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話題作文寫作指導
土地話題作文寫作指導
[真題回放]
艾青說:“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斯蒂文生說:“希望是永遠的喜悅,有如人類擁有的土地,是每年有收獲、絕不會耗盡的確實財產。”李嘉誠說:“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塊土地,因它充滿了希望。”《圣經》中說:“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大地卻永遠長存。”
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請以“土地”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字數在600字左右,要求寫出真情實感。
[寫作指導]一片熱土,一段歷史;一片熱土,一部影片;一片熱土,一個故事;一片熱土,一處風景;一片熱土,一首贊歌。寫好“土地”話題作文,可以從以下方面來構思:
一、明晰話題,確定寫作中心。
“土地”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需要將話題進行發散,然后從發散的諸多主題中選擇寫作中心。“土地”可以表達出兩層含義,一是本身意義,即圍繞著或肥沃或貧瘠的“土地”來確定寫作中心,比如講一講土地上發生的故事,畫一畫土地上迷人的風景,談一談土地上出現的焦點,寫一寫土地上傳說的往事;二是“土地”的象征意義,土地象征著希望,象征著夢想,象征著舞臺,象征著家鄉,象征著熱愛,象征著溫暖。無論是選擇本意還是象征意義來作為寫作的中心,都應該以自己對“土地”的真實感受與切身體會為原則來進行選定。
二、鎖定櫥料,提升寫作高度。
選定了寫作的中心,就可以在腦海中搜尋符合中心的材料了,尤其要注意對材料進行巧妙的構思,讓其為中心服務。比如通過描寫大自然美麗的景物,來表達土地對大自然的奉獻,不妨再加入點對土地平凡而默默無聞精神的描寫以及自然用絢麗的畫卷來感謝土地的描寫,來提煉“熱愛土地感恩土地”的中心。不管是寫土地的故事還是展現土地的美麗,不要僅僅停留在故事或景物的表面,要學會添加一些材料,提升主題深化主題,這樣的文章才更耐讀。
三、優化形式,彰顯寫作個性。
創新的形式將讓你的文章充分表露出不俗的才華與獨特的個性。比如你可以借用電影中“蒙太奇”的表現手法,展現三幅畫面:遠古時期,茹毛飲血,人們對土地的敬畏;古代,為了滿足個人之私欲,人們為了土地而發動血腥的戰爭;如今,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我們所熱愛的土地卻越來越少了。通過細節的描寫向人們表達出“保護土地”的主旨;比如可以寫一篇童話,把自己化身成一棵小樹苗,在土地的滋養下快樂地成長著,傳遞出“感恩土地”的主旨。當然了,還有諸如小小說、日記體、散文、書信等形式可以供你借鑒。選擇你拿手的一種文體,讓你的文章與眾不同。
[原文展示]
四季·土地
◎曾子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燕子飛來時,春天就來到了。我們不知道春天是怎樣來到的,只知道,桃花紅了,楊柳青了,春天就這樣來到了。(引用詩文開篇是個不錯的選擇,能夠彰顯小作者的古文積淀,但是后面的文字就顯得過于平白了,與詩文表達的情感不相符。)
是這樣的,先是梅花經歷了寒風后,慘然開放了。接著迎春花試探般張開幾個朵朵。隨后,梨花、杏花擠滿了枝頭,香雪蘭也怯怯地跟著大家吐出了幽芳。(擬人的修辭手法運用得當,恰當形象。)
春天來了!烏龜睜開雙眼,在春日下又繼續著未完的夢。鄉村檐下,又見燕子的身影,蠶寶寶還是黑瘦瘦、傻傻的模樣,為了長大而開始大口嚼食桑葉。(對蠶寶寶、燕子的描繪活靈活現,但是烏龜的出現與現實生活有差距。)
人們也從冬日的慵懶中擺脫出來,一身干勁地工作。(單獨成段,顯得突兀,使得上下文的銜接不夠自然。)
是土地,土地孕育了春。(對上文的小結,簡潔明了。)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看,鳴蟬來了。(此處引用的詩文與“鳴蟬”不匹配。)
樹的顏色變得青翠欲滴起來,爬山虎不知何時為平整的一面墻染上了不同深淺的綠色,桃子悄悄地掛上了枝頭,還怕羞地躲在層層翠葉間。夏雨總是很高調,雨來前要閃電,雷鳴造勢還不夠,一場雨總擾得人整夜無眠,空氣中溢滿了塵土的腥味。雨后,香樟那淡淡的清香,便凝固了,終讓人有處尋覓。(擬人的修辭手法在小作者的筆觸下盡顯神韻,但是此段相比對春天的描寫來說,還是顯得太單薄,而相較下文秋、冬的描寫來說,又顯得太哆嗦。)
是土地,是土地孕育了濃烈的夏。(小結上文。)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它就是秋。(引用詩文,貼切自然。)
幾聲雁鳴,叫斷了游子的.腸;幾聲哀鴻,啼退了征人的衣。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黃色的毛衣,枯黃的楊樹葉和鮮艷的楓葉飄落下來,好像是幾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飛舞。(句式整飭,極富文采。)
是土地,土地讓秋變得如詩如畫。(對上文描寫秋天進行小結。)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說不清幾場秋雨后,冬就來了,然后靜靜地等著春的來臨。(過于簡略,對照全文,結構極不勻稱。)
土地,讓四季涇渭分明,充滿神奇的色.彩,我愛土地,我愛這美麗的四季。(總結全文,表達情感,但是在主題的深化上顯得不夠力度。)
[升格建議]
美的畫面,美的文字,美的情感,構成了這篇習作。從習作中,可以看出小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以及如詩般的情懷。但是,細細品讀,習作也存在一些明顯的瑕疵:
一是結構不夠勻稱。習作描寫了土地上春、夏、秋、冬四季美麗的風景,可能有隨心所欲的嫌疑,小作者在結構上沒有進行合理的安排,使得習作的一半篇幅都是描寫春天和夏天,而冬天的段落卻僅有40字,著實讓人大跌眼鏡。建議,在四季的描寫上,均勻地用墨,使得結構看起來更美觀,更緊湊。另外,對四個季節小結性的句子要進行形式上的統一,不要四句各具形態,從而影響整體結構效果。
二是語言尚需斟酌。習作語言富有文采,尤其是大量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更是美不勝收。但是在具體語境的運用中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比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曰荷花別樣紅。’看,鳴蟬來了”一句,詩文中并沒有“蟬”的出現,整個夏天的描寫中也沒有出現“蟬”的蹤影,讀來讓人費解。這樣的句子需要好好斟酌,使之更貼近讀者的思維。
三是主題有待深化。話題是“土地”,但是全文僅僅在結尾抒發了“我愛土地,我愛這美麗的四季”的情感,在主題的呼應上明顯不足,深化上更是蒼白無力。修改時,可以在四季的描寫中增加一些“土地”的筆墨,結尾也需要重新打造。
[升格佳作]
四季·土地
◎曾子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燕子唱響了春的序幕。
先是梅花耐著春寒,且在叢中笑。接著迎春花試探般張開幾個朵朵,像剛出生的嬰兒欲開還閉的睡眼,然后便熱熱鬧鬧地綻了一樹笑臉。隨后,梨花、杏花擠滿了枝頭,香雪蘭也怯怯地跟著大家吐出了幽芳。檐下,又見燕子繁忙筑窩的身影,蠶寶寶還是黑瘦瘦、傻傻的模樣,為了長大而開始大口嚼食桑葉,人們也從冬日的慵懶中擺脫出來,一身干勁地工作。
這么美好的春出自哪里呢?是土地,土地孕育了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看,蜻蜓來了。
樹愈發濃綠起來,爬山虎不知何時為平整的墻染上了不同深淺的綠色,青青的桃子悄悄地掛上了枝頭,還怕羞地躲在層層翠葉間。夏雨總是很高調,雨來前要閃電,雷鳴造勢還不夠,一場雨總擾得人整夜無眠,空氣中溢滿了塵土的腥味。雨后,香樟那淡淡的清香,便凝固了,終讓人有處尋覓。青蛙也在傍晚開演唱會,蟬總怕別人不知道它,“知了,知了”地叫個不停。
這般濃烈的夏出自哪里呢?是土地,土地孕育了夏。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它就是秋。
幾聲雁鳴,叫斷了游子的腸;幾聲哀鴻,啼退了征人的衣;兩三滴雨水便引得幽人翠眉低。天高云也淡,芳草青青,斜陽掩映。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黃色的毛衣,枯黃的楊樹葉和鮮艷的楓葉飄落下來,好像是幾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飛舞。雖然寒霜降臨,可青松還穿著碧綠碧綠的長袍,顯得更加蒼翠。黃澄澄的柿子還掛在指頭,像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橘黃燈籠,在風中調皮地笑著。
這樣豐富的秋出自哪里呢?是土地,土地孕育了秋。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說不清幾場秋雨后,冬就來了。
于是大地靜了,片片雪花好像母親溫柔的手,有一下沒一下地拍打著,是令人困倦的節奏。這一瞬間靜謐仿佛來自遙遠的亙古。連土地也靜靜地等待著,這是它們彼此的默契,樹葉親吻著泥土,池塘凝結了漣漪,一切進入了輪回,只等春的來臨。
這靜謐的冬出自哪里呢?是土地,土地孕育了冬。
美麗的四季,土地的四季,只是為了回報這美好、熱烈、豐富、靜謐的土地啊!
[升格啟示]
升格后的習作顯現出三個亮點:
一是漂亮的結構。春夏秋冬四季的描繪語言相當,且每一個季節的描寫都是以“總——分—一總”的形式構造而成,每一個季節小結性的語言整體統一,富有美感。
二是詩化的語言。原文在語言上本來就流光溢彩,文采斐然,經過對個別句子的增刪或修改,語言的光芒就愈加突出了,縱觀全文,俯首皆是美詞美句,讀來唇齒生香。
三是高遠的主題。原文的主題僅僅停留在寫景和抒情的表面,而升格后的主題則更加貼近于“土地”,“感恩土地”的主旨凸顯出來,頗能打動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