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閱讀不同分數段技巧分析
根據College Board 官方提供的Skills Insight, SAT 篇章閱讀部分在理解詞、句等基本閱讀能力的基礎上,主要從結構大意、寫作手法、文學元素、推理論證幾個方面考察閱讀理解能力,并對各方面每個分數段提出了不同要求。大多數剛接觸SAT 的考生分數普遍在400-490 左右, 而五、六百分的考生往往會感覺遇到了瓶頸,不知如何突破,因此在這里我主要把400-490、500-590、600-690 三個分數段作為重點加以分析。
一、分數區間400-490
閱讀500 分以下的考生首先要解決看不懂的問題,College Board 建議處于這一階段的考生重點提升詞匯量、強化語法,從而由詞及句、由句及段、由段及文。除此之外,官方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能力提升:
1、結構與大意:
Understand the central idea ina simple text or in a short sectionof a longer text. When reading alonger text, notice how its partswork together. Consider how the author introduces and concludes his or her idea. Consider whatsupport or evidence the author provides
意思為:理解簡單文章或長文章中某一片段的中心思想。閱讀較長的文章時,分析文章各部分如何聯系在一起、作者如何引入及總結自己的觀點、作者為支持觀點提供了哪些例證等。
SAT 閱讀每套題中都會有考察文章主旨題或段落主旨題。針對這種問題,需要了解如何利用結構閱讀法迅速把握文章或段落主旨。建議考生在平時的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尋找主題句、分析段落的展開方式、判斷哪些是用來支持主題的細節及它們是如何支持主題的,避免以偏概全或過度放大。
2、寫作手法:
Identify an authors purpose for writing. Identify and describe the effects of literary devices used to achieve a specific purpose.
意思為:識別作者的寫作意圖。識別并描述作者如何通過使用修辭方式來達到特定效果。
When reading a text, think about how the author uses rhetoric. For whom is the author is writing?
Identify how he or she hooks the readers interest, and how the author tries to make himself or herself believable. Consider how the author uses evidence to support his or her point.
意思為:閱讀文章時,思考作者使用的修辭手法。作者為誰而寫作?如何吸引讀者的興趣?作者如何讓自己更有說服力?思考作者如何使用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注意SAT 閱讀當中很多問題考察的不是作者在這里寫了什么,而是為什么要寫。如果只關注這里所寫的內容本身,會感到多個選項都可以接受。例如,原文中提到直線很少出現在自然界中,但是卻經常出現在藝術當中,并帶來強烈的藝術效果這一細節可以用來說明藝術中會使用線條、藝術不同于自然、藝術中會使用一些元素來增強效果等,但是正確答案是編舞家使用了數學元素進行創作。為什么?因為在細節之前,作者提到了這樣一個觀點她用數學家或物理學家的直覺來處理線條和方位等元素。同一細節可以支持不同觀點,重點是找到作者在這里想說明的觀點是什么。
從修辭手法方面來講,針對這一分數段的要求是能夠識別出常用的修辭方式,并了解不同修辭方式所達到的效果。例如,比喻是很常見的考點,其作用是使事物生動具體,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或用人們熟悉的事物對深奧難懂的事物加以說明,便于人們深入理解。了解到這一點,在做這一類題目時就能夠絲毫不受干擾項影響。比如2007 年1月真題中,文章說昏暗的街燈下,雨滴敲打著地面,像轉瞬即逝的小珠寶一樣消失在黑暗中,題目問到這句話最明顯的特征是什么。如果熟悉了修辭考點,自然而然就會想到這句話使用了比喻,將雨滴比喻成珠寶,使景物描寫變得很生動,從而能夠帶著傾向去選擇使用了比喻、生動的描述這一類的選項,而不會像很多同學一樣看到昏暗的街燈,就感情用事的去選擇懷舊思鄉傷感絕望等選項。
Use tone to infer an authors unstated assumptions. When reading a text, consider the authors tone. Look for specific words and phrases that make the text sound humorous, angry, earnest or objective. Consider why the author has chosen to use this tone.
意思為:運用作者語氣推斷未明確陳述的設想。閱讀文章時,思考作者的語氣。查找令文章產生幽默、憤怒、真誠或客觀的特定詞匯及短語,思考作者使用該語氣的原因。
在SAT 閱讀中對應的考點為態度語氣題。這類題目往往會讓很多同學覺得難以把握,主要出于兩個原因。第一,有的考生對文章中展現態度語氣的線索把握不準,常常會用自己對該事物的態度影響了對答案的判斷。其實在做態度題時,如果是針對細節的態度,主要通過修飾細節的形容詞、副詞、以及帶感情色彩的動詞來判斷作者態度;如果是針對主題的態度,就需要通過觀點句和主要轉折句來判斷整體態度。第二,有的考生對態度語氣詞本身理解不準,即使能判斷出應該選什么詞義的答案,仍然面對選項無從下手,這就需要熟悉常用的態度詞詞義及其適用范圍。以13 年5 月亞太卷的一道真題為例:
16. The narrators attitude toward TV is best described as
disdainful
perplexed
ambivalent
resigned
defiant
相關原文:In a car youre always in a compartment, and because youre used to it, you dont realize that through that car window everything you see is just more TV. Youre a passive observer and it is all moving by you boringly in a frame.
題目問講述者對于電視的態度。原文TV所在的句子將坐在車里看到的風景同電視里看到的畫面相比較, 通過just一詞可以判斷出一絲不屑的態度,但是也不很明確。下一句順承上句,其中用到passive、boringly來形容觀眾的體驗,因此可以明確的判斷出負態度,A 選項disdainful較為合適。
二、分數區間500-590
1、結構與大意:
Analyze and compare concepts across texts. Find two challenging essays by different authors on the same topic. Consider how each author addresses the topic. Think about how each author treats the main idea. Consider whether the authors use similar evidence and supporting ideas or use other methods to support their main ideas.
意思為:分析比較不同文章的觀點。在兩篇不同作者關于同一話題的復雜文章中,理解兩位作者是如何表現及理解這一主題的。看看作者有沒有用相似的證據、論點或其他手段來支持證明主旨。
在SAT 閱讀中,每套題中都會出現一篇長對比文章和一篇短對比文章,其中會出現求同題、求異題以及互聯題,即站在一篇文章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角度去評價另一篇文章的作者或細節。相比理解單篇文章的主旨,這些題目無疑對考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要求考生在閱讀過程中,宏觀把握兩篇對比文章的結構、主題和態度。
2、寫作手法:
Recognize the use of irony and the effects of other sophisticated literary devices, such as symbolism, in a text.
意思為:能夠理解反諷、象征等其他復雜文學表現手法的運用。
以反諷為例,其原本意義與字面上表達的意思相反,需要從上下文結合語境來理解作者的真實意圖。例如,明明了解是在剽竊抄襲,卻要說成通過某種神秘的巧合明明希望成為名人,卻要說冒著成為名人的危險。很多語氣、態度題也往往將諷刺作為考點,能夠準確的識別反諷的寫作手法,對判斷作者態度、理解文章主旨尤為重要。
3、文學元素:
Identify nuances and attitudes of characters. Determine characterization from dialogue, thoughts and actions, interactions among characters, and narrative perspective.
意思為:能辨別細微差別及人物的觀點態度;能從人物對話、想法、動作、人物間互動及敘述者視角判斷人物特性。
例如2010 年1 月真題中的一篇小說,題目問父親的言論給了兒子什么感受?原文中兒子聽到了父親的話之后,用seditious 來形容父親,而且用patriotically offended描寫了兒子的內心感受,因此父親的話在兒子看來是disloyal的。
4、推理論證:
Make layered inferences and apply those inferences to different but related situations. Make a connection between one part of a text and a later part of that same text to enhance comprehension. When reading a text , think about what the author is trying to say, ei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ink about what the author states, and what can be guessed about what he or she thinks or feels.
意思為:基于原文作出推斷并把推論應用于相關的部分。能夠建立文章上下文之間的聯系,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讀文章時以直接或是間接的方式來思考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么。考慮作者闡述了什么,從闡述的的想法或感受里能推斷出什么。
SAT 閱讀的細節推斷題不僅要求準確理解細節,有時還需要結合相關原文做出合理推斷。推斷過程中尺度的拿捏讓很多考生困惑。哪些可以用來作為推斷的依據?推斷到什么程度才算合理?國內考生在做這類題時面臨的問題往往是想太多。例如,原文提到這次研究給了我們第一次可靠的信息。很多同學往往自然而然的想到科學家們會感到驚喜或科學家們可以用它來構建一個新的理論。然而實際上,基于原文信息能夠得出的必然結論就只是這次研究有突破性的發現、這次研究得出的信息可靠或之前研究得出的信息不夠可靠。正確答案是基于原文信息得出的最直接的邏輯推理,通常可以使用并列、轉折、因果、解證關系等作為推斷的依據,避免用常識或主觀想法干擾對答案的判斷。
三、分數區間600-690
1、結構與大意:
Analyze main ideas and concepts within and across complex and sometimes opposing texts. When reading a text, think about the stated topic and also consider its larger meaning or purpose. Consider whether or not the text has a meaning beyond its stated intention.
意思為:通過文章中復雜的、甚至完全相反的內容來分析主旨。當閱讀一篇文章時,思考闡述的主題及其隱含意思或作用。考慮文章是否有未闡明的意思。
一篇文章中有時會呈現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觀點,區分并判斷不同觀點及其作用是回答主旨類問題、作用類問題的關鍵。例如,2023 年1 月真題的一篇文章中,作者提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最早是在生命體中被發現的,因此被稱為有機物。然而長期以來,科學家們熱衷于合成無生命的含碳元素分子,這些分子也被叫做有機物。原文中出現了轉折關系,需要識別出作者認同的是轉折前的內容,而轉折之后描述的是一些科學家的觀點,與前面作者觀點相反。因此問到作者會如何看待科學家們的想法時,需要選不同意、懷疑、錯誤等負項。
2、寫作手法:
Distinguish among opinion, fact, conjecture, and hypothesis in a text.
意思為:在文章中分辨作者觀點、事實、推測和假設。
作用類問題不僅要求考生能夠準確理解原文,還要求考生能將原文中的具體內容概括成選項中抽象的名詞,假設原文說這電影畫面不錯,但情節有點垃圾。如果問這句話的作用,正確選項會用到類似qualify an assertion這種表達。qualify在這里作動詞,表示限定、承認一部分,否定一部分。如果無法準確建立起原文與選項、具體與抽象之間的對應,往往會導致明明看懂了,卻還是做不對。因此需要明確選項中所有抽象概念的定義以及適用范圍,并有意識的加以區分。例如,作者對事物的評論是opinion
而不能叫做fact,assumption和hypothesis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等等。
3、文學元素:
Interpret dialogue from a characters or the narrators perspective .When reading a novel, short story or play, identify the ways in which the character contribute to the works overall meaning or message. Consider the ways in which the characters relate to each other and to the narrator.
意思為:從人物或是敘述者的角度理解對話。當閱讀小說,短篇故事,或戲劇時,判斷識別人物角色對文章整體大意起到的作用。考慮不同人物之間的互相聯系,以及人物與講述者之間的關系。
不同的語境會導致對話的含義發生變化,例如,Take care.可以是善意的關懷,在特定語境中也可以是威脅或警告。再比如2009 年5 月真題的一篇小說中,作為主人公的考古學家在接受采訪時說:考古學家跟撿垃圾的沒什么兩樣。單純從字面上來理解會覺得這名考古學家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但是結合全篇文章為這名考古學家塑造出的人物性格特立獨行、桀驁不馴,再考慮到主人公將記者還能繼續采訪視為勇敢的行為,可以判斷出,主人公在intentionally provocative 。因此在小說中,涉及到對話的題目需要通過文章中的相關線索來理解對話的真正含義及傳遞出的語氣。
4、推理論證:
Draw multiple extended inferences that require several steps of reasoning. Draw inferences based on implications throughout a text.
意思為:進行多步的復雜推理。通過全文的暗示來得出結論。
SAT 閱讀中主要通過偏難的推斷題來考察這一能力,考生往往會受到自身常識或主觀判斷的影響而選錯答案。平時在閱讀一篇的文章時,需要思考作者觀點隱含的假設,作者是如何看待問題的。考慮作者的假設是否有邏輯,合乎情理,以及讀者的視角會不會影響讀者對于文章的理解。需要關注的不僅是定位點的上下文,還需要從整篇文章中收集相關線索。
對于目標700 分以上考生的要求是對前面所有分數段能力的進一步提升。閱讀部分要想拿到700 分,最多只能錯6、7 題,面對著幾乎1 分鐘完成1 道題這樣緊迫的答題時間要求,挑戰的確很大。因此需要掌握一套系統的閱讀方法和做題思路,有了方法再多加練習、分析以及總結,才能夠在保證準確率的基礎上提高做題速度。另外,建議考前一定要進行整套題的計時模考,以熟悉并適應考試節奏,這樣在考場上就能夠發揮出應有狀態而不會感受到太大的壓力。最后,祝各位考生備考順利。
根據College Board 官方提供的Skills Insight, SAT 篇章閱讀部分在理解詞、句等基本閱讀能力的基礎上,主要從結構大意、寫作手法、文學元素、推理論證幾個方面考察閱讀理解能力,并對各方面每個分數段提出了不同要求。大多數剛接觸SAT 的考生分數普遍在400-490 左右, 而五、六百分的考生往往會感覺遇到了瓶頸,不知如何突破,因此在這里我主要把400-490、500-590、600-690 三個分數段作為重點加以分析。
一、分數區間400-490
閱讀500 分以下的考生首先要解決看不懂的問題,College Board 建議處于這一階段的考生重點提升詞匯量、強化語法,從而由詞及句、由句及段、由段及文。除此之外,官方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能力提升:
1、結構與大意:
Understand the central idea ina simple text or in a short sectionof a longer text. When reading alonger text, notice how its partswork together. Consider how the author introduces and concludes his or her idea. Consider whatsupport or evidence the author provides
意思為:理解簡單文章或長文章中某一片段的中心思想。閱讀較長的文章時,分析文章各部分如何聯系在一起、作者如何引入及總結自己的觀點、作者為支持觀點提供了哪些例證等。
SAT 閱讀每套題中都會有考察文章主旨題或段落主旨題。針對這種問題,需要了解如何利用結構閱讀法迅速把握文章或段落主旨。建議考生在平時的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尋找主題句、分析段落的展開方式、判斷哪些是用來支持主題的細節及它們是如何支持主題的,避免以偏概全或過度放大。
2、寫作手法:
Identify an authors purpose for writing. Identify and describe the effects of literary devices used to achieve a specific purpose.
意思為:識別作者的寫作意圖。識別并描述作者如何通過使用修辭方式來達到特定效果。
When reading a text, think about how the author uses rhetoric. For whom is the author is writing?
Identify how he or she hooks the readers interest, and how the author tries to make himself or herself believable. Consider how the author uses evidence to support his or her point.
意思為:閱讀文章時,思考作者使用的修辭手法。作者為誰而寫作?如何吸引讀者的興趣?作者如何讓自己更有說服力?思考作者如何使用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注意SAT 閱讀當中很多問題考察的不是作者在這里寫了什么,而是為什么要寫。如果只關注這里所寫的內容本身,會感到多個選項都可以接受。例如,原文中提到直線很少出現在自然界中,但是卻經常出現在藝術當中,并帶來強烈的藝術效果這一細節可以用來說明藝術中會使用線條、藝術不同于自然、藝術中會使用一些元素來增強效果等,但是正確答案是編舞家使用了數學元素進行創作。為什么?因為在細節之前,作者提到了這樣一個觀點她用數學家或物理學家的直覺來處理線條和方位等元素。同一細節可以支持不同觀點,重點是找到作者在這里想說明的觀點是什么。
從修辭手法方面來講,針對這一分數段的要求是能夠識別出常用的修辭方式,并了解不同修辭方式所達到的效果。例如,比喻是很常見的考點,其作用是使事物生動具體,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或用人們熟悉的事物對深奧難懂的事物加以說明,便于人們深入理解。了解到這一點,在做這一類題目時就能夠絲毫不受干擾項影響。比如2007 年1月真題中,文章說昏暗的街燈下,雨滴敲打著地面,像轉瞬即逝的小珠寶一樣消失在黑暗中,題目問到這句話最明顯的特征是什么。如果熟悉了修辭考點,自然而然就會想到這句話使用了比喻,將雨滴比喻成珠寶,使景物描寫變得很生動,從而能夠帶著傾向去選擇使用了比喻、生動的描述這一類的選項,而不會像很多同學一樣看到昏暗的街燈,就感情用事的去選擇懷舊思鄉傷感絕望等選項。
Use tone to infer an authors unstated assumptions. When reading a text, consider the authors tone. Look for specific words and phrases that make the text sound humorous, angry, earnest or objective. Consider why the author has chosen to use this tone.
意思為:運用作者語氣推斷未明確陳述的設想。閱讀文章時,思考作者的語氣。查找令文章產生幽默、憤怒、真誠或客觀的特定詞匯及短語,思考作者使用該語氣的原因。
在SAT 閱讀中對應的考點為態度語氣題。這類題目往往會讓很多同學覺得難以把握,主要出于兩個原因。第一,有的考生對文章中展現態度語氣的線索把握不準,常常會用自己對該事物的態度影響了對答案的判斷。其實在做態度題時,如果是針對細節的態度,主要通過修飾細節的形容詞、副詞、以及帶感情色彩的動詞來判斷作者態度;如果是針對主題的態度,就需要通過觀點句和主要轉折句來判斷整體態度。第二,有的考生對態度語氣詞本身理解不準,即使能判斷出應該選什么詞義的答案,仍然面對選項無從下手,這就需要熟悉常用的態度詞詞義及其適用范圍。以13 年5 月亞太卷的一道真題為例:
16. The narrators attitude toward TV is best described as
disdainful
perplexed
ambivalent
resigned
defiant
相關原文:In a car youre always in a compartment, and because youre used to it, you dont realize that through that car window everything you see is just more TV. Youre a passive observer and it is all moving by you boringly in a frame.
題目問講述者對于電視的態度。原文TV所在的句子將坐在車里看到的風景同電視里看到的畫面相比較, 通過just一詞可以判斷出一絲不屑的態度,但是也不很明確。下一句順承上句,其中用到passive、boringly來形容觀眾的體驗,因此可以明確的判斷出負態度,A 選項disdainful較為合適。
二、分數區間500-590
1、結構與大意:
Analyze and compare concepts across texts. Find two challenging essays by different authors on the same topic. Consider how each author addresses the topic. Think about how each author treats the main idea. Consider whether the authors use similar evidence and supporting ideas or use other methods to support their main ideas.
意思為:分析比較不同文章的觀點。在兩篇不同作者關于同一話題的復雜文章中,理解兩位作者是如何表現及理解這一主題的。看看作者有沒有用相似的證據、論點或其他手段來支持證明主旨。
在SAT 閱讀中,每套題中都會出現一篇長對比文章和一篇短對比文章,其中會出現求同題、求異題以及互聯題,即站在一篇文章作者或文中人物的角度去評價另一篇文章的作者或細節。相比理解單篇文章的主旨,這些題目無疑對考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要求考生在閱讀過程中,宏觀把握兩篇對比文章的結構、主題和態度。
2、寫作手法:
Recognize the use of irony and the effects of other sophisticated literary devices, such as symbolism, in a text.
意思為:能夠理解反諷、象征等其他復雜文學表現手法的運用。
以反諷為例,其原本意義與字面上表達的意思相反,需要從上下文結合語境來理解作者的真實意圖。例如,明明了解是在剽竊抄襲,卻要說成通過某種神秘的巧合明明希望成為名人,卻要說冒著成為名人的危險。很多語氣、態度題也往往將諷刺作為考點,能夠準確的識別反諷的寫作手法,對判斷作者態度、理解文章主旨尤為重要。
3、文學元素:
Identify nuances and attitudes of characters. Determine characterization from dialogue, thoughts and actions, interactions among characters, and narrative perspective.
意思為:能辨別細微差別及人物的觀點態度;能從人物對話、想法、動作、人物間互動及敘述者視角判斷人物特性。
例如2010 年1 月真題中的一篇小說,題目問父親的言論給了兒子什么感受?原文中兒子聽到了父親的話之后,用seditious 來形容父親,而且用patriotically offended描寫了兒子的內心感受,因此父親的話在兒子看來是disloyal的。
4、推理論證:
Make layered inferences and apply those inferences to different but related situations. Make a connection between one part of a text and a later part of that same text to enhance comprehension. When reading a text , think about what the author is trying to say, eit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ink about what the author states, and what can be guessed about what he or she thinks or feels.
意思為:基于原文作出推斷并把推論應用于相關的部分。能夠建立文章上下文之間的聯系,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讀文章時以直接或是間接的方式來思考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么。考慮作者闡述了什么,從闡述的的想法或感受里能推斷出什么。
SAT 閱讀的細節推斷題不僅要求準確理解細節,有時還需要結合相關原文做出合理推斷。推斷過程中尺度的拿捏讓很多考生困惑。哪些可以用來作為推斷的依據?推斷到什么程度才算合理?國內考生在做這類題時面臨的問題往往是想太多。例如,原文提到這次研究給了我們第一次可靠的信息。很多同學往往自然而然的想到科學家們會感到驚喜或科學家們可以用它來構建一個新的理論。然而實際上,基于原文信息能夠得出的必然結論就只是這次研究有突破性的發現、這次研究得出的信息可靠或之前研究得出的信息不夠可靠。正確答案是基于原文信息得出的最直接的邏輯推理,通常可以使用并列、轉折、因果、解證關系等作為推斷的依據,避免用常識或主觀想法干擾對答案的判斷。
三、分數區間600-690
1、結構與大意:
Analyze main ideas and concepts within and across complex and sometimes opposing texts. When reading a text, think about the stated topic and also consider its larger meaning or purpose. Consider whether or not the text has a meaning beyond its stated intention.
意思為:通過文章中復雜的、甚至完全相反的內容來分析主旨。當閱讀一篇文章時,思考闡述的主題及其隱含意思或作用。考慮文章是否有未闡明的意思。
一篇文章中有時會呈現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觀點,區分并判斷不同觀點及其作用是回答主旨類問題、作用類問題的關鍵。例如,2023 年1 月真題的一篇文章中,作者提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最早是在生命體中被發現的,因此被稱為有機物。然而長期以來,科學家們熱衷于合成無生命的含碳元素分子,這些分子也被叫做有機物。原文中出現了轉折關系,需要識別出作者認同的是轉折前的內容,而轉折之后描述的是一些科學家的觀點,與前面作者觀點相反。因此問到作者會如何看待科學家們的想法時,需要選不同意、懷疑、錯誤等負項。
2、寫作手法:
Distinguish among opinion, fact, conjecture, and hypothesis in a text.
意思為:在文章中分辨作者觀點、事實、推測和假設。
作用類問題不僅要求考生能夠準確理解原文,還要求考生能將原文中的具體內容概括成選項中抽象的名詞,假設原文說這電影畫面不錯,但情節有點垃圾。如果問這句話的作用,正確選項會用到類似qualify an assertion這種表達。qualify在這里作動詞,表示限定、承認一部分,否定一部分。如果無法準確建立起原文與選項、具體與抽象之間的對應,往往會導致明明看懂了,卻還是做不對。因此需要明確選項中所有抽象概念的定義以及適用范圍,并有意識的加以區分。例如,作者對事物的評論是opinion
而不能叫做fact,assumption和hypothesis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等等。
3、文學元素:
Interpret dialogue from a characters or the narrators perspective .When reading a novel, short story or play, identify the ways in which the character contribute to the works overall meaning or message. Consider the ways in which the characters relate to each other and to the narrator.
意思為:從人物或是敘述者的角度理解對話。當閱讀小說,短篇故事,或戲劇時,判斷識別人物角色對文章整體大意起到的作用。考慮不同人物之間的互相聯系,以及人物與講述者之間的關系。
不同的語境會導致對話的含義發生變化,例如,Take care.可以是善意的關懷,在特定語境中也可以是威脅或警告。再比如2009 年5 月真題的一篇小說中,作為主人公的考古學家在接受采訪時說:考古學家跟撿垃圾的沒什么兩樣。單純從字面上來理解會覺得這名考古學家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但是結合全篇文章為這名考古學家塑造出的人物性格特立獨行、桀驁不馴,再考慮到主人公將記者還能繼續采訪視為勇敢的行為,可以判斷出,主人公在intentionally provocative 。因此在小說中,涉及到對話的題目需要通過文章中的相關線索來理解對話的真正含義及傳遞出的語氣。
4、推理論證:
Draw multiple extended inferences that require several steps of reasoning. Draw inferences based on implications throughout a text.
意思為:進行多步的復雜推理。通過全文的暗示來得出結論。
SAT 閱讀中主要通過偏難的推斷題來考察這一能力,考生往往會受到自身常識或主觀判斷的影響而選錯答案。平時在閱讀一篇的文章時,需要思考作者觀點隱含的假設,作者是如何看待問題的。考慮作者的假設是否有邏輯,合乎情理,以及讀者的視角會不會影響讀者對于文章的理解。需要關注的不僅是定位點的上下文,還需要從整篇文章中收集相關線索。
對于目標700 分以上考生的要求是對前面所有分數段能力的進一步提升。閱讀部分要想拿到700 分,最多只能錯6、7 題,面對著幾乎1 分鐘完成1 道題這樣緊迫的答題時間要求,挑戰的確很大。因此需要掌握一套系統的閱讀方法和做題思路,有了方法再多加練習、分析以及總結,才能夠在保證準確率的基礎上提高做題速度。另外,建議考前一定要進行整套題的計時模考,以熟悉并適應考試節奏,這樣在考場上就能夠發揮出應有狀態而不會感受到太大的壓力。最后,祝各位考生備考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