出布,各得3分;
若一人出剪刀,一人出布,剪刀者得5分,布者得0分。
如此往復很多次,積分最多者獲勝。
如果是你參加這個游戲,你會選擇以何種邏輯出拳呢?如果是幾百個人,兩兩玩這個游戲,8個小時以后,最高分者獲勝,你又會怎么玩呢?
局部、整體與最優解
如果從個人自私和理性的角度判斷,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應該出剪刀。
因為在對方出剪刀和布這兩種情況下,自己出剪刀總比出布得到更多的積分:
如果對方剪刀,自己出布,得0分;自己出剪刀,得1分。
如果對方出布,自己出布,得3分,出剪刀,得5分。
但同時,把兩個玩家的積分相加,就得到總財富的增加。兩個人都是剪刀的時候,總財富增加2分,一個剪刀一個布,總財富增加5分,而只有當兩個人都是布的時候,總財富增加最多,是6分。從集體的角度出發,每個人都出布是最佳方案。
這是一個雖然游戲雙方都知道出布對于整體更加有利,卻又不得不出剪刀的困境。
在二十年來的競賽中,最高分的算法如下:
第一步永遠出布。
第二步和對方上一步出的相同,以此類推。
這是個出奇簡單的算法。雖然第一招就出布好像挺傻的,但最終,這種做事準則總能贏得最多的分數。
為什么呢?
出布,可以說是一個友好牌。他向對方表明自己的善意,雖然這對自己而言危險,等于讓赤手空拳的自己把一把匕首交給陌生人一樣。事實上現實社會,會有人真這么傻嗎?
出剪刀,是防衛牌,是不合作的牌,是準備損人利己,或者至少也是正當防衛的牌。
贏得戰斗還是贏得戰爭
對于永遠出剪刀的人,他幾乎贏得了每一次單獨的戰斗——不是比對手多得5分,也是至少與對手打個平手。但是他卻很有可能最終輸掉整個戰爭。
因為沒有人會傻到當他出了多次剪刀以后依然對他出布,他每次得到的只是1分。就算有人因為過于善良或者僅僅是愚蠢,或者他利用第一次接觸的機會,占了對方的便宜,得到5分,他的可憐搭檔會因為他的欺負,在后面的比賽中會盡快地被淘汰。他能利用的人越來越少了,能夠得到5分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了,直到最后,使出全力也只能每次1分的艱難爭取分數了。
如果把這個世界簡單地分為好人和壞人的話,好人喜歡和好人打交道,而壞人也喜歡和好人打交道。最終,是好人和好人可以持續生活下去的世界。永遠出剪刀,他贏得了所有的戰斗,卻最終失去了整個戰爭。因為,從你死我活的角度來看,他贏了;但從兩人整體的角度,他輸了。
對于永遠出布的人,也是死路一條。沒有原則的“善良”,是沒有原則地放棄自己的利益,是最快被淘汰出局的。
對于最終獲勝的那個人,僅僅出于自己的私利(就是獲得最多的個人分數),卻展示了如下的美德:
善良。第一個回合向對方表達善意,希望以此找到同樣善良的回應,并開創一路“布”下去的局面。
復仇。對于不善良的、背叛的行為,立刻不加猶豫地懲罰。因為對方如果處于一己私利,只有在受到懲罰以后才會有重新出布的可能性。
原諒。當對方重新回歸友好以后,自己立刻給予友好的回應。
這是個很神奇的結論。它從實驗和推理的角度告訴我們為什么要對別人友好,為什么不要做壞人。
做好人才能利益最大化
這個實驗的分數設置是有講究的,它模擬了我們現在的社會:這不是一個零和游戲——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而是一個可以雙贏的游戲——只有合作,才能讓社會總財富增加,自己的那一份也要增加。
在這樣的游戲中,如果只有一次交鋒,或許出剪刀是正解,但如果是多次的多人的游戲,最終,選擇做好人是可以被驗證的正解。
這也就很好理解,為什么我們見面的時候會需要握手,雖然對方不見得一定會伸出手;為什么在電梯里面需要向鄰居問好,雖然在現在的社會,對方會給予回應的幾率不會很高;為什么企業在競爭的時候,不要出損人利己的招數,因為看似一家公司占了另外一家公司的便宜,實際上卻傷害了兩家公司所處的行業,最終傷及自己。
做好人,不僅僅是烏托邦的理想和不切實際的道德要求,更是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