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故事魯迅 魯迅先生是一座富礦
1919年4月16日,學生傅斯年辦了一份雜志,叫作《新潮》,向他約稿,他回信說:“《狂人日記》很幼稚,而且太逼促,照藝術上說,是不應該的。來信說好,大約是夜間飛禽都歸巢睡覺,所以單見蝙蝠能干了。我自己知道實在不是作家,現在的亂嚷,是想鬧出幾個新的創作家來,——我想中國總該有天才,被社會擠倒在底下,——破破中國的寂寞。”
1923年8月,《吶喊》出版,魯迅成為當時中國最為“暢銷”的小說家。
從此以后,他過上了知名作家的生活,僅在《兩地書》中或者1925年至1927年致友人的書信中,便有不少章節段落里寫到他做“名人”的苦。
做了名人以后的魯迅,并沒有多少壞習氣,相反,更加普通了。列舉一下,看看他做了名人以后做的事情:談了一場戀愛,出了不少本書,吵了不少架(其中一次還差些打官司),幫助了不少年輕人。最有趣的,還和人爭風吃醋過。成名以后,他并沒有找經紀人搞簽名售書,而是不停地幫助年輕人編雜志,給韋素園看病,給李霽野掙學費,給高長虹校稿子,給李秉中做勵志課老師,等等。這些工作,哪像個成名的作家做的啊。
魯迅作品
我常常看到蕭軍、蕭紅寫信給魯迅,立即便得到魯迅的回信,這讓人感覺溫暖。那是個多好的時代啊,當時中國最有名的作家,一個陌生的寫作者寫一封信給他,他便會馬上回復。
如果我現在給中國最有名的作家寫一封信呢,我不敢想那封信的命運,會不會被郵局退回,或者壓根兒收不到回信。
成名后的魯迅很少吹捧別人,幾乎都是在罵人。他是一個真誠的人,與他關系很好的劉半農1926年的春天要重印《何典》,請魯迅寫序。魯迅應下了,卻在信中批評劉半農的“迂”,他寫道:“我看了樣本,以為校勘稍迂,空格令人氣悶。半農的士大夫氣似乎還太多。至于書呢?那是:談鬼物正像人間,用新典一如古典。三家村的達人穿了赤膊大衫向大成至圣先師拱手,甚而至于翻筋斗,嚇得‘子曰店’的老板昏厥過去;但到站直之后,究竟都還是長衫朋友。不過這一個筋斗,在那時,敢于翻的人的魄力,可總要算是極大的了……難違舊友的面情,又該動手。應酬不免,圓滑有方,只作短文,庶無大過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