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日記四篇
【精品】學習日記四篇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過去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記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日記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日記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習日記 篇1
在課改活動中,再度執教綜合實踐課,不是我所期望的事,這門課程的確太嶄新了,盡管平日里,我也充當綜合實踐課的教師,實在是汗顏,只能算是語文化了的綜合實踐,并無多少綜合型和實踐性可言,這完全是與課標理念是背道而馳的。
今年所教年級屬低階段,和學生之間尚處磨合期。但還是執意鋌而走險,用本班學生上。繼而便是對教材的確定,曾考慮以“神奇的電話”作為研究主題,但似乎覺得可操作性不強,幾個同事也有同感。
選擇以“秋葉”作為活動主題可以說是有些戲劇性的,入秋后,學生在草坪上打掃時,樹上落下了幾片紅葉,孩子們如獲至寶,小心翼翼地珍藏起來,操場四周的銀杏樹更是更是讓他們著迷,課間,常有在樹下尋寶的身影,經常,高舉一枚黃葉,樂不可支地向我炫耀:“看,我得到了鐵扇公主的寶扇!”這場“秋葉熱’仍有升溫之勢,隨著葉子品種的豐富,問題也多了起來,這個葉子叫什么名?為什么會變黃了……我理所當然地承擔著解惑的重任。自愧無法充當“百科全書”,有時,不免也得向同事作番討教,“怎么,打算研究葉子?”一語驚醒夢中人,同事的一句話讓我茅塞頓開,的確,孩子們的研究的熱情早已激燃,我何不來個順水推舟!
樂不可支的是我,一切似乎就在頃刻間生成了!我又一次迫不及待撲倒了網上,逐字逐句地將課標再度學習,醞釀出活動方案!這樣提議,自然是讓孩子們以歡呼聲通過。準備活動如火如荼,孩子們采集著,收獲著,用秋葉裝扮著自己的世界,教室里天花板上,吊著一串串色彩繽紛、形狀各異的樹葉,;墻壁上貼著樹葉標本,從網上找的資料;這節課就這樣產生了,作為《秋葉飄飄》這個綜合實踐系列活動的起始課,我深感激發和推動學生的研究興趣仍是最重要的。因而,所設計的幾個環節::如介紹熟悉的葉子巧變秋葉等都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在活動中,在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學習的興趣的同時,提高思維、想象、操作等能力。與同伴的合作中,學生能大膽表現,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分享到活動的樂趣。
活動沒有隨著課改活動的告終而終結,后面的兩周里,仍是異彩紛呈的,一份份稚嫩的研究報告,觀察日記,實驗展示,作品制作,讓我真切地分享了他們研究的快樂,成長的喜悅。
這次綜合實踐活動,它究竟落實了幾分的““綜合性”與“實踐性”,這是在評課時,大家最關注的,也作不少的探討,這也是我這在課后,一直在反思的。
也許,這節課只能算是綜合實踐課的 “雛形”,但對我來說,卻在這其間學到了很多相關的理論,也收獲了不少操作的經驗,可以說,應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我深感,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應遵循這門課程的特點:
1、基于興趣與直接經驗。基于學習者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有別于學科課程的一個基本標志。
2、回歸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這是綜合實踐活動選擇課程內容時必須堅持的一條最基本的標準。
3、立足實踐。不再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最根本特點。
4、著眼創新。著眼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
5、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從內容構成看,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從其本質和實際發揮作用的角度看,更主要的是實施過程所憑借的一種基本學習方式,是應當貫穿于綜合實踐活動所有內容和所有過程的主導性學習方式。
在實踐之后,再一次學習課標中的理論,感受更是深刻。綜合實踐課程,它是的嶄新,它開拓的空間,可挖掘的資源也是無限的,這對我們來說,也應是很有吸引力的。期待這更多的人,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共同攜手開墾這方萌動的沃野。
學習日記 篇2
今天在我們街舞班里真可以說是個大日子,因為今天街舞老師要教我們在街舞里很難的動作------頭定。
首先由我們的老師來示范,只見老師先把五指張開,平行放在地面上,再用偷得正頭頂頂在地面上,要讓頭和雙手組成一個三角形,因為三角形最穩定,不容易摔倒。這些準工作做好之后,接下來就是最難的地方了,只見老師先把背挺直,讓腳離頭盡量近一些,然后雙腳微微一抬,腳就騰空離地了,頓時,全場都歡呼起來了。
看完老師的示范,我基本已經掌握了這個動作的要領,但是回想起老師的做出的頭定,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做出那么難那么酷的動作,但我轉念一想,既然我已經報名了這個街舞班,已經站在這個教室里,就應該練習好每一個動作,即使困難再大也應該突破。這么想著,我就開始按照老師的要領練起來。在練習的過程中我一次次地摔倒,但每次我都是堅強地爬起來,就這樣不知過了多久,終于練成頭定了。當時我的心情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愛迪生說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什么都一樣,要想成功只有努力。
學習日記 篇3
數學日記就是每天用寫日記的形式進行數學的自主學習、反思(就小學生而言主要是復習)和鞏固。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是最基本的內容,提高計算能力是教學重要的目標,如果計算(口算)能力不過關,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就會受到嚴重阻礙而無法順利進行。
一、數學日記的內容及形式
一年級數學,對學生計算方面的要求是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學生每天在學校里只有一節數學課,動筆的機會不多,很多孩子書寫也不規范,訓練不到位。而此時正是數學能力打基礎、培養習慣的重要時機。那么,這時如何運用數學日記幫助學生打基礎和培養習慣呢?具體來說,可每天讓孩子在家長的參與下寫5——10道計算題,在這個范圍里題目數量由學生自己定,但要鼓勵書寫工整規范,題目可以是加法、減法或者是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引導孩子將純數字賦予實際意義,如“3+5=”,家長可這樣口述這個題目:今天你買了3本書,我買了5本書,加起來一共買了多少本書?這樣不僅更像“日記”,而且為二年級突破“解決問題”這個難點奠定了基礎。這里要提醒家長注意的是在引導過程中要給學生較大的主動權。
到了二年級,主要就是100以內的筆算與口算以及乘除法的計算,此時的數學日記的計算由20以內的加減法擴大到100以內,同時還增加了乘除法。二年級可以每天增加l——2個“解決問題”的題目,還是要求學生自己設計題目。盡管有前面一年級“日記寫作”的鋪墊,“解決問題”這一類的題目讓學生自己設計可能還是有一定的難度,不過只要老師和家長多引導,學生自出題目也是可行的。引導的方式除了前文所講的“給純數字賦予實際意義”外,還可增加“用純數字描繪實際生活,提煉出問題”。
數學日記要緊密結合課堂教學,比如在學習了用乘法解決問題后,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本上獲得啟示,思考提出生活中用乘法解決的問題,那么當天的數學日記就可以讓學生提出1——2個用乘法解決的問題,這樣能夠提高復習鞏固的實效。每天的數學日記寫完后先由孩子自己檢查,再由家長檢查,老師一周進行一次評比,及時對表現好的學生予以肯定表揚,并以適當的方式進行鼓勵,以增加學生寫數字日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數字日記的作用
1.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因為每天的題目是學生自己給自己出的,相比老師硬性規定的作業來說,學生對這種學習方式要感興趣得多。很多家長都反映寫數學日記是學生回家后最喜歡做的事,這對學生到了高年級后形成自覺做作業的習慣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
2.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和習慣。通過每天對計算的練習和對書寫規范的要求,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速度有了明顯的提高,書寫也不斷進步。將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的習慣還能幫助學生學以致用,提高了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3.創設了家校溝通的條件和氛圍。學生自己出的題目,很多家長也很好奇、很感興趣,這無疑就加強了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關注,因此而自覺參與到孩子的學習活動中。家長通過對孩子學習的及時了解,及時發現問題,與老師進行及時的溝通,這樣就搭建起教師、學生與家長聯系溝通的橋梁,三方凝心聚力,能更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成長。
4.創新了師生互動的途徑和形式。形式單一的訓練作業,壓抑了師生的創造性,而數學日記作為數學作業的一種創新形式,很受學生接受及認可。這不僅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加以指導幫助,還有利于教師對數學課堂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改進、完善,最終實現課堂高效。
學習日記 篇4
今天,老爸去深圳出差了。哈哈,終于不用去美術班了,終于不用畫畫了。
可是老媽拿著畫板走了進來:“米小圈,誰說你老爸出差就不用去學畫畫了?趕快跟我走。”
“老媽,我求你了,我真的不想去畫呀。”
“那也不行,你爸走時特意叮囑我,一定要你畫一張超級好看的畫出來。”
我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老媽,不就是一張超級好看的畫嗎?我這就去畫。”
我故意把老媽畫的很丑,這樣老媽就不會再逼我去學畫畫了。
一小會兒功夫,漂亮老媽的并不怎么漂亮的畫像就完成了。
“老媽,你看!”我把畫像遞給老媽。
老媽接過畫像差點兒氣暈過去:“米小圈,你氣死我了!我有那么丑嗎?你奶奶都沒怎么丑。”
“老媽,你居然敢說奶奶丑,我告訴奶奶去。”
老媽趕快解釋:“不是,我的意思是說你畫得也太丑了吧。”
“老媽……可是我已經畫得很努力了。”我偷偷竊喜。
“唉……米小圈,看來你真的不適合當一個畫家。”老媽對我已經徹底灰心了,同意我在老爸出差的日子里,不去美術班。
我的陰謀得逞啦,老媽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