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級英語會員:我是怎樣寫好一篇獲獎英語作文的?
可以簡單介紹下你自己嗎?
Boom:一個做著與英語無關的工作,英語學到初中,之后憑借熱愛學習英語的普通老百姓。
你寫這篇作文大概花了多長時間?可以分享下你的寫作流程嗎?
Boom:從第一句提筆開始算的話,前前后后加起來可能有四個多小時吧,這個過程包括思考、搜索、查詢、以及修改等。
你是怎樣將學過的句式和選擇的主題結合起來的?歡迎具體舉例分享。
Boom:現在回想起來,選句式的時候其實并不費力。因為學習的每一個句式都是非常高頻實用的!在我梳理過自己的大框架之后,句式其實會自己蹦出來。
比如我寫的第一句話:The that be ’s is in .[14期]
我想一開始直入主題,引出現象。我寫的主題是子女冠姓權,所以要引入也很簡單,無非我就是想說‘大家都覺得孩子該跟爸姓’。想到這里,腦袋中就立馬想到了才學的句式“It is that...”,還會想到之前學的“The that.. is .”表示某個觀點、現象無處不在,似乎后者更加適合這種社會約定俗成,于是就定下來了。
再比如“Yet look on the side, a into a high of .[05期]”這一句,也是同樣的道理。我想說這個事情雖然非常負面,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也給我們提供了其他的信息。“Xx a into...”就真的自己在腦袋里面跳出來了,因為這個句式非常常見,又好用。
我的意思是,可以看出我選的句式都是屬于非常簡單高頻的句式,是它們自己跳進了我的作文中,而不是我把他們捆綁了進去。我想如果每一個句式當初都有用心的去完成,它一定會在你的大腦中留下痕跡,蓄勢待發地等你創造機會去激活它、使用它。
寫作過程中你借助了哪些工具(比如詞典、App、網站等)?可以舉 1-2 個例子具體說明嗎?
Boom:
兩個詞典 app:1)牛津高階英漢詞典。主要用于快速查詢詞義。我一般用這個確定初次選詞。2)歐路詞典。可以導入自己想查的詞典,非常強大。用這個詞典可以查搭配、同義詞等。非常適合 edit 和 環節。這兩個 app 我是付款使用,相信在網上也可以找到免費版,但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不如就用錢解決吧。
三個網站:檢索最強大的莫過于 了,不能那啥的可以使用 Bing 必應國際版,雖然抵不上前者,但是還是有用的。檢查之前碰巧知道批改網這個網站,拋開一切不看,如果對自己語法不自信,可以用它檢查一下基本語法錯誤,不要在意它的其他評分。但要注意,這個東西慎用,畢竟它不是人。
這次寫作中你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么(如果有的話)?
Boom: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可能就是去真的開始寫,并且完成它。因為我平時的輸出真的少之又少,基礎也不是特別好,英語底子薄弱,所以其實是很難的。別人想 30 分鐘,我可能要想 1 個小時。我的目標不是獲獎,而是抓住這個提供給自己能去輸出的機會,寫出來,完成它。笨鳥不一定要先飛,但一定得飛。
你對你這篇作文中的哪句話最滿意?為什么?
Boom:老實說,我這篇作文寫的非常普通,屬于中規中矩型,我自己是覺得沒有什么很滿意的地方。要真要提的話,我還蠻喜歡最后一段轉折后我寫了句:That’s a good . 初稿就寫了這么一句,后來也沒改,因為我確實覺得是件好事兒。一來是受到字數限制,二來是后來讀著讀著,反而覺得這么一個短句簡簡單單的評價了上一句,又在一定程度上,為后面一句鋪墊了一些情感在里頭。
寫作過程中有哪些問題是你已經發現但無法自己解決的?
Boom:寫作的時候,即使有先勾勒整個框架,還是會出現寫著寫著跑偏了的現象。等倒回去讀的時候,自己會覺得這里很奇怪,但說不上哪里奇怪。或許是不夠清晰,或許是不夠連貫,也有可能是思維太跳躍,讀者有可能讀不懂。但如果要自己去改的話,一時還真不知道走哪里下手,最后只好作罷哈哈哈。可能歸根究底還是因為寫得少,應該增加輸出量,平時輸入也應該多多觀察優秀的文章是怎么寫的,多多去思考背后的邏輯。
你平時在迷你寫作訓練營是怎樣學習的呢?可以分享下你的學習習慣和建議嗎?
Boom:平時的學習模式其實就是看訓練營每周一、三發布的學習素材,然后去寫,然后一定一定要聽語音反饋!上面寫的征文流程和我上次在社群內分享的句式流程其實也是相通的,就不用多說了。在這里分享兩個小習慣和建議:
①學習素材不但要學,而且要精學。實際上,素材中早已寫出可能會犯的錯誤。所以我一般不會看一遍就去開始寫,至少得看兩三遍吧。相信我,多去看一遍,會有不一樣的發現。這跟看征文比賽的要求是一樣的道理。炒個蛋炒飯,不說要炒的多好吃,至少要把蛋和飯準備好吧?
②語音反饋不但要聽,而且要精聽。語音反饋中不但會有 老師講解他自己造句的流程,也會有優秀作業的賞析。這是萬萬不能錯過的素材,這其實是變相的再次復習句式,而且還可以學到別人用的精彩表達。要心機一點,想想優秀作業優秀在哪里,去學習,然后爭取把這些閃光點占為己有。跟高手學習,這本身就是學習的途徑。問題反饋和“ 怎么寫”改寫版塊也很有用,別人會犯的錯不代表自己不會走相同的路。另外, 老師的改寫一般背后都藏著玄機,值得多多揣摩的那種,多問問自己為什么這樣改,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相信多讀兩遍感受都會大不一樣。
你覺得參加這次比賽收獲最大的是什么呢?對你接下來繼續在迷你寫作訓練營學習有什么啟發呢?
Boom:
收獲:正如我前面所說的一樣,我最開始的目標只是去好好地完成它,卻沒想到還得了獎(肯定是因為我心機的給自己點的那一個贊)。所以我最大的收獲應該是這種幸福感爆棚的心情。還有當時寫完的那種舒暢感,那種“原來自己也能夠完成,還能夠與別人分享的這種喜悅”是只有自己去做了才會獲得的。
啟發:我最大的感受是,重要的并不是結果,而是這種嘗試,這種體驗,這種經歷所帶給我身心的靈感。這波操作真的不虧,又 push 自己去輸出了,又得到了獎勵。再次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感,堅持做一件事情絕非易事,但當自己吃到了一些甜頭,找到了那個平衡點,就會發現:哇!原來我真的樂在其中!
其實看著這次征文的提交數量[編輯注:本次比賽共收到 19 篇征文],也能感受到,似乎大家都在等待些什么,或許是不相信自己,或許是不敢邁出這一步。說學習很容易的都是騙子,但這并不一定指學習這個過程一定是充滿痛苦的。有時候我感覺,痛苦中夾雜著快樂,這才是完整的。這兩者缺一不可,因為它們會激勵著你繼續前行。
最后想感謝這次分享的機會,我沒有什么值得大家去學習的出彩地方,所以我想毫無保留地分享出我自己的想法。其實這個訪談很有意思啊,我感覺我像是在跟自己對話,寫完倒回去看,說這是我的思考流程,不太準確,因為我寫出來的很多地方其實我自己沒有完全做到。所以倒不如說我寫出來的是對自己的一些思考,是希望自己去持之以恒做到的點。從這個角度看,回答完這些問題,其實是個深度反省,我自己也是收獲滿滿。哈哈,事實證明蘇格拉底式追問還是非常有效的。
感謝現象級英語社群所提供的這次機會,感謝寫作助教 老師和 老師。
P.S. 讀完這篇訪談你覺得給你最有啟發的是什么?你還希望讀到現象級英語會員關于什么的分享?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孟慶偉
個人微信 ID:
聯合創始人
雅思寫作 8 分,口語 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