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日記范文合集十篇
學習日記范文合集十篇
轉眼一天又過去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不如趁現在好好寫一篇日記。為了讓您不再為寫日記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習日記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日記 篇1
上午9:30至12:00,根據學校的安排,我們來到綜合樓第十一樓,行政會議室,聽取學校校長黃顯甫給我們作學校有關情況報告。黃校長的報告分兩部份:一是學校歷史、現狀、及發展;二是學校圍繞“以人為本、成長為先,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而開展的題為“成長教育”的學校辦學和教育改革項目。約兩個小時的報告,我從中獲取的重要信息如下:
1、黃顯甫校長,五十二歲,廣東省數學特級教師,說話中氣十足滔滔不絕,自有一種學術權威和特區繁華之地一大校之長的強勢威嚴之氣概。
2、深圳第二實驗學校為一所國家級示范性高中,分高中校區和初中校區,我們所處為高中校區,初中校區在距高中校區約十分鐘路程的另一地。高中初中一共九十個教學班,學生約四千五百人。該校為近五年學校發展和教學質量突飛猛進成就卓著的學校,今年上了一個清華,為辦學這么多年來第一次。學校目前在深圳市來說,處于二類學校二流生源的位置(一類學校為深圳中學、深圳外國語、深圳實驗、深圳育才四所高中),當屬二類學校中的佼佼者。
3、教學上:學校從不在外征訂任何一種教輔資料。各科組在研究課標的基礎上,自編自印學案和練習;學校有一整套由黃校長親自發明的名為“五張紙”模式的質量分析辦法,對提高學校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嚴格的教學過程管理。
4、關于新課改,我最大的啟示:一定要改變過去以教材為本的思維,而變為“以課標為本”;可以不給學生購買教材,給老師提供各種版本的教材作為參考,在鉆研和解讀課標的基礎上,以各種版本的教材為參考,自編教材;某種教材不再成為教學的唯一依據,課標才是教學的唯一依據。
5、我最想學習了解的:學校社團活動,學校集體備課活動,新課程改革的經驗教訓。
6、學校的特色體育項目:毽球(全體師生人人會踢,曾代表國家隊獲得世界錦標賽冠軍),女子籃球(09年獲全國女子籃球冠軍)。
7、成長教育,是在抓升學率的夾縫中頑強的滲透素質教育。
中午:
我們一行六人,到學校食堂三樓吃午飯。
午飯為自助餐形式,本校老師均在食堂免費午餐。這既為老師們解決了福利(早上、中午教職工均在食堂免費就餐),又為教職工節約了回家吃飯或自己做飯的時間,使多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工作上,也充分體現了深圳高速度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步伐。教職工早上七點到校,晚上六點回家(有晚自習除外),整天是呆在學校里的。
10月20日:
上午:
8點進校,林主任再次帶我們參觀了整個校園。
綜合樓:共十二層,電教實驗、學校黨政和各中層部門辦公、圖書閱覽、會議室、醫務、廣播電視、勞技、物管、藝術、信息網絡等各種功能用房全集中于這幢高大的樓房內。特區學校設備設施之先進齊備,不用我贅述!用林主任的話說,深圳不差錢,只要學校想要而可用的,打報告后上級教育和財政都能滿足。
教學樓:六層建筑,容納四十八個高中教學班,各年級教師辦公室亦分部于各樓層。各教室里液晶電視,電腦網絡投影等設備一應齊全。每班四十八人。學生在校一律統一著校服。
學生宿舍:三幢,容納一千余人住宿,其余約一半學生走讀。每間房住六人,床單被套等用具統一,室內及浣洗間衛生間清爽整潔。每間寢室有熱水淋浴,有空調。每層樓有洗衣房,學生自費每桶衣服收費三元。住宿費每期四百五十元,寢室用電費用按表計量六名學生自付平攤。每層樓學校聘請兩名寢室管理人員二十四小時不離人值班管理。
運動場:約200米塑膠環形跑道,中有五個籃球場,左有梯形風雨看臺,右有五個毽球場(如排球場一半大小),無足球場。
食堂:共三層,第一二兩層和第三層的一半供學生用餐,有約兩千個餐座位。第三層另一半供教師用餐,約三百個餐座位。
我們的辦公室在操場一角的五層小樓處,每人一張辦公桌,每人一臺電腦供我們工作之用。此幢樓房主要為學科工作室及其它功能用房。
10月19日下午:
結束了在廣州的集中學習培訓后,我們被分配到深圳第二實驗中學的六名校長(四川、青海、甘肅、陜西各一名,重慶兩名),隨同前來迎接的深圳二實副校長何校長,往深圳去。
下午三點半出發,在雙向八車道的廣深高速路上,我們的車在密集的車龍隊伍里,緩慢前行,途經東莞,六點鐘天已全黑完,車進入深圳寶安區,六點半,終于到達位于深圳羅湖區的第二實驗學校門口。
晚飯是深圳二實學校教科處主任林偉主任陪同我們一起吃的,很隨意的喝了一點廣州本地產珠江啤酒,來廣州接我們的何校長因其它事情沒陪我們吃飯。我們在一種接待不熱情的冷落感覺中,很快從心里為他們找到了理由: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嘛,或許本身就是這樣吧,注重工作的效率和財富的追求,對人情世故看得淡了。想想我們內地,如果是接待來自五個省區的校長,那是非得隆重無比全體領導作陪,那酒肯定是要喝得人仰馬翻才算主人為遠客接風之道了!心中的不快為之釋然。
晚飯后,林主任帶我們到學校里轉了一圈,算是對學校有了大致的了解。學校在羅湖區繁華地段,面積不大,占地約四五十畝,但校舍建筑面積足夠(其綜合樓高達十二層),功能用房寬裕。夜色之中,無法詳細了解。
學校安排我們在校內六人共住一間住房,像學生一樣的上下鋪。其他幾個校長都覺得洗澡不便,有人打呼嚕休息不好,年齡大了不敢睡上鋪,提議自費到學校附近住賓館。我也只好隨眾罷了!
和我同住的是來自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民族學校的蒙古族校長巴特爾。兩個人一直聊到十二點才晚安。
學習日記 篇2
星期五我們學習了《密室日記》,它取材于《安妮日記》,安妮的日記,傳達了生活在絕境中的一群人的生活狀態,展現了一個成長中的少女雖在絕境也不放棄的樂觀,以及在艱苦的環境也阻擋不住的情感的萌發。
文章共寫了七則日記,主要寫了安妮對戰爭的痛恨、對戰后的憧憬、對小伙伴的思念和對自由的向往。讀完這篇文章我為安妮和其他猶太人感到不公,他們也是人呀,并且還十分欽佩安妮能在這樣的困境下,有如此樂觀向上、堅持到底的精神,用此我想到了這件事……
這件事發生在這個星期,你應該猜到了吧!星期三那天小A去看她的語文成績,無意中看到了我的語文成績,之后他對我說:“高樹你一個壞消息,你語文考試考了77分。”從此以后,“77”這個醒目的數字應在我的心頭,那天中午,我趴在課桌上大哭,班長看見后走過來,邊撫摸著我的頭,邊說:“不要緊的,下次靠好點就行了。”頓時一股暖流涌上心頭,小A看見我哭的那么傷心,不停埋怨自己:“早知道就不該告訴你,還你那么傷心。”同桌為了逗我笑說:“別哭了,我來個你講個笑話吧——兒子說:‘爸,我的這篇稿子往哪里投?’ 父親說:‘往錢多的地方投。’ 兒子說:‘中國人民銀行,行嗎?’”聽了她們的話,但我還是十分傷心絕望。當我在星期四晚上預習《密室日記》讀到“我經常沮喪,可是從不絕望”時,我問我自己是什么力量支持安妮面對困境不屈不撓呢?是她的理想。此時我想了很多,媽媽每天早出晚歸為的是誰?是為了我。爸爸節約每一分錢,即使換季了,也很少買衣服,經常穿得很單薄,為的是誰?為了我能夠上好的學校。于是我振奮起了精神,雖然這次失敗了,但是我能夠把這個化為我學習的動力,要時刻保持一個樂觀向上的心態,要和安妮一樣,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都不套絕望。
學旺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什么是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的精神,以后我們要多向安妮學習,如果人們都像安妮一樣充滿希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學習日記 篇3
一位原本家境就很貧寒的女大學生,從遙遠的鄉下來到北京上學還不到10天,家中就傳來噩耗,父母姐妹在制作花炮的過程中,竟然在一聲爆響里全被炸死了。家中房倒屋塌,不剩片瓦。從此女大學生舉目無親,再也沒有一分錢的來源。
她含著眼淚向學校提出退學。看來這是惟一的辦法。老師問她以后打算怎么辦,她說家中有一畝一分地的水田,還有一頭老牛。19歲的她面臨著另一種生活,回家種地,做一名鄉野農婦。
老師聽罷同樣哭了,同學們也在迅速地為這名還來不及熟悉的同學贊助車費。可轉天老師告訴她,說我愛人在學報工作,編輯部正需要一人看稿,一月350元。其它的我們再想辦法。
她沒有想到人逢絕路,又生出這樣一線希望。她點點頭,再次流出了淚水。
于是,她入學10天便成了一名學報的編輯。當然是業余。學校8000人,學生6500。學報10天一張,稿子不多。她常沒的看。但工資照發,月月350塊。報社5個人,老張、老王、小李……人人都對她很好。她因課緊不能天天都去報社,居然沒人找她。就是看稿也十分簡單,改改錯字,提些意見。她一度以為,做學報編輯真是輕松。
時光飛逝,落雨過去,又是落雪,4年的大學生活一晃過去了。她始終不知道,4年中的每月350塊,并非學報所發。而是5名編輯人員從工資里均攤給她。她更不知道學校并不需要這樣一位看稿編輯,一切都是為她專門設立的。
4年,沒有人說破這個秘密,4年,她日日蒙在鼓里。她離校的那天,學報的全體編輯與她合了影,從此,她的相片高高地掛在編輯部的墻上。她走了,5位編輯突然覺得空落。到發工資的時候,他們已經習慣了將每月工資取出一部分,攤在一起。習慣了這種安慰與自我心靈的凈化。獻出愛心,原來是一種人生的收獲和樂趣。于是他們決定,再幫助一位貧困生,將這種愛永久地延續下去。
他們又雇用了一名因交不起學費而要中途退學的山里孩子。
于是,每隔4年,他們墻壁上的合影中都要換一名新人,一位并不需要的編輯。這已經是三屆。看著墻壁上的這一合影,他們的內心總是充滿了友善和愛的光芒。編輯部的工作也因此變得更有意義和樂趣。
愛她,就請她吃哈根達斯.
學習日記 篇4
進入新學期,嘉豪升四年級了。這學期換了新>班主任,數學老師也換了。從開學到現在,班主任老師給我的印象是干練、嚴格,對于語文作業的要求很高,比如鼓勵孩子們每天有一定的閱讀量,完成積累作業;對于孩子們的生活習慣要求很高,比如收拾書包、吃飯的速度、整理課桌的整潔度、樹立時間觀念等,講究做事的質量和效率;當然對于家長們的配合也有要求,比如填寫回執的簽字等等。
由于語文老師兼著班主任,而且兼著年級組的組長,所以這學期的作文課由另外一名老師擔任。老師第一節課沒有布置具體的作文,而是交待了兩件事:一個是讓孩子們自己設計一個作文本的封面,可以做些封面設計,可以取一個筆名,也可以在自己的作文本寫上“***文集”之類在我看來極具大師范兒的書名。二是讓孩子們畫一張游覽圖,可以是某個景區的,也可以是某個小公園的,在圖中簡單介紹游覽點位。嘉豪用了半天的時間來完成,感覺完成作業的過程也象一個創作的過程。這種創作不僅僅是文字表達,也有著一點設計、發揮的空間呢。
數學老師通過一張調查問卷令人感覺一新。這張問卷除了問孩子的學習情況等一般問題之外,還讓孩子們自己想象“數學是什么”,假設數學是一種食物、一種顏色、一種動物,它是什么,并說出理由,而且特別說明答案無所謂對與錯。嘉豪給出的答案是:“如果數學是一種食物,它可能是番茄醬,因為番茄醬濕的時候很好吃,干了以后就不好吃了,數學如果經常運用,就不會忘記了。如果數學是一種顏色,它可能是深藍色,因為深藍色顯得有神秘感,數學里也充滿奧秘。如果數學是一種動物,它可能是水母,因為水母總是在水里飄忽不定,數學有些問題不統一答案,也飄忽不定。”看著這個答案,覺得小伙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細細想來很有道理。
四年級,學習的壓力明顯感覺比前三年大了,好在嘉豪基本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自己知道該努力。在和很多家長交流時都表示孩子升入四年級后要考慮更多的輔導班,
但我們仍不想跟風,仍想繼續保持自己的節奏,在抓好學習的同時能夠在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發展。最近在朋友圈看到幾篇文章,一篇是尹建莉老師的《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一篇是一位外交官父親的教育筆記《父母對孩子的最大影響是性格》,還有一篇是一位在國外的中國家長寫的《別讓孩子迷失在同伴壓力里》,文中的觀點與我們一直以來的理念有相似之處。我想,在不容忽視的集體焦慮面前要保持淡定,不易,但努力為之。
學習日記 篇5
署假結束了,我們將以新的精神面貌跨進新的學期。在這個學期里,我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首先,上課的時候,我要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不和同學交頭接耳,要力爭把老師課堂上講的知識全部消化。對于疑難問題,要不恥下問,虛心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其次,要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所有作業,做到一絲不茍。課堂作業當堂完成。課后作業和家庭作業也要按時獨立完成。第三,要做好語文課的課前預。對于預習字詞,成語,要先查字典把它認會,弄懂意思。還要學會給課文分段,用最簡短的語言寫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對于每篇課文的課后題,要先試著去做。對于課文和課后題不理解和不會做的地方,要先把它在書上劃下來或記下來,第二天上課時帶著問題去聽講,還可以在課堂上向老師請教。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合理安排時間,沒有合理的安排,再好的計劃也會付之東流。所以,在新學期里,要學會的就是要合理安排學習、娛樂、休息的時間,要把每一點一滴寶貴的時間都抓緊。
我今年是六年級的學生了,要更加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其他年級的小弟弟、小妹妹做好榜樣,共同進步,爭做最優秀的少先隊員。
學習日記 篇6
課堂上,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朗朗上口得誦讀著《鐵杵磨成針》這篇課文。其間一名同學思想開小差,同學們讀者課文,他在想著玩游戲的事情。等同學們讀完把書本放下,他還端著書本發呆,老師一眼就瞧見了他,責令他解釋課文意思,他哽咽了,因為他回答不上來。
他是一名普通的孩子,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成長路徑也沒有什么太大區別。平時喜歡在家里看電視玩電腦,智能手機也是離不開手,抽空周末在家閑著無聊也會煮上一包方便面外加幾根火腿腸,因為調味料放得適中,也洋洋得意自己烹飪水平高超。 班級里的他是內斂的,話不多,很害羞。跟很多男同學一樣,班級里有他喜歡的女孩子,也跟許多男孩子一樣,他是暗戀著對方。經常他會看到自己喜歡的女孩子跟其他男孩子玩玩鬧鬧而苦于自己無法加入其中。等到有機會讓他參與的時候,他卻因為插不上話或是一說話就容易讓人掃興而感到煩惱。一次普通的同學間競賽當中,他因為輸了比賽就面紅耳赤跟對方翻臉。于是同學間的感情出現裂痕,原本的和氣也漸漸涼冷。后悔啊,苦惱啊,傷心啊,無奈啊,嘆息啊。。。以上多是他小學記憶中的重要組成。
成長過程是需要經歷苦難與挫折的,倘若沒有苦難與挫折,人就洋洋得意,自以為了不起。苦難與挫折讓人懂得學習,積累知識文化,萬千的道理恰恰就在這里。當他明白了為人處世不能過分執著,待人接物需要和氣忍讓,心平氣和可以成就大事,急躁惱怒只會痛失良友。這許許多多的道理讓人流淚讓人心痛,漆黑深夜里,他眼眸中盈滿的淚珠,閃爍出耀眼的光芒。。。 晴空下的傍晚,他舒適得坐在住宅陽臺,享受著自己奮斗努力的果實,屋內的妻子女兒讓人喜悅,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他的身份是所在國度的知名電視主持人。
學習日記 篇7
對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愛的啟蒙是個空白。記得寫《一個冬天的童話》的女作家遇羅錦曾說過,有關男女之事,她是從街頭小流氓的罵人話當中學習來的。
另一位同代人、女作家江音在人到中年時遇上了相同而又不同的難題。那時她已定居瑞士,有一天,她12歲的女兒提了個問題——一個比女兒大幾歲的女同學懷孕了,男朋友的父母堅決主張墮胎,而女孩自己認為,這是面對一個生命,一個母親沒有扼殺生命的權利,所以她要把孩子生下來。
12歲的女兒問江音:“媽媽,你說這個女孩對不對?”
受到了挑戰的江音吃了一驚,但她知道自己必須面對。她與孩子交談,發現在歐洲長大的女兒什么都懂:包括避孕藥、性、墮胎、吸毒和艾滋病。以至于接受中國傳統教育的江音節節敗退,她一直像所有的中國父母一樣以為孩子還小呢。
母女的很多對話我都想不起來了,記得的是,她說:“我們今天的討論是把順序搞錯了,我們從孩子開始談,然后是避孕藥、性、愛情。而問題恰恰應該是倒過來,對不對?我們應該倒過來討論,從愛開始學習。”
至此,女作家獲得了主動。
今天我們的社會與半個世紀前不可同日而語了,各方面的教育都是強化再強化,但我以為愛的教育、愛的學習、愛的啟蒙仍然欠缺,這很遺憾,因為它事關幸福。
學習日記 篇8
每次打電話給父親,他總要問我“開心嗎?”而我每次的回答都是“還是那樣,沒什么開不開心的”我知道自己的回答會讓父親很失落,但我一直未改變過答案,可是父親也一如既往地問。
我曾想過讓父親以后不要這樣問了,但我不忍心。因為,我知道父親只是想知道我的情況,知道我過得怎么樣。
而我一直都是那個答案,是因為,學習真的很繁重,很苦,我開心不起來,自從學習退步之后,我便一直狠下心來學,每晚學到十一點,與高三同步,但每次測試都是不理想,看到試卷上的分數,總恨自己為何每次都這樣,沒有進步。整理情緒后又繼續狠心學習,如此重復。我如何能開心?
學習日記 篇9
現在的我是一位滑板高手,看別人對我那么佩服,我心里樂開了花,想當初,我是在一次次的摔倒中練成的,那時,我還是一個菜鳥,看著那些高手在高手區自由自在地滑來滑去,我下定決心要把滑板學好。我來到新手區,讓爸爸扶著我,在廣場上一圈又一圈地溜達,一次又一次地摔倒,我感覺很好玩,有爸爸扶著,摔得都很輕。我讓爸爸松手,自己滑,可我不會拐彎,“碰”一聲就撞墻上了,人摔了下來,我疼得“哇哇”大叫,雖然很疼,但我還是很堅持,接著繼續滑,爸爸叫我聽他,如果左彎,前腳往前壓,后腳配合。如果右轉,身體稍微往后壓一點。我照爸爸說得做,還真管用。我心里高興極了,學滑板,就是那么一回事,太簡單了,我十分自大,對了,我一拍腦門,我還不會剎車呢?我
試試看,把腳往后壓,讓滑板碰著地不就好了嗎?對呀!原來我那么聰明啊!我信心倍增,繼續努力,爸爸教我,要剎車容易,得注意摩擦,你前腳站著,后腳立刻踩地,一只腳踩地上,滑板不就停下來了嗎?對呀!我試了一遍,成功了,現在主要就是不會上車,如果會上車,我就可以一直滑,我試了好多方法都不行,一只腳踩上面,另一只腳還沒上去就倒了,怎么辦?對了,可以跟自行車一樣,先前腳放上去后腳一蹬,然后后腳放上去,扭一扭就好了。果然成功了。
學滑板就是那么容易、那么輕松。
學習日記 篇10
今天,學習架子鼓的時間又到了。我拎著譜子和鼓棒就去上架子鼓課,我到了上課的地方,開始上課,老師讓我先練一下手,然后楊老師讓我打一首歌,這首歌的名字是:土耳其進行曲。這首歌我練了很長時間了,土耳其進行曲的音樂很搖擺,有一段也很酷,我很喜歡。這首歌練完后,老師讓我再打三連音,不讓我停下來,一秒都不行……
我很喜歡架子鼓,我會努力的!
有很多人私信我,問買了啞鼓和鼓槌要怎么開始練習。
首先要準備節拍器(不管是用機械的電子的還是手機上的app,節拍器是必備的,練習的時候一定要跟著拍子打。畢竟打擊樂負責掌管節奏部分,如果節奏都打不穩打多快都沒用。)
另外如果是完全零基礎,真的建議找個老師花幾百塊先入門。雖然架子鼓可以說是最好上手的樂器之一,但什么都要有個基本規范。上鼓之前先學會怎么拿鼓槌,手腕、腳腕用力方法,以及基本樂理。這些學會了練起來才能事半功倍,不然你再怎么練,在懂的人看來你都是外行。
入門之后,需要練習的手上的基本功就是單跳、三連音、后半拍、重音移位、切分音、雙跳、裝飾音、復合跳等。腳上的主要就是右腳的速度和左右腳配合。一定要慢慢來,完全練好達到標準再逐步加速。
在教鼓時碰到的大部分人存在的問題:手臂緊張、持槌方法不對、節奏打不穩、手腳配合不好等。
沒什么別的原因,就是缺練。每練一個項目都至少半個小時起不能停,一會兒喝口水一會兒看眼手機是肯定練不出來的。
不得不說個人差異還是很大的,有的人節奏感很好,再加上對自己嚴格要求,就會比其他人的進度快很多很多。也有沒有天賦但努力練習的人,進度也并不會差到哪里去。所以能不能練好真的就看你平時能不能下功夫去練。
關于扒譜:個人認為你能扒出來什么樣的譜子完全在于功夫是否練到家。雖然架子鼓每個部件聲音都不同,但初學者還是不可能一聽就扒出來的。就好像英語雖然只有26個字母,但是如果連這個單詞你都不認識的話,練聽力時又怎么可能聽懂這個詞的意思呢?所以如果想學扒譜,先踏踏實實把鼓練到家再說。
最后,如果不是只想學個大概的話,一定一定要做好基本功非常枯燥、非常無聊的準備。不要只看著視頻里或者現場鼓手打得多酷多好看,要知道背后其實都要付出很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