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學周記模板匯編7篇
關于數學周記模板匯編7篇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轉眼一周又結束了,一周的時間,想必你學習了很多新技巧,是時候仔細地寫一篇周記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周記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周記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周記 篇1
一天晚上七點多我和媽媽去超市買東西。我一進去,就直奔文具專柜,興沖沖地挑選著文具盒。
這時,我突然發現好多文具盒的價格都帶有小數,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學過的小數點搬家。正想著,思維卻被媽媽的一句話打斷了:“你,你跑那么快干嘛?累,累死我了!”啊,我竟然把媽媽給忘了!怪不得她氣喘吁吁的,原來在追我呀!
“哦,抱歉媽媽!”我不好意思地說。“沒事,你挑好沒?”媽媽緩了過來,問道。“還沒,不過,媽媽,我能考你一個數學問題嗎?”“當然”。我問道:“請問,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1位,得到的數是它的多少倍?”“哈哈,這可難不倒我!”媽媽得意地說,“當然是十倍啦!”“向左移動一位呢?”“是它的十分之一。”“向右移動3位!”“1000倍!”我連環“發炮”,媽媽也不亂陣腳。
“唉,好了好了,媽媽你來出題。”我有些泄氣地說。“好。小數點右邊第一位叫什么?”媽媽問。“哇,簡單!是十分位!”我興奮地答道。“第二位?”“百分位!”“第三位?”“呃,千分位!”就這樣,我和媽媽一問一答,開心極了。
玩了好大一會兒,我有些累了,無意識的低頭看了一下表。媽呀,都8點多了!我和媽媽急匆匆地挑了一個文具盒,又去買了一些其它東西,便趕忙回家了。
盡管回去已經很晚了,但我還是有很大的收獲,看來,生活中隨時隨地都能學數學呀!
數學周記 篇2
20xx年X月X日 X天
晚上,我復習數學時看到這樣一道題:小剛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5米,他們在一個300米的環形跑道上比賽,問小剛什么時候能和小明相遇呢?看起來他們每秒僅僅相差一米,是那么微不足道,可是5分鐘以后小剛就比小明多跑了一圈,30分鐘以后他們就相差1800米,如果沿直線跑,小明就連小剛的影子都找不到了。真的如同爸爸媽媽經常說的,一個人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每次進步一點點,才會有飛躍式的進步啊。
中國有句古話“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意思是說一個東西只有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發生變化。一個人要想有大的進步,就要每天讓自己進步一點點。世界上沒有什么天才,就算有天才也要靠自己后天的努力。我曾經在雜志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一個NBA球隊的教練在球隊最低潮的時候對球員說:“今年我們每人只要比去年進步1%就好了。”球員一聽,“才1%,太容易了。”于是,他們在搶球、罰球、助攻、攔截和防守五個方面都進步了1%,結果那年他們竟然拿了冠軍。大家想想,如果每個人在所有五個方面都進步1%,就是5%,12個人就一共進步了60%,能不拿冠軍嗎?
所以我們每天只要進步一點點,時間久了,就會有大的進步了。
數學周記 篇3
5月20日 星期三 天晴
上星期,我和同學們參加了二年級“巧用運算符號”趣味數學活動。這次活動是為了增加我們對數學游戲的興趣,開發我們的智力和鍛煉我們的動手動腦能力。活動一共有20道題,答題時間為15分鐘。在規定時間內算得多的同學取得更好的成績。做完題目,我覺得不太好,因為有一題我沒有做出來。
這星期爸爸告訴我,趣味活動結果出來了,我得了二等獎。我覺得很可惜,今后我要更加努力,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數學周記 篇4
一座美麗的小城,被一陣突如其來的臺風,頃刻間變成了汪洋大海。
人們都躲在一艘小船上。船小人多,必須有2個人跳下去,否則,整艘船都會沉沒到水中。可是誰都知道,跳下去,畢死無疑!
這時,一位老人說:“我跳下去吧,反正已經70多歲了,應該把生存的希望留給你們這些年輕人。”一個青年人也繼續說:“我也跳下去,我得了絕癥,醫生說活不了多久了,遲早都是死,不如就今天死,也能保全你們中一個人的生命。”說著,就要往水里跳。
這時,人群中沖出來一個胖胖的中年男人拉住他倆的手。他問老人:“您的體重是多少?”
“100斤”老人答。接著,他又問了小伙子相同的問題,小伙子只有80斤。
他接著說:“你們兩都別跳,我一個人下去就行了!”那兩人紛紛勸中年人。可中年人更著急了,說:“我180斤,正是你們體重之和,我跳下去只死一人,你兩下去就兩個生命都完了,難道連這么簡單的算式你們都不會嗎”說著,用力掙開了倆人的手,縱身跳進了洪水中,一個舉浪打來,再也沒有露出頭。
人們打開中年人留下的皮包,才得知他叫張茂德,是一位小學數學教師。
這位偉大的數學教師,把這個算式詮釋得如此精彩,用他那寶貴的生命證明了一道數學“難題”:100+80=180……
數學周記 篇5
10月20日 星期三 天晴
今天早上,我和姐姐吃完早餐準備去菏蘭水鄉玩,心情是相當的好。
我倆乘電梯來到樓下,姐姐突然問我:“妹妹,你知道電梯上下運動用到了哪些數學知識嗎?”我猶豫了兩秒鐘后,興奮地回答了她:“哦,我知道是運用了我們剛學過的物體的平移知識。”姐姐捏了一下我的小鼻子說:“小機靈,沒有把你難倒,真有點讓我‘失望’哦!”……我倆玩到接近吃午飯的時候才回家來,家里可真熱啊!我迅速地打開家里的掉扇,決定也考一考姐姐:“你知道它又用到了什么數學知識嗎?”姐姐一時想不起來,我等了一會,終于忍不住宣布答案了:“姐姐,風扇的轉動不正是運用了物體的旋轉知識嗎?”姐姐大叫真棒!媽媽在一旁感嘆地說:“你們看,數學的知識多豐富,它的用途多廣泛,你們要認真學習數學啊!”我和姐姐用心地點了點頭。
數學周記 篇6
今天是周末,下午我和爺爺、奶奶一起去逛街、購物。
我們走進“真維斯”專賣店,奶奶挑選了三件29元的T恤,準備買下來.奶奶問我:“這一共多少錢呀?”我不假思索地說:“一共87元(29×3約等于90,90-3×1=87元)。”
奶奶買了衣服后,我們便走出服飾店。奶奶說:“已經五點半了,我們去吃米粉吧。”走進米粉店,我們買了一碗中份米粉、兩碗小份、一份蒸餃和兩碗稀飯。奶奶問我:“虓虓,該給多少錢?”我說:“一共17元,因為中份4.50元、小份是3.50元、蒸餃3.50元、稀飯一份是1元(4.50+3.5×3+1×2=17元)。”
吃完后,我們便回家了。
數學周記 篇7
我知道了關于長方體的這些知識:它有12條棱,6個面與8個頂點;相交與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是長方體的'長、寬、高。每相對的兩條棱的長度是一樣長的,并且每相對的一對面的面積是相等的,如果有一對面的面積是正方形其余的四個面的面積就是一樣的。長方體表面積的公式是:長X寬X2+長X高X2+寬X高X2,還有一個是(長X寬+長X高+寬X高)X2。它的體積公式是:長X寬X高。
關于正方體的知識是:它有12條長度完全相同的棱,6個面積完全的面與8個頂點。長方體的表面積的公式是:棱長X棱長X6,體積公式是棱長X棱長X棱長。
正方體與長方體積體統一的公式是:底面積X高與橫截面的面積X長。
關于容積的是:容積的長度是從里面量的,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計算容積的公式是與計算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一樣的。題目讓你求出容積單位的話,可是題目的第一步先讓你求出體積單位的話,你就要從體積單位換算成容積單位。體積單位與容積單位之間的近綠是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