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雨天活動反思
小班雨天活動反思
近期,我執教了音樂活動《下雨天》,目的主要是希望幼兒能主動快樂地學,而不是教師強硬式的塞給他們。應該看到孩子們在活動中還是比較感興趣的,積極性也較高。我也對這次活動進行了反思,現歸納如下:
一、把握“追問”的藝術
在活動中教師如何對幼兒的回答做出積極有效的反饋呢?在一般情況下首先要避免重復幼兒的回答,注意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給予一定的`提升。在活動中我也注意避免單一的重復幼兒的話,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加以提煉概括,幫助幼兒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但如果僅僅讓老師來總結概括可能會限制幼兒的思維,而“追問”是一種有效地課堂互動方式,對于幼兒思維的開拓與發展是十分有益的,我們教師要學會追問。比如在創編歌詞部分,一幼兒說:“可以種西瓜。”幼兒怎么會想到下雨天種西瓜呢?教師可以追問:“你怎么想到要種西瓜?”將問題再拋給幼兒,讓幼兒學會思考。
二、注意活動的多樣化
活動以紙偶導入一下子抓住了幼兒的注意力,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幼兒好奇、好動,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一節活動往往要控制在十五分鐘左右,如果只是單一的學唱歌曲,很容易使幼兒疲勞、不感興趣,所以在創編環節還可以通過加入動作表演,讓幼兒能夠跟著音樂邊唱邊動起來,利用身體來為歌曲打節奏,這樣既滿足了幼兒的需要,還可以培養幼兒的節奏感,何樂而不為呢?當然還可以通過分角色演唱來緩解集體演唱帶來的疲勞感等,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教師要能夠想到。
三、擺正教師在活動中的位置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所以要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導的集體教學活動形式。比如活動中從教師范唱到幼兒學唱,在幼兒熟悉歌曲過程中我做到了“漸退”,把主動權漸漸讓給他們,傾聽幼兒歌唱,當發現幼兒有困難時再予以幫助和指導。比如在活動創編歌詞部分,碰到四個字的“玩橡皮泥”應該怎么唱,不要只通過教師直接告訴幼兒“唱得快一點”,而是可以通過啟發嘗試幫助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比直接告訴更有意義。
四、關注細節,周到設計
“細節注定成敗”,我們的活動也需要認真地考慮各細節的處理,比如座位的安排、圖示的高度、教師的肢體語言等。這次活動要讓幼兒了解與體驗煩惱的和開心的情緒,教師的語氣和動作可以再夸張一些,要知道在活動中教師的情緒是很容易感染幼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