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跡(錦集5篇)
第1篇: 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跡
小時候我曾經崇拜過一為偉大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為了科學研究,她甘愿讓酸堿侵蝕她柔美的雙手,她甘愿讓煙氣熏黑她潔白的額頭,她曾經拿獎杯給孩子當玩具,也曾經為了籌集經費而奔波募捐。她身上具有的頑強、堅定的品質曾經深深打動了我。
如今,我長大了,我知道了更多優秀科學家的名字,我被他們的科學精神深深折服。他們那神奇而輝煌的一生,似星星般耀眼的功勛,都讓我們無限敬仰;他們那求真求實,創新奉獻的科學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
是什么令科學家們奠定了向科學進軍的目標?是早年那孜孜求學的精神。無數科學家,從小就撲進了科海之中。的真菌植物病理學家鄧叔群,年幼時總在勞作之余跑到學堂外聽課,或翻看父親桌上的書籍。憑著一顆不窮不輟的上進心,他年方13便以出色的考試成績被清華學堂錄取。少年時代的刻苦求學,為他走上科學之路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是啊,哪位科學家不是早年勤奮刻苦地學習?他們在啟示著我們,作為未來世界的主人,該如何把握好今天?
是什么令科學家們敲開了科學大門?是勇于探索,實事求是,不迷信的求實創新精神。在舊中國和解放初期,一些來幫助中國找油田的外國專家,輕率地給我國戴上了貧油國的大帽子。地質學家李四光沒有被外國的結論嚇倒,堅持認為我國國土遼闊,天然資源理應非常豐富。他和勘探隊員一起風餐露宿,到可能含有石油、天然氣的地區進行調查、勘探,終于找到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一批特大油田,用事實證明了的結論是錯誤的。求真務實,探索創新,不正是我們必須發揚的科學精神?
是什么令科學家對科學探索如此癡迷?是為科學,為人類甘愿付出一切的堅強意志和默默奉獻的精神。居里夫人在那個破木棚里,既是學者,也是苦工,她以驚的毅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忘我工作,從數噸的瀝青油礦渣找到了新的元素釙;從3噸鈾礦渣中猶如大海撈針般的提純出0.1克鐳。為此她付出了自己的一生與健康。居里夫人這種不畏艱難、不怕困苦,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多么令人崇敬啊!
是什么令科學家流芳百世?是那一顆火熱的愛國心。兩彈元勛王淦昌為了研制自己國家的原子彈、氫彈,放棄了許多名利雙收的好機會,從1961年到1978年,隱姓埋名了17年之久,為增強我國的國防力量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科學不分國籍,可科學家們卻有自己的國籍。許多中國科學家都曾在國外留學,但最終他們還是回到了故土。因為他們的根在中國,情系中國。他們的中國心讓我們敬佩,讓世人稱贊,更讓鮮艷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
偉大的科學家,我們向你致敬。你們的獻身科學、奮力拼搏、堅忍不拔、契而不舍、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精神,將引領我們走向更加美好,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如今我們生長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向這些偉大的科學家致敬、學習?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和弘揚他們身上的精神品質,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用自己的方式為我們的祖國增光添彩!
第2篇: 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跡
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朋友們,各位專家,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歡聚一堂,共同慶祝第-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隆重表彰最美科技工作者。在此,我代表中共____市委、____市人民政府,向受表彰的團隊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并向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節日的祝福!
剛才4位代表的發言,真摯懇切、滿懷情誼,展現得是他們創新、創造的苦與樂,我看到的,更是他們扎根____、奉獻____的情與義。著名科學家楊振寧說過,科學中的美是無我的美。此時此刻,我想與大家分享下我對“科技美”的認識,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科技美是奉獻之美、科技美是自強之美、科技美是服務之美。
第一句話,科技美是奉獻之美。正是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忘我奉獻、無私奉獻,才讓創新成為____的城市氣質和鮮明標識,才讓創新的東風、創業的火種,越燒越旺、越燒越廣,使創新成為自覺、創新成為名片、創新成為優勢。
——創新成為自覺,我們開展“山東走在前,____怎么辦”解放思想大討論,以思維創新為先導,在科技創新和實業創新上一路奔跑,在制度創新和方法創新上持續突破,人人講創新、處處講創新、事事講創新,創新已經成為我們的思維自覺和行動自覺。
——創新成為名片,我們落實省委“十大創新”行動,深化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建設,干出了全省第1的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干出了全省第1的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速,愉悅口罩、惠民繩網、興福廚具這些____科技元素閃耀北京冬奧,創新已經成為我們的實業品牌和城市名片。
——創新成為優勢,我們持續做優科創平臺,做優科創服務,做優成果轉化,“五院十校N基地”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架起了橋梁,產業優勢、科技優勢、人才優勢正加速變成現實生產力,創新已經成為我們的后發優勢和爭先底氣。
第二句話,科技美是自強之美。“創新爭先、自立自強”是今年科技工作者日的主題,希望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崇尚“最美”、學習“最美”、爭當“最美”,做科技攻關的開拓者、科學普及的推動者、科創興濱的擔當者。
——做科技攻關的開拓者,希望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堅定敢為天下先的志向,瞄準前沿引領科技,聚焦關鍵共性技術,創造更多“從0到1”的突破,在助力科技創新和實業創新中繼續擔綱承梁。
——做科學普及的推動者,希望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向身邊的青年人才傳授知識技能、傳遞品德情懷,同時積極投身科普志愿活動,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
——做科創興濱的擔當者,希望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產品上、成果轉化在企業里,催生出更多的原始創新成果、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更多的“專精特新”企業、更多的上市企業,助力企業做大、做強、做久,展現“在____、知____、愛____、建____”的硬核擔當。
第三句話,科技美是服務之美。各級各部門要錨定“科創品質更強”目標,圍著人才轉、盯著服務干,把機制建好、把平臺做優、把政策落實,讓科技工作者舒服,讓各類人才滿意。
——把機制建好,科技創新是系統工程,需要各級各部門合力共為。我們將成立市委科技創新委員會,各成員單位要找準切入點和發力點,把科創工作謀劃好、組織好、實施好。
——把平臺做優,依托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魏橋國科研究院等科創平臺,視研發為產業、視技術為商品,更好促進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各類主體協同創新,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在____大地上,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把政策落實,實施好人才“三進三創”工程,把人才激勵、創業支持、子女教育等政策落實落地。各級科技部門和科協組織要主動服務、用心服務、高效服務,讓各類人才在____創業無憂、工作順心、生活便利。
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朋友們,正因為有你們,____當下有為、未來可期。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奮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讓____的當下更美麗、明天更美好!
最后,再次向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福!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闔家幸福、萬事如意!
第3篇: 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跡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____班的______,很榮幸為大家做演講。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致敬科學前輩,做德能并重之后學”。
憶往昔,錢學森教授不畏美國的封鎖阻撓,毅然回國,在火箭導彈領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看今朝,“天眼之父”南仁東,幾十年目不窺園,焚膏繼晷……他們用卓越的才能掀起科學旋風;他們用崇高的品德,堅守愛國初心。科技興國,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每當想到為科研事業嘔心瀝血的無數科學工作者們以其德能夯實祖國建設大廈的基礎,我常常思潮翻滾:好兒女當以他們為榜樣,刻苦學習,成為像他們一樣貢獻卓越的愛國者,這才是對他們的致敬。
“德者,才之帥也”,我致敬前輩之德。錢七虎用國家獎金,助力家鄉學子圓求學之夢;于敏,隱姓埋名幾十年獻身國防矢志不渝;屠呦呦,不忘初心,艱苦奮斗,砥礪前行。科學前輩用親身實踐譜寫了一首首“德能并重”的贊歌。今天更有鐘揚潛心研究,奔波忙碌,將原本生長在熱帶的紅樹林,在上海臨港地區的灘涂上試種成功。他們為祖國科學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德折服人心、感動中國。我們當致敬前輩,以前輩為學習楷模,正心誠意,端正德行,努力成為德才兼備之人。
“才者,德之資也。”我致敬前輩之才。只有德行,而無真才實學,也不能成就科學偉業。“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科學成就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這才是其“根本”,才是其“泉源”。嫦娥探月背后的工作者們為了模擬月球環境,選擇西北沙漠,試驗隊員煞費心思,用自己的真才實學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終于順利探月。他們潛心鉆研于實驗室的身影令人感動,他們用“精”“專”的科學知識打造“他有我精”的獨門秘籍,讓我們的五星紅旗高高飄揚在世界上空。
“治平尚德行,有事尚功能。”德才并重,才使科技工作者們把收獲融進奮斗的戰場,將預定的目標裝入出發的行囊,助力中國奇跡,鑄就輝煌。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我們新青年當向科學前輩們致敬,更應遵循他們的步伐,德能并重,以高尚的德行操守傳后世之效用,以豐富的文化知識滋養民族之芳魂。德能并重,全面發展,以自信飽滿的心態迎接未來!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第4篇: 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跡
盧__,男,遠安縣橫豐果蔬專業合作社技術負責人,助理農藝師
他是一個普通平凡的農業技術員,一名厚植農村的科技工作者。在參加工作的二十多年里,他初心不改,始終如一的學農愛農。從事推廣農業技術多年以來,他不辭辛勞,徒步深入到千家萬戶,無論在沮河沿岸的稻區,還是在城郊的蔬菜基地,無論是在高山反季蔬菜基地,還是在食用菌栽培基地的菇棚里,都留下了他為之奉獻的堅實足跡。
他還曾先后3次到西部非洲工作了8年多時間,從事農業技術援助,示范建場和物資援助幫帶,幫助當地黑人同胞開辦農場,全方位技術跟蹤服務和現場技術培訓,得到了受援國的高度評價,出色地完成了國家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2024年5月底從幾內亞回國以后,他成立了遠安縣橫豐果蔬專業合作,全力做好產業帶動扶貧工作。2024年合作社管理逐步規范,被評為“宜昌市農民示范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44戶59人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作為遠安縣的科技特派員,他積極做好蘆筍種植科技示范基地工作,培育科技示范戶6戶,現場和課堂技術培訓4場次培訓人員80余人,蘆筍推廣種植面積2畝的農戶1戶。
第5篇: 最美科技工作者主要事跡
人類的夢想總是走在科技的前面,但走再遠也還是夢想,只有當它遇到科技,才能夠變夢想為現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驚喜!
二十世紀的科技變化已遠遠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改變,能夠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我們來做個比較吧!
我們先來說說交通方面,過去人們都是走路,孩子上學、大人上班都是沒有交通工具,之后慢慢有了自行車,,之后有了摩托車,而此刻有了汽車,人們出門坐在汽車里聽著音樂,哼著小曲,坐在軟綿綿的車位上,想去哪就去哪,多舒服啊!與原先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啊!”這難道不是科技改變生活嗎?
我們再來說說古代夏天都是把冰窖里的冰運到皇宮里解暑,冬天是古代取暖的設施主要有火塘、火墻、壁爐和爐灶等。而此刻則有了空調,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只要遙控器一按,就不會熱或冷了。這難道不是科技改變生活嗎?
我們再說說以前我們聯系方式只是書信,一來回要好幾天。此刻有了電話,手機,只要撥下幾個號碼,一會功夫就能讓遠隔千山萬水的親人進行對話。有了電話還不夠,人類又發明了電腦,電腦不但能夠聽到聲音還能夠看見對方!這難道不是科技帶來的變化嗎?
此刻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但我相信將來的生活要比此刻好一百倍!我們夢想未來汽車能在天上飛;房子都是幾百層的高樓大廈,而且能夠移動,能夠避免龍卷風和地震。回到家又有機器人幫你干活,做飯等等。學校上課再也不用背書包去上學,學校都是電子書,教師也不會再用黑板了,而是超大的顯示屏,回答問題再也不用舉手,只要按下桌上的按鈕就能夠了!
大家都可能認為這是遙不可及的事,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肯努力,敢于探索科學奧秘,,必須會夢想成真的!讓我們一齊放飛夢想,為夢想而奮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