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端午節作文
我喜歡端午節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喜歡端午節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喜歡端午節作文 篇1
荷花開了,茉莉花笑了,不知不覺,端午節到了。
家家戶戶都一定會有一瓶雄黃酒,大人們高高興興地喝酒,小孩們要在額頭上擦一點雄黃酒,據說,點雄黃酒能讓小孩平安、快樂。
端午節可不能少了包粽子、吃粽子。每家每戶早早就準備好了糯米、粽子葉、棗子、肉等,到了端午節便把這些材料拿出來。把粽子葉折成漏斗狀,手小心地握好,往粽子葉中放一大勺糯米,再放幾顆棗子或幾塊肉,然后包上粽子葉,在外面纏上一根繩子,一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包好粽子得煮粽子了。把粽子放在一個蒸籠里,一只煮到粽子軟了為止。煮的時候,那陣陣香氣傳來,真讓人想一口連蒸籠和粽子一起吃下去。粽子煮熟了,一家人圍著桌子津津有味地吃起來。關于粽子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呢!古時候有一個愛國詩人叫屈原,他總想幫助國家做一點事,讓國家變強一點。有一次,屈原所住的國家和別的國家打仗,但屈原的國家打了敗仗。屈原難受極了,便痛哭著跳河自盡了。人們為了不讓魚把屈原的尸體吃掉,就用葉子和糯米包成粽子喂魚吃。
端午節還有漂亮的香袋。香袋有各種樣子和顏色的,把香袋掛在孩子身上,可讓孩子平平安安成長。香袋有一種特別的清香,還有一股淡淡的中藥味,掛在身上讓人無比快樂。門上還要掛艾草,能防蚊、驅邪。
端午節的習俗真豐富呀!我最喜歡端午節了。
我喜歡端午節作文 篇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端午節。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端午節這天,我們要吃粽子,賽龍舟。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每年端午節這天,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在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節日啊!
我喜歡端午節作文 篇3
今天是農歷5月初5,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
媽媽和奶奶早早起了床,用準備好的翠綠的粽葉、雪白的糯米、紅紅的棗開始包粽子。爸爸在看電視,爺爺也幫忙包粽子,我走到爺爺跟前,問爺爺:“為什么要過端午節呢?端午節有什么習俗?”爺爺說:“端午節當然是吃粽子,但也有掛艾菖,南方有劃龍舟的習俗……這個習俗來自幾千年前,當日人們為了避免投江的屈原被汨羅江中的魚吃掉,就用粽葉包裹糯米,投入江中給魚食用。后來逐漸發展為人們吃粽子來紀念屈原!”聽了爺爺說的話,我突然想起,幼兒園時老師也給我講過屈原的故事,他因為愛自己的國家而投河自盡。當時太小,聽得迷迷糊糊,沒與端午節聯系起來。“奶奶,我可以學習包粽子嗎?”
奶奶說:“當然可以!但不要糟蹋糯米。”在奶奶的指導下,我先放一顆棗在底部,再放上一層糯米,在放一顆棗,放上一層糯米,蓋上一片粽葉,粽子就包好了。奶奶夸了我以后,我又包了幾個,一米比一個好看。
忙碌了大半天,下午粽子煮熟了,我們吃已經煮好的粽子時,撒上白砂糖,作為一個吃貨,我比誰都能吃,總是吃不夠。
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吃粽子,而最重要的是,學習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是過端午節最重要的意義。
我喜歡端午節作文 篇4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相傳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因為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投江自殺。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他投江自殺日――農廠力五日初五定為端午節。賽龍舟和包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
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媽媽和奶奶都會買回來一些粽葉和糯米,還有綠豆和臘肉之類的東西。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媽媽和奶奶就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和奶奶先拿起一片粽葉,然后把它卷成一個漏斗一樣的形狀,它的形狀像冰淇淋,又像小喇叭,更像一個望遠鏡。接著,她們在卷好的粽葉里放一些糯米,又抓幾顆綠豆和幾小塊臘肉,然后再用手壓一壓,再把另外一片粽葉按在上面,最后拿著一根線捆起來,小粽子“寶寶”就大功告成了。媽媽/和奶奶包完粽子以后,往鍋里一扔,就開始煮粽子了。在煮粽子的過程中,如果我們走進了廚房,你就會感覺到滿屋都是粽香味,煮完以后,我就拿著一個粽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粽子又軟又糯,好吃極了!
我喜歡端午節,因為過端午節的時候,可以包粽子和賽龍舟。
我喜歡端午節作文 篇5
一把江米、兩顆紅棗、三片粽葉,這就是我最喜歡吃的粽子。因為愛吃粽子,所以我最喜歡端午節啦!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因傳說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所以后來人們就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在端午節里,包粽子和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今年也不例外,端午節前一天晚上媽媽泡好了江米和粽葉。第二天一大早我看到媽媽在包粽子,看得我手癢癢,便對媽媽說:“讓我也來試試吧。”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先從盆里拿出粽葉,把它們卷成一個鼓鼓的倒三角形,在底部放一個亮亮的大紅棗,然后放一把雪白的江米,讓江米蓋住紅棗,再把江米按平把粽葉折下來封口,最后用繩子把它系起來。
包粽子這件事看上去簡單做起來好難啊,我忙活了好半天才包好一個小粽子,看著我包得像小燈籠一樣鼓鼓的小粽子,我的心里別提多高興了。我把它們放在蒸鍋里,慢慢地從鍋里散發出了熱氣,過了一會兒,粽子熟了,我急忙跑過去,哇!好香啊!我拿出一個開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粘粘的江米里帶著紅棗的香氣,美味極了。
端午節不光可以讓我品嘗到美味的粽子,還可以看賽龍舟,最重要的是我的生日也在端午節,所以我最喜歡端午節這個中華節日。
我喜歡端午節作文 篇6
一看到老媽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粽葉,我就知道端午節又到了。
小的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后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于紀念屈原的傳說,至于還有什么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才可丟掉。老媽告訴我說,據老人們講,這樣能避免災害,由此能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剛到五月,家里就開始浸泡糯米了。老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粽葉放在水里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老媽就是一直這樣做的。
端午前一天,老媽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粽子也并不簡單。
包粽子的時候還能放一些大棗、葡萄干、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老媽總是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困意,熱鬧的人們來來往往,真的像過年一樣。
回到家,吃著雞蛋和蘸糖的甜粽,心里美滋滋的。
我喜歡端午節作文 篇7
香噴噴的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風而來了。
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他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于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
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于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并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后,屈原繼續受到迫害,并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歷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騷》、《天問》等等。
端午節還有許多別名,有:浴蘭節、女兒節、五五節、端陽節等等。
我非常喜歡端午節,因為這其中寓含著很豐富的意義。
我喜歡端午節作文 篇8
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團聚在一起吃粽子、包粽子,看賽龍舟。
今年的五月初五,我們一家也團聚在一起。奶奶和我在廚房里包粽子。爸爸和姨夫們在一起打麻將、斗地主。而媽媽和姨媽們則在一起聊天,而只有奶奶和我在廚房里心得不亦樂乎。
不過,我們在廚房里也心得挺開心。我和奶奶在比賽包粽子,比誰包的粽子又好又快,又精致,只有做到這三好,才算是真的好,才能算是真正的贏者。我們先一起將粽葉清洗干凈,洗過了粽葉,然后再將糯米清洗,洗干凈了以后,再往糯米中倒入一些醬油,和少許的糖和黃酒,這樣要等上二小時。
等醬油、糖和黃酒完全融入糯米里時,再拿來粽葉,先折成一個小船似的樣子,一頭有邊,一頭無邊。用糯米在“小船”有邊的地方鋪上一層糯米,接著就是放肉了,我將一塊五花肉放在糯米上,然后再把糯米輔在肉上,最后再把“小船”無邊的地方蓋在上面,然后將多余的地方彎折一下用線扎緊。我和奶奶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地包著愛心粽。
終于,我們包完了,我數了數我的,又數了數奶奶的,發現奶奶比我少一個,我頓時高興的一蹦三尺高。這時奶奶走了過來,對我說:“孩子,比賽的輸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參加了,如果你贏了也不能驕傲,只有沉著冷靜的人,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奶奶的這番話語,深深地藏在了我的心底里,令我受益匪淺。
我喜歡端午節作文 篇9
端午節很快的就悄然到來了。我一直都把這個傳統的.節日記得很清楚,因為端午節有我最愛吃的食物:那就是粽子。而這個節日所包含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每到這個節日我們這個地方也是十分重視的。
端午節我總會到岸堤邊那里去聚著,因為一到端午節是一定會舉行,十分熱鬧的賽龍舟的活動,并且都會有好幾隊的龍舟進行競賽。而且端午節一到,全國各地的不少城市都會有龍舟的比賽。這個比賽可好看了。每個隊伍都會精選出體格十分健壯的男士們,去進行賽龍舟的比賽。然后每一隊龍舟都會被打扮的十分出色好看。
端午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就是十分美味的粽子。大家一定對于這個粽子和我一樣情有獨鐘。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粽子口味是怎么樣的。但是我們家這邊的粽子是十分的美味。糯米的清甜細膩,還有十分幼細的餡料夾雜在一起,每吃一口都是一陣芬芳。有機會到我們這邊來是一定要品嘗一下我家這邊的粽球。保證會讓大家都對這個美味難以忘懷。
端午節只有一天的時間,雖然說這個傳統節日里只有一天,但是我已經感覺十分足夠了。我熱愛這個與眾不同的節日。這個節日也記錄著我們現代人對于屈原的哀思。屈原也是一位錚錚不屈的詩人,通過端午節的來源我們對于屈原的敬意也會油然而生。也有賽龍舟時丟餃子的說法來紀念屈原。
我喜歡端午節作文 篇10
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可多了,又喜氣洋洋的春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有祭親人的清明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熱熱鬧鬧的端午節,因為端午節不但有我喜歡的龍舟賽,還有我最喜歡吃的美味粽子。
談起端午節,大家一定不陌生,端午節要吃粽子,說起吃粽子,讓我就想起一件難忘的事。那是去年端午節,太奶奶在客廳里包粽子,只見她把粽葉卷成一個尖筒,把尖的角上方一個棗,再放米,為了不讓米調出來,要把粽葉折過來,包住米,只見太奶奶一手拿粽子,一手拿著線的一頭,另一頭必須用牙咬住才能把粽子系住,太奶奶的牙都掉光了,只能用牙床吃力地咬住紙線的一頭,把粽子緊緊系住。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原來包粽子這么簡單呀,我馬上加入了包粽子的行列。我把粽葉卷成一個圓錐行,然后放棗和米。哈哈,很容易,但高興得太早,我也學著太奶奶的樣子用線把粽子系住時,一下子粽子散了架,堅持系了幾回,還是系不住,還一不小心紙線把我的一顆牙給牽掉了。唉,原來,包粽子看似簡單,輕巧,但也要有功底,在包的過程中只要有一個小小的錯誤,整個過程就會前功盡棄。我忍不住流出眼淚。太奶奶鼓勵我,失敗了不要氣餒,再試試。我忍著流出的淚水,把他纏了一圈又一圈,簡直是五花大綁,終于包住了,我成功了。當然,那個我包得粽子我自己吃嘍,味道真的很香,令人回味無窮!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努力,持之以恒就能成功。
我喜歡端午節作文 篇11
我國的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有春節、清明節等等,但問我最喜歡哪個節日,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端午節。
我尤其喜歡吃粽子。端午節那天,我和媽媽一起包粽子。我把步驟報給媽媽聽,媽媽寫下包粽子的步驟:先在洗好的葉片上放些米,然后在米里放一到兩塊肉,并包起來,最后把粽子放進鍋里,燒十到二十分鐘就可以了。
媽媽按步驟開始包粽子,粽子剛一做好,我和爸爸馬上跑到餐桌旁等著吃粽子,那樣子把媽媽都逗笑了。
關于端午節,我還知道一個故事。戰國時期,楚國和秦國為爭霸主,不停地打仗。屈原是個楚國的大臣,做“大夫”的官職,他很有才華,為了幫楚國強大起來,他出了不好主意,可一些大臣總在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這讓楚王很不高興。有一天,秦國的使者來到楚國傳信說要和楚國交好,并請楚王到秦國做客,楚王答應了,可屈原覺得這是個陰謀,他勸楚王不要相信,沒想到楚王連告子都不接,還把屈原貶出國都,結果楚國被秦國滅了,屈原聽說后,傷心不已,于是投河自盡了。我被屈原的愛國精神深深地感動了。
雖然我也喜歡春節和中秋節,但端午節對我來說更有意義,我喜歡端午節。
我喜歡端午節作文 篇12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端午節,端午節里有賽龍舟,吃粽子。我最喜歡吃粽子,那粽子又香又軟,美味極了!
又香又軟的粽子,經過我的學習,還有感人的來歷呢!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與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與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是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與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我喜歡端午節作文 篇13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端午節,端午節里有賽龍舟,吃粽子。我最喜歡吃粽子,那粽子又香又軟,美味極了!
又香又軟的粽子,經過我的學習,還有感人的來歷呢!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們過節的習俗卻大同小異。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
我喜歡端午節作文 篇14
我喜歡闔家團圓的春節,喜歡猜燈謎的元宵節,喜歡吃月餅、賞月的中秋節,但我更喜歡吃粽子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飲雄黃酒、撒雄黃粉……端午節又叫“衛生節”,其中,掛艾草可以驅蚊子和小飛蟲,凈化空氣,撒雄黃粉可以驅蛇等,防止病疫泛濫。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相傳,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后,便抱起石頭投入汨羅江。住在江邊的百姓們知道屈原投入汨羅江后,害怕江里的小魚、小蝦啃食詩人屈原的身體,便紛紛拿來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魚蝦吃飽后就不會傷害到詩人屈原的尸體了,所以端午節吃粽子這個習俗便流傳至今。
早上,我見奶奶在包粽子。便跑進廚房對奶奶說:“我也想包粽子。”奶奶笑著說:“好啊。”于是我認真觀察起奶奶包粽子的過程,只見奶奶先拿起葦葉,卷成一個三角體,我學著奶奶的樣子,也卷成一個三角體,再往里面放入糯米、紅棗,只見鮮紅的棗子鑲嵌在雪白的糯米中,仿佛是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然后,小心翼翼把葦葉底下封起來,再拿繩子把粽子纏起來,最后把粽子上鍋蒸。半小時后,香噴噴的粽子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咬了一口,粽子的清香瞬間充滿口腔,粽子甜而不膩,味道美極了!
啊!我喜愛端午節,小朋友們,你們喜愛端午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