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春節(錦集5篇)
難忘的春節1
一大清早,鞭炮就像調皮的孩子般,透過窗戶,把我們輕輕地叫醒,但是,沒有人會因此而生氣,因為,今天是大年三十,這意味著這一年即將結束,而新的一年就要開始了。每到這一天,我就會早早地起來,跑到爸爸媽媽的房間,說幾句吉祥話,然后,向他們討要紅包,而爸爸媽媽呢?他們早就準備好了,正等著我和弟弟來拿呢!這一天,在我們老家那,可是要挨家挨戶去拜年呢!為了表示誠意,我和弟弟抓了好幾把糖呢!口袋里,手上,滿是糖果,一不小心,甜甜蜜蜜的糖果就會摔下去。為了不讓自己口饞,也為了讓自己行動方便,我和弟弟打算邊走邊吃。每到一戶人家后,我和弟弟拿十幾顆糖,然后說幾句吉祥、好聽的話,叔叔阿姨就會從口袋里、包里掏出兩個紅包分給我和弟弟。領了紅包后,我和弟弟就不管天下事地跑到附近的店鋪里買些吃的、喝的、用的。去到幾家后,我和弟弟就美滋滋、樂滋滋地摸摸自己的口袋,這口袋可不是裝糖的,而是塞紅包的。
吃過豐盛的午飯后,媽媽就對我說:“等會兒我們包餃子吃吧!然后,就去放煙花吧!”我聽了后,連連點頭,一提到餃子,我的口水就“飛流直下三千尺”了。來到大街上,果然“非同凡響”,這兒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吃的、喝的、用的、玩的,不可計數,令人應接不暇,我和媽媽在人海穿梭著,好不容易,才來到菜市場,這菜市場過正是熱鬧非凡啊!簡直是一個小型的超市啊!地上擺的,桌上放的,墻上掛的,應有盡有,數不勝數,我們跨過地上的,繞過桌上的,避過墻上的,終于買到了餃子皮,正要趕去買煙花的鋪子,這時,外面響起了鞭炮聲,大家有紛紛跑了出去,我們則開心極了,順利地買到煙花。
回到家,之見地上擺滿了紅色的長條紙,原來,是外公在寫對聯呢!我們來到廚房,就跟外婆包起餃子。忙了幾十分鐘后,餃子包好了,雖然我做的不是很好,但是我畢竟是盡自己的努力做的。走出廚房,只見大門貼了一雙嶄新的對聯,就知道外公肯定寫好了。爸爸和弟弟也早已累的筋疲力盡,正躺在椅子上歇息呢!
天,也漸漸黑了,星星眨巴眨巴眼睛,似乎是在對我們打招呼,月亮姐姐也身披一件薄霧似的輕紗,宛如一位仙女,此時,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也跑到餐桌上湊熱鬧。這時,窗外連連發出“嘩——”的聲音,花火宴會開始了,我們就把桌子抬到外面,爸爸也拿來下午的煙花,一點燃,煙花便“嘩——”的一下飛上天去,如流星,一顆顆墜落;如下雨,一滴滴落下;如鮮花,在空中綻放出那五顏六色的“花瓣”,光彩奪目,令人意猶未盡。這是那么的美麗,那么絢麗,那么的和諧,我們靜靜地坐在外面。望著家家點燃的燈籠,看著五彩繽紛的煙花,吃著手中的糕點,就這樣靜靜地坐著,一切是多么美好!
難忘的春節2
春節來了,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喜氣洋洋,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幸福的笑容,而我過得特別有意思。
吃年夜飯的時候,美味佳肴的飯菜在餐桌上冒著熱氣,讓人垂涎欲滴,爺爺告訴我們吃年夜飯還有講究,吃魚叫做年年有余,吃湯圓叫做團團圓圓,吃香腸叫做常吃常有,因為餃子像元寶,表示財源滾滾,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吃餃子,過年時不能吃雞和蝦,因為吃雞叫嘰嘰喳喳,吃蝦叫越吃越瞎。
吃完年夜飯,我們開始“手癢癢”了,那批鞭炮就往外沖,我拿起打火機點燃引線,我以為過了很長時間才開始爆炸,可是才一兩秒就震耳欲聾的聲音就已經在我耳邊響起了,一個比較小的在我背后幾厘米的地方爆炸了,可我一點沒傷著。
在爺爺家玩夠了,我們就向回家的路上前進,到家后我們就開始看春節聯歡晚會,動聽的歌曲讓人歡快喜慶,武術和雜技讓人拍案叫絕,而小品讓人捧腹大笑,搶紅包的時候爸爸媽媽拿起手機不停地搖起來,據說全國人民都在要手機搶紅包。
最后,我祝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長命百歲,爸爸媽媽幸福美滿,老師萬歲如意,兄弟姐妹健康快樂成長,祝我自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難忘的春節3
過年了,爸爸,媽媽,婆婆帶我去南京夫子廟看燈會。
到了夫子廟,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那門上掛著的四個又紅又大,做得十分精致的燈籠。門的邊沿掛著許許多多的節日彩燈,一閃一閃地,像盛開的鮮花。極目遠眺,整個夫子廟一片燦爛輝煌,人山人海,我仿佛置身于人和燈的海洋之中。
一陣喝彩聲吸引了我,
我跑過去一看,一大堆人站在那兒。我沒法擠進去,就往“人墻”下一鉆,啊!原來是一艘氣墊船。它用白布做大河,一個畫著風景的圓筒像走馬燈似地旋轉著,加上一股股風從“河底”吹來,形成了波浪,一起一伏,船就像在乘風破浪地前進。
還有婀挪多姿的仙女燈,威武的齊天大圣燈,火箭燈,宇宙飛船燈……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除夕的鐘聲響了,頓時,接連不斷的炮竹聲響徹夜空,夫子廟沸騰起來了,六朝古都沸騰起來了!
過后。我們還吃了許多美味,有肉,魚,蝦……好吃得不得了!
難忘的春節4
伴隨著一陣陣的爆竹聲,春節開始在我們身邊漫步。使我不由的想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大年三十晚上,我們全家在歡聲笑語中迎來了20xx年的春節聯歡晚會。看到開幕式中那幅巨大的剪紙標題,使我覺得此次春節聯歡晚會與以往有所不同,它凝聚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與風俗。
趣味曲
經歷了“鬼屋”著一劫難,終于來到了這個安然無恙,燈火通明的地方。“快看哪!”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一個高高聳立起來的“巨型”燈籠。“壽桃,大象,舞臺”各種各樣的燈籠讓人賞心悅目。我想這一個個的杰出作品一定“出世”于一個獨具匠心的藝人手中。
要不古人怎么說:時間如流水。不一會兒,無邊的黑色漸漸拉下了夜幕籠罩著大地。我們也戀戀不舍的離開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了。
難忘的春節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到春節,我們都會吟誦起這首王安石當宰相時寫的元日。正月初一的春節,家家戶戶放爆竹、換新衣、貼春聯,歡歡喜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春節最早源于三皇五帝的禹舜時期,舜即位后帶領部下祭拜天地,從此人們便將這一天當做歲首,也算是正月初一,辛亥革命以后中國采用公歷紀年,便將新年改為春節。春節雖都有熬年守歲,張貼春聯的習俗,但每個地方、每個時期又不盡相同。
今年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到他們的故鄉過春節,這里春節的重頭戲是包餃子!
揉面、醒面重復三次大概一小時以后,我們就開始搟面包餃子了。媽媽把面團切成乒乓球大小的小塊,用手掌壓成餃劑子,然后右手掌前后推動搟面杖、左手捏著餃劑子的邊緣逆時針旋轉,兩手配合的動幾下以后,一個圓圓的、薄薄的餃子皮就搟好了。媽媽拿起一個餃子皮教我把餃子平鋪在左手、挖出半勺餃子餡放在皮中間,從一邊拉起餃子皮壓過去,反復捏壓3次,一個餃子就做好了。我一邊默念著步驟,一邊嘗試包起來,但不是餡放多了,就是餃子皮弄破了,但我一直沒有放棄,最后在媽媽的幫助下,好不容易一個有些怪的不像餃子的餃子包好了,我開心地手舞足蹈。可是一看,媽媽包的餃子飽滿、結實、整齊,像一個個大肚將軍排列著,而我包的餃子宛如殘兵敗將,有的“歪脖子”、有的“肚皮受傷”、有的……實在是有天壤之別。后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繼續練習,我的餃子真的包得越來越像“餃子”了。
在劈里啪啦的鞭炮聲中,爸爸燒開了水,把餃子下到鍋里,不斷地用勺子攪動,讓餃子不粘鍋,過了一會兒,白生生的餃子一個接一個浮到翻滾的水面上時,餃子就煮好了。
我們一起包餃子、煮餃子、吃餃子,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感覺幸福滿滿,也祈望新的一年里,我們能夠平平安安,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