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話題作文五篇
孝話題作文五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孝話題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孝話題作文 篇1
孝在何方,我們如何為孝?這難道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嗎?點滴之恩應當涌泉相報,我們該如何行動呢?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不正是我們的榜樣嗎,孟郊大詩人的話一點也沒錯,我們為人子難道不應該這樣嗎?說到這讓我想到一個故事。春天到了,柳樹發芽了,花兒盛開了,湖水蕩漾了,一切都散發著誘人的春天的氣息。今天,我們就循著春天的腳步,來到瘦西湖感受春天迷人的魅力。
據說在廣闊的深海里有一種魚,雌魚產卵后,眼睛會失明,不能再去尋找食物。在這期間如果沒有食物,雌魚就會餓死。而剛孵化的小魚們呢,為了讓母親不致餓死,它們便成群結隊地游到母親的嘴里,心甘情愿的讓母親吃掉自己。其實,它們何嘗不知道自己是在用生命供養自己的母親?可是,它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做下去。一個月以后,母親終于復明了。想一想母親生病的時候,我們在干什么,有過一兩句的問候,有過為她們端茶送水嗎?
王祥,瑯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他不但不嫌棄繼母還為繼母求的鯉魚,真是孝順啊。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現今微微發達的社會,雖然每年都有什么最美孝順的人那,可是社會上依舊有不少不孝子女,況且還不在少數,這讓我們意識到嚴重性。我們如何為孝又是一個問題,有的人只是把物質給啦父母,認為這樣就是孝,可是父母真的需要物質生活嗎?他們需要的是我們多陪陪他們,多點時間聊聊天?,F在孤巢老人還很多,抽點時間陪陪他們吧,他們需要你們的陪伴。
我們高中生,應該也是孝心滿滿的,我們陪父母的時間還很多,多陪陪他們吧。我們更要努力學習,不管怎樣,盡力就好,那也算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愿,也是我們的孝心。
魚有舍生為母,古有抱冰求鯉,今就應有孝心滿天下!
孝話題作文 篇2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知恩感恩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品質。從古到今,有許多知恩報恩的故事。
我要講的第一個故事是發生在一只小烏鴉身上的:烏鴉媽媽生了一只小烏鴉,它活潑可愛,烏鴉媽媽很喜歡它。每天烏鴉媽媽都要飛到很遠的地方為小烏鴉捉蟲,回來一口一口地喂它的孩子,而自己經常餓肚子。慢慢地,小烏鴉長大了,烏鴉媽媽也老了,飛不動了。小烏鴉為了報答媽媽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每天也捉蟲回來喂媽媽。多么感人的故事呀!這是我們學過的一首歌《小烏鴉愛媽媽》中寫的,因此小烏鴉也被稱作“孝鳥”。
下面講的是韓信“一飯千金”的故事。韓信遇難時曾有一位老婆婆施舍了一碗粥給他吃,讓他得以活命,后來韓信被封高官后親自帶了很多禮物前去拜謝那位好心的婆婆,感恩當年的一飯之恩。這就是“一飯千金”的由來。
在我們身邊也發生了很多這樣的故事。記得那是一節語文課,我們都在埋頭寫作業,我的同桌李夢奇卻焦急萬分,原來她的鋼筆盒忘帶了,沒法寫作業,我急忙從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鋼筆遞給她。她接過鋼筆連聲說:“謝謝!”后來有一次上美術課,我的彩色筆沒水了,四處問別人借,周圍沒有一個人愿意借給我,馬上就要下課了,我很生氣也很著急。
這時坐在后幾排的李夢奇看到了,主動把彩筆遞給我,解了我的燃眉目之急。事后我奇怪地問:“你為什么借我用彩筆呢,不怕我把水給你就完了嗎?”她笑笑說;“這沒什么,同學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你上次不也‘救’了我嗎?”她還記得上次我借她鋼筆的事呀!我可沒把它把回事,早都給忘記了。
知恩報恩是很重要的。我們一定要像小烏鴉、韓信那樣,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在學校要好好學習,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就是對老師最好的回報。在家里,聽從父母的教導,做一個聽話的孩子,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在社會上,做一個遵紀守法,文明孝道的好公民。萬行之首,以孝為先。讓“孝”這個傳統美德永遠發揚光大。
孝話題作文 篇3
孝,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美德之一,而如今在科技的不斷發展下,許多傳統文化被沖擊,而我們該如何在這沖擊的潮流中尋找出平衡呢?
首先,要有一顆孝心。
百善孝為先,孝心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德,先不說人,就算是羊羔也知道跪乳,烏鴉還知道反哺呢,當一個人有了孝心,才會去盡孝,這個人才稱有資格得上是人,無論現在科技的發展如何,無論我們該如何盡孝,有一顆孝心,這點是必須的。
然而,單單有孝心是不夠的,你必須有實際行動。
只有實際行動才能將你的孝心表現出來,不然這一切都是空講,只是耍耍嘴皮子的功夫,人人都可以把孝掛在嘴邊,但不是人人都有付諸實際行動的的,無論是發微信圈,還僅僅是為父母捶捶腿等瑣事都是能夠流露你對父母的愛與關心的行為,如在外打工的人將錢寄回家讓父母過上好一點的生活這些都是實際行動,人若如此,人們都他認為是一個有孝心的人了,但是……這并不是最好的盡孝。
最后,孝,其實是陪伴。
中國有多少留守老人,他們真正缺的是物質生活的美滿么?幾十年前的中國比現在還要落后,他們都過下來了,如果他們只是想要物質生活,為什么每個老人都期盼著全家團聚,微信中的發朋友圈等等等等。那些人有真正陪伴在老人身邊么?其實老人最希望的只是兒女在自己身邊,就算只是干一些瑣事,就算只是和兒女嘮嘮嗑,就是只是兒女一無所有,他們也會感到幸福吧,盡孝最終的目的,不就是讓老人幸福么。
在這個時代,我們應該做的其實與古時無異,只是陪伴,那就是最好的孝,無論科技的發展,無論時間的沖擊,我們都應該用最開始的那份心來辦事,以初心生活,以初心盡孝。
巔。而這一切,都取決于國家的主權是否掌握與我們自己手中,若像清末那樣割地又賠款,何來發展一說?
孝話題作文 篇4
“鳥之反哺,羊之跪乳”,這本能的愛母之情曾感動了多少文人墨客??稍谖倚睦铮瑡寢寣牙训男㈨槻攀亲钪档梅Q道的。
媽媽生長在農村,大學畢業后分配到大連,做了一名教師,結了婚,有了我,日子一天天過得紅火起來。然而就在媽媽沉浸在幸福之中時,一個來自農村的電話摧毀了她平靜的生活。一向身體健康的姥姥居然患了腸癌,由于是晚期,已經回天乏術了。這晴天霹靂般的噩耗幾乎擊跨了一向孝順的媽媽,媽媽欲哭無淚,癱坐在床上……
從此以后原本樂觀的'她失去了往日的笑容,為了能夠既不耽誤工作,又可以照顧到姥姥,媽媽白天忙碌著學校繁雜的工作,一下班便坐車顛簸兩個多小時回到二百余里外的老家,回到姥姥的膝前。第二天一大早再趕回學校。就這樣,黑夜成了媽媽長久的伴侶,明月,繁星和長長的泥土路見證著媽媽的傷心與痛楚,長達十一個月的兩地奔波,使原本白凈豐腴的媽媽變得孱弱不堪,那根根銀絲過早的擠進了媽媽的發間,蠟黃的臉色,憔悴的神情替代了媽媽明朗的笑容。緘默不語,閉眉鎖目,定格成她愁苦的容顏……
然而媽媽對姥姥無微不至的關懷卻始終沒能擋住死神的腳步,姥姥去世了。那以后的無數次,山頂涼亭里地面上的淚痕印證著媽媽對姥姥的無限留戀,大海邊不斷回旋的嗚咽聲見證著媽媽對姥姥的無盡思念……
姥姥去世已經十年了,可媽媽似乎仍未從失去慈母的痛苦中走出來,作為她的女兒,我真切的感受到他內心的萬般痛楚,你知道嗎?媽媽,你的痛就是我的痛,你情感的天空雖然空寂如谷,可您有我,未來的我定會如同當年的您……
孝話題作文 篇5
有不少人會吟誦那一首:“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钡怯钟卸嗌偃四芑卮稹⒛苷嬲刈龅健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呢?
孝,不分貴賤,只要你是一個兒女,你就應該有“孝”。不管你是一個億萬大富翁,還是一個普通工人,你都必須向養育你的人盡到你應該盡的孝;孝,不分地域,只要你是一個兒女,你就應該有“孝”。不管你是一個海外游子,身在國外,還是一個居住在父母身邊的人,你都必須向養育你的人盡到你應該盡的孝;孝,不分年齡,只要你是一個兒女,你就應該有“孝”。不管你只是一個小學生,還是已到中年,你都必須向養育你的人盡到你應該盡的孝。
“敬”又是什么呢?一聲“敬禮”的指令?一種“敬佩”的心情?還是---一種每個人都必須有的“尊敬”的禮儀習慣?
“敬”可以用許多方式來表達:見到爺爺奶奶,對父母說一聲:“爺爺好!奶奶好!”;家里來了老人,幫父母倒一杯水;到爺爺奶奶家里去,主動幫父母干干活……這些都是“敬”。
父母對我們的愛從我們出生,一直到父母離開這個世界。從三、四歲時追著給我們喂飯;到剛入學時挽著我們的手送進校園;再到五、六年級天天督促我們學習,父母的愛會一直陪伴著我們從嬰兒成長為兒童;再變成青少年;到成人……父母永遠都不會拋棄我們,會永遠永遠的愛護我們。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給予了我們所需要的一切。當父母離世時,最舍不下的就是我們。
不僅僅是父母,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母都是我們成長路上的守護神。我們在爺爺的臂彎下蹣跚學步;在奶奶的夜曲里安心入夢;在外公的勵志故事里學會堅強;在外婆的歌謠里牙牙學語……
這一切都是父母對我們的愛!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動物都有如此孝敬之情,更何況我們呢?父愛如山,母愛如海。而我們對父母和其他親人的愛呢?
孝親敬老不只是長輩病時端湯送藥,不只是對長輩金錢上的回贈。而是發自內心的深處真摯的感恩與尊敬。因此,孝親敬老有時只需要一個眼神、一句問候便能便打出你那滿心的感恩與尊敬。
孝親敬老,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