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抗禮的成語故事
分庭抗禮
核心提示: 歡迎訪問古典文學網,古典文學網提供成語分庭抗禮的詳細解釋、讀音以及分庭抗禮的出處、成語典故等。
成語名字: 分庭抗禮 成語發音: fēn tíng kàng lǐ 成語解釋: 庭:庭院;抗:對等;相當;抗禮:行平等的禮。古時賓客和主人相見;分別站在庭院兩邊相對行禮;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對方以平等或對等的關系相處;不分上下。有時比喻互相對立或搞分裂、鬧獨立。 成語出處: 莊周《莊子 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 成語繁體: 分庭抗禮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用于雙方 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 近代成語 成語正音: 分,不能讀作“fèn”。 近義詞: 平起平坐  平分秋色  查看更多分庭抗禮的近義詞>> 反義詞: 和衷共濟  同心協力  查看更多分庭抗禮的反義詞>> 成語例句: 知縣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禮,留著吃了飯,叫他拜做老師。(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