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周記范文錦集十篇
數學周記范文錦集十篇
時間一溜煙兒的走了,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了,我們一定都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歷,是時候在周記中好好總結過去的成績了。怎樣寫好周記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周記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周記 篇1
星期六上午,我和媽媽、姐姐去亮山公園玩,一棵大樹映入我的眼簾。媽媽問:“歡歡,你能量出這棵樹的高度嗎?”“行,用一根跟它一樣高的竹竿,再量那根竹竿的長度。”媽媽反駁道:“哪來那么長的竹竿?”“我……我……”我撓了撓頭。忽然瞥見地上樹的影子,一個念頭從我的腦子里閃過:對了,老師不是剛教過比例知識嗎?我興奮地說:“姐姐!借你一用!”姐姐滿臉疑惑:“怎么求?”“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影子的長度和物體的長度成正比例。先量出你的身高,再量出你影子的長度,算出你的身高和你影子的比,再量出這棵大樹的影子長度,就能算出這棵大樹的高度了。”我的意地說。
因為我平時喜歡制作小制作,所以身上總是帶著一卷皮尺。我先量出姐姐的身高是1。56米,再量出她影子的長度是0。52米,他們的比是:1.56:0.52=3:1,量出這棵大樹的影子長度是1.1米,再算出高度:1.13=3.3(米),這便是大樹的高度了。媽媽和姐姐看著我,直豎大拇指。我樂呵呵地想:數學真有用!
稱鞋子數學作業
今天,數學作業有一道題是要稱一雙鞋子的重量。于是,我便去找媽媽要“秤”。媽媽說她沒有“秤”。怎么辦呢?不過,俗語說:“世上無難事”。我想,一定有辦法的。 于是,我開動了自己聰明的腦袋,想出了:自制天平。
我把空月餅盒的紙皮一塊塊相應地剪下來,拿來透明折盒膠紙,把其中一塊紙皮折成一個正的三角體,貼好放在臺面上。另一塊紙皮做天平的左右盤,平衡地放在三角體的頂上。然后在家里找來一些已標有重量的東西作砝碼。如:媽媽新買回來的牙膏,唇膏等物品,有120克的,有40克的,有18克的,有3 克的都有。 激動人心的稱鞋子活動開始了。我將鞋子放在自制天平的左邊,“物品砝碼”便放在右邊,重量放至兩邊平衡為好。然后把砝碼重量相加的和就是我鞋子的重量了。剛好86克。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完成數學作業了。媽媽知道后對我贊不絕口。
還開玩笑地對我說:“古代有聰明的曹沖稱象,現代就有聰明的晗晗稱鞋呢!” 說完,大家便哈哈地笑起來了。 原來,生活上處處都有“秤”呢!
數學周記 篇2
地點:符號王國
人物;=、÷、×、+、-、( )
=:我叫等于號,你看我把兩條辮子梳得多整齊啊!
÷:我叫除號,雖然我長得不怎么好看,可是我的用處可大了!
×:我叫乘號,我的樣子很想錯,可千萬不要把我寫錯了!
+:我叫加號,我的樣子很象十,可我不是十,所以要把我和十分清楚哦!
-:我叫減號,跟一一樣,多美,多整齊!
一天,符號姑娘們在符號王國吵鬧著。
書:我給你們出1道題,你們把你們應該坐的座位坐好。題目是這樣的:
3 3 3 3=6
符號們都站好了,而且也沒有站錯!
( ):幸好,沒有那個難看的東西÷號,不然我們整齊的隊列,被÷號一亂,就都變成丑小鴨了。
÷號聽了( )的話,低下了頭。
÷:難道我的兩個黑球就這么討厭嗎?
書:+你怎么可以這樣說÷呢,大家都是好朋友,一定要相互幫助!
符號們很慚愧,又重新讓÷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小朋友們你知道他們是怎么組合在一起的嗎?
數學周記 篇3
10月2日 星期三 天晴
今天,老師上課講了稍復雜的方程—有兩個未知數。下課后,還是有些不懂,不大明白意思。回家后開始研究。
就拿今天老師講的例題來說:“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積約為陸地面積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分別是多少億平方千米?”
過了好一會,我想起老師上課講的一個等量關系式:海洋面積+陸地面積=地球表面積。
我根據關系式來分析題意,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都不知道,設陸地面積為X,那么海洋面積就要設為2.4X。列方程就是:X+2.4X=5.1,在解完方程后,要用2.4X求出海洋的面積。
解:設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為2.4X億平方千米
X+2.4X=5.1
(1+2.4)X=5.1
3.4X=5.1
3.4X÷ 3.4=5.1÷ 3.4
X=1.5
2.4X=1.5×2.4=3.6
答:陸地面積為1.5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為3.6億平方千米。
學會了,真高興。
數學周記 篇4
5月20日 星期三 天晴
“χ”這個數長得很有特別,它長得很像“X”。
有一天,“1”、“2”、“3”、“4”等幾個數字好朋友在一起比大小。
突然“χ”出現在它們面前,說:“你們不要再比啦!你們誰也不是我的對手!”“1”說:“你怎么能和我們比呢?你連自己是幾都不知道,還敢來這里和我們比賽。哼,真是自不量力的家伙!”
“χ”非常不服氣,就跳到“1”的面前,大聲說“我才是最大的:“χ-1=9,χ=9+1,χ=10,看,我比9還大!”
“0”在洞里聽見了,就滾了出來,拉著數字“1”,跑到“χ”的旁邊,說:“χ×1=0,χ=0÷1,χ=0,這不,比誰都小。”
“χ”聽了“0”的話,從此就不再驕傲了。
數學周記 篇5
今天,我偶然地在一本書上見到了這樣不可思議的數據:“一張厚度為0·01厘米的紙對折30次之后的厚度竟然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呢?”
這個數據無論怎么聽都覺得太“荒唐”了一點。畢竟是一張薄薄的紙,通過對折真能超過珠穆朗瑪峰嗎?但是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只有通過計算,這一切的謎底才能揭曉。
隨即,我便把0·01厘米連續乘以2,一共30次,得到10737418·24厘米。接著,我又把珠穆朗瑪峰的高度8848。13米轉化為884813厘米,通過比較,很明顯能夠看出對折30次之后的紙張的厚度的確勝過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而且還是后者的10多倍。
其實,像這樣的驚人的數據在平常的生活中處處存數學在,只要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數學周記 篇6
5月15日 星期天 天晴
星期天,媽媽給我100元錢,要我去買學習用具,我高高興興的拿著錢來到超市,就買了一個橡皮2元,書包32元、文具盒5元、彩筆12元、一大捆鉛筆10元錢,收銀員要我算一算一共要多少元錢?
我想起在學校的數學課上學過的連減計算方法,列式:100元—2元—32元—5元—12元—10元=61元,收銀員夸我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我開心的笑了。
數學周記 篇7
上個星期五,張老師對我們進行了數學第二單元的測試。
很多同學被填空題和操作題難住了。有的人這邊問問、那邊問問,有的人東望望、西望望,沒一個認真的!我想,這都是因為平時張老師叫我們背的定義沒背,家庭作業不認真做上課不認真聽講的緣故啊!
試卷發下來了,我看到大部分同學都考得很差,連一個考滿分的也沒有,而且教室里所有的同學都在問答案。我回到座位上,我的試卷也被齊朵朵拿去看了,唉!
考試時,我也被填空題的第四題給難住了,我睡在桌上瞄同桌的卷子,但我絕望了,因為我同桌也被難住了。在做操作題的時候,我用三角板拼角時,心里就急得很,想!快做完了,要快一點!最后就把角的頂點畫彎了。最后一題我不該錯,全班就只有我沒有寫等于符號,白白的丟掉了0.5分。
我做錯的原因就只有一個,就是:心很急。因為我心急,把定義忘記了;因為我心急,畫錯了角;因為我心急,沒有寫等于符號!為什么心急?是因為我一直想著要比別人速度快一點,一直想著不能輸給別人,我還沒有得過第一,所以我的心就變得更急!
我覺得,跌倒了還要爬起來才行,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所以,以后我們還能是全年級第一!
數學周記 篇8
12月9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我學會了四邊形,比如說四邊形容易變形,三角形不容易變形。不僅只有這些,我還學會畫四邊形。而且我看了一下數學書,它是長方形的。我覺得生活中常用的形狀是長方形,因為門、窗、桌子都是長方形的
數學周記 篇9
三年級一班有學生56名,經過訓練,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有了較大的進步,上課能懂得怎樣聽講,知道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能上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團結。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一班有學生56名,經過訓練,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有了較大的進步,上課能懂得怎樣聽講,知道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能上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團結。個別學生知識的掌握較差,有些學生現在還是不會閱讀課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等。
二、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1。學生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學生初步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學生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其他的經驗和總結:
1、運用恰當的教具、學具。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獲得知識。直觀有效地利用多媒體的聲、像、色,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成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數學課教學中,教具和學具的選用是否恰當,對于學生獲取知識的影響,體現的很明顯。讓學生用學具盆中的數字卡片擺出算式,比讓學生在作業本上寫出結果要方便,而且組成一個數時,更能顯示“擺”的優越性,注重微機在課堂中的使用,用各種有趣的動畫形象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效果。
2、數學課上,強化了知識的趣味性,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結合事例和史料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的教育,如: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了任何一個數學家的成功后面都包含著他的辛勤汗水。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因此,在上學期我注意了課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學生在數學課中感到新穎有趣。并得到成功的滿足,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學生樂在其中,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了學生的意志力,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3、挖掘數學中知識美的因素,數學本身具有無窮的美妙,認為數學枯燥,沒有藝術性,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數學知識的內在魅力,可以誘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數學符號、公式的抽象美,數學知識的協調美,數學語言的邏輯美,數學比例的技巧美,引導學生去探索數學知識的規律,收到了良好效果。
4、通過數學游戲培養興趣的目的,愛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絕大多數學生對數學游戲都有濃厚的興趣。例如:撲克、幻方、火柴等都可納入數學游戲中,學生在玩中學,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同時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很善于動腦。
5、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后,把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學習的知識聯系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學生立足實際,面向未來,進一步實現素質教育。
數學周記 篇10
9月12日星期五天氣晴我的鬧鐘又漂亮又可愛,每天它陪我睡覺,叫我起床。下午回家的時候,我的鬧鐘對我笑了笑,我也對它笑了笑。
我寫完作業,就觀察起我的鬧鐘來。鐘面上有三個好兄弟,它們的名字分別叫時、分、秒。為什么秒跑的最快?為什么分跑得不快也不慢?為什么時跑得最慢?
這時,我想起有一次老師給我們講過的一個有關時、分、秒的故事。它們是時鐘里的三個好兄弟,聽說有比賽跑步的事情了,三個好兄弟就都來報名了。到了比賽的時間了,一聲槍聲響起來了,秒跑完一圈只用了60秒,也就是一分鐘。這時候分才跑完一米,跑完一圈花了60分鐘,也就是一個小時。這時候時卻才跑完了5米,跑完一圈居然花了12個小時,從早上跑到了晚上才跑完一圈。所以秒成了第一名,分成了第二名,時連第三名也沒拿到。
認識時、分、秒這三位朋友真開心,同時,我也要向“秒”學習它的刻苦努力,爭分奪秒,珍惜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