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本質
抓住本質
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本質去做事,才能跨越困難,實現成功。
無論是做任何事,分析任何問題,解決任何困難,都要冷靜思考、分析、解剖、找出其本質。只有找出本質,抓住根本,才能達到致遠,實現預期目標。
抓住本質就是要透過現象。
物質存在著二種現象,一種是物理現象,一種是化學現象。人和事也如此,也存在二種現象, 一種是表象,一種是本質。
表象由于存在于表面,直接進入人的眼簾,所以,容易讓人以假亂真、誤入歧途。有些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夸夸其談,阿諛奉承,口是心非,往往這樣的人“熱情似火”,“親切可敬”,其實是道貌岸然,另有所圖,如果你不去分析他,不去看透他的目的與虛偽,會上當受騙或信以為真,造成自己的損失或失敗。
事也是如此。有些事是表面的,你要是把這些表面現象,當做事物的'本身,那就會影響你的處事之道和做事效益。當春寒料峭時,恰恰就孕育著春綠;當夏熱難耐時,恰恰是促進了生長;當秋紅掛滿碩果時,恰恰意味著綠葉開始凋零;而當瑞雪紛飛時,恰恰就是蘊含著新的一年。
世界萬物是這樣,工作、生活和學習也是如此。有的工作看上去“一目了然”,容易引起人們的輕視,但做起來卻內含許許多多不確定因素,這就需要人們去抓住這些不確定因素,分析它、解決它,這樣才能完成好這項工作。生活學習更是這樣。一些簡單的生活,簡單的題,但當你真正去做,就會變得不簡單。這些都要求我們,要抓住本質。
孔子的一位學生在煮粥時,發現有骯臟的東西掉進鍋里去了。他連忙用湯匙把它撈起來,正想把它倒掉時,忽然想到,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剛巧孔子走進廚房,以為他在偷食,便教訓了那位負責煮食的同學。經過解釋,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說:“我親眼看見的事情也不確實,何況是道聽途聽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找出事情的真相,不是輕易相信謠言,辛辛苦苦建立的事業才不會毀于一旦。
改革開放前,中國一窮二白,經濟發展緩慢,小平先生抓住中國社會發展的本質,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改革開放,引進外資,引進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建立經濟開發區,這一舉措,讓中國經濟快速發展,讓中國人們走上富裕的道路。
掀開歷史的長卷,有無數鮮活的例子告訴我們,抓住本質,就是抓住了成功。
大禹治水,抓住了水患的本質,治理了黃河;雜交水稻,袁隆平抓住了糧食高產的本質,解決了世界的吃糧問題。
抓住本質,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抓住本質,并在具體的實踐中去踐行。
抓住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