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總是開頭難作文
萬事總是開頭難作文
這個星期六,我和媽媽一起來到外婆做包子。我以前只做過餃子、餛飩,哪里做過包子!所謂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嘛!
我先起拿了外婆事先搟好的一個小面團,“哇塞,小面團搟成包子皮后,我才知道原來包子皮比餃子皮和餛飩皮可大有差別”我說。“那當然了,你不知道啊。包子餡兒多,如果皮兒不夠厚,那餡兒不得露出來了嗎。”媽媽說。我連連點頭覺得很有道理。我剛要把餡兒放進皮兒里,外婆連忙叫住了我,說:“不急,不急,你先把這餃子皮兒的邊捏地薄點,下面的皮捏好后上邊的皮兒才不會太厚。中間得在讓皮兒厚點,蒸包子時,這餡兒才不會露出來。”我恍然大悟,于是照著外婆的.話做了。這捏皮兒倒是做得好做的,可真正做包子就難了。
我看著外婆和媽媽的做法好像還是挺簡單的,就做起來。我先把餡兒放在皮兒里,用左手攤著,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皮兒。我十分艱難地做著,好不容易做好了。得意地拿給媽媽看,媽媽不禁哈哈大笑了起來說:“你做的是什么包子啊,拿你的和外婆地對比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我把包子拿到外婆包子旁一比:外婆的包子圓圓的,頭上的花紋十分自然、清晰,看起來很可愛,和小巧,而我做的包子,一不圓二不方,頭上不但沒有妝容,反而是一團面疙瘩,簡直是個四不像嘛。我的包子和外婆的比,才讓我知道什么叫天壤之別了。我十分慚愧,真不該小看了這做包子。真是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難啊!外婆說:“你右手捏,左手要跟著走啊,你左手用也不動一下,那皮兒,能不在一團嗎?”媽媽拿起我的包子,把它“整理”了一番,這下終于才有點像樣了。
我又拿起第二張皮兒做了起來。可是這次,那餡兒卻像個調皮蛋老不聽話,一個勁兒往外跑。我感覺餡兒越長越多,皮兒卻越包越小了。于是我請教了“大師”,“大師”說:“你的左手大拇指,還得時刻把餡兒往皮兒里摁,這樣它不是就跑不了了嗎。”我聽了“大師”的教導,便認真地做了起來。不一會兒,我又做好了一個包子,這一次可比上一次做的好多了,雖然不像外婆和媽媽做得那么標準,但總算有了包子的樣子了。媽媽也鼓勵我說:“有進步,多練習就會做了。”
有句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這次做包子我的收獲可不少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