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四六級考試高分必備閱讀命題的特點
隨著四六級考試新題型的命制漸入佳境,一些特點也逐漸顯露出來,對我們的備考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2008年6月份的四六級閱讀考試都選擇了若干篇與當前國際熱點密切相關的文章。四級考到了京都議定書,前幾年比較熱門的美國前任副總統戈爾拍攝的《讓人不安的現實》也出現在短文當中。溫室氣體排放最近今年一直占據各國媒體的主要版面,戈爾也因為熱心環保事業而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這兩個熱點的結合可以說是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意外在于幾乎沒有考生認真關注過國際熱點議題,沒有養成跟蹤國際形勢的習慣,把英語學習變成了單調枯燥的背單詞和讀教材,殊不知在教材和課堂之外英語還有其廣闊的天地。也正因為大學英語學習意味著學習者必須善于應用英文這個有力的工具開闊視野,故而出現這類文章又可謂是情理之中。
6月21日下午的六級考試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六級考生的英文應用能力應該達到更高的水平,關注問題的角度和深度與四級相比勢必更加廣泛深刻。在這個大背景下出現像A卷第一篇美元貶值對美國政治經濟影響的文章可以說是順理成章。考生必須具備基本的政治經濟常識:在次貸危機和對沖基金的經濟大環境下,美元貶值將導致美國出口貨物價格相對下降,赴美旅游費用降低,給經濟復蘇帶來機會。當考生看到3段首句:The weak dollar is a source of humiliation 應當首先明了文章的出發點在當前經濟的熱門問題美元貶值上,繼而也應該能聯想到上述的聯動效應。很難想象一個平時不善于積累這方面常識對外部世界充耳不聞同時英語基礎還比較薄弱的同學,能夠在這樣的考試中能夠取得好成績。
考生這方面知識的缺乏其實也點出了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的薄弱環節:只重視語言知識灌輸,沒有幫助學生養成善用語言工具的習慣。我們認為今年的四六考試出現上述熱點問題不是孤立的個別現象,類似的題材在2004年、2005年還有2006年都出現過。特別是2006年6月試點院校的新四級考試仔細閱讀還出現了911事件。不過可惜的是很少有老師和同學對此提升到應有的認識高度,忽視了四六級考試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引導作用。
有變的就會有不變的,就會有保持連貫的。和前幾年新題型一樣,這次的仔細閱讀考試還是把細節題和詞意題放在重點考察,推理題和全文主旨題仍舊沒有露面。可見把握文章中具體的人、事、觀點是多么的重要。四級A卷第58題就考到戈爾在其影片中的觀點。這道題要看清楚作者的評論as if merely recognizing it could put us on a path to a solution,戈爾認為似乎只要意識到它的存在就能讓我們找到解決的方法。戈爾的觀點并沒有直接被作者所引用而是透過作者的評價顯現出來。故應當選擇It is a problem that can be solved once it is recognized.。和前幾年保持相同命題思路的還有詞意題。
命題者把對個別詞的考察變為對短語甚至句子的考察,比如四級A卷第62和64題考到的兩個短語都是段落的結語。其實這樣命題的潛臺詞是要考生關注兩個段落的主要觀點兩個句子放的位置很明顯就是起到總結概括的作用。這樣說來主旨題雖然沒有直接出現但卻是被整合到了詞意題當中。這樣既要求考生留意上下文,又要具備一定的概括能力和推測能力,把多個考點糅合在一起。可以想見在未來幾年當中這種考察方式還將繼續保持。
隨著四六級考試新題型的命制漸入佳境,一些特點也逐漸顯露出來,對我們的備考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2008年6月份的四六級閱讀考試都選擇了若干篇與當前國際熱點密切相關的文章。四級考到了京都議定書,前幾年比較熱門的美國前任副總統戈爾拍攝的《讓人不安的現實》也出現在短文當中。溫室氣體排放最近今年一直占據各國媒體的主要版面,戈爾也因為熱心環保事業而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這兩個熱點的結合可以說是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意外在于幾乎沒有考生認真關注過國際熱點議題,沒有養成跟蹤國際形勢的習慣,把英語學習變成了單調枯燥的背單詞和讀教材,殊不知在教材和課堂之外英語還有其廣闊的天地。也正因為大學英語學習意味著學習者必須善于應用英文這個有力的工具開闊視野,故而出現這類文章又可謂是情理之中。
6月21日下午的六級考試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六級考生的英文應用能力應該達到更高的水平,關注問題的角度和深度與四級相比勢必更加廣泛深刻。在這個大背景下出現像A卷第一篇美元貶值對美國政治經濟影響的文章可以說是順理成章。考生必須具備基本的政治經濟常識:在次貸危機和對沖基金的經濟大環境下,美元貶值將導致美國出口貨物價格相對下降,赴美旅游費用降低,給經濟復蘇帶來機會。當考生看到3段首句:The weak dollar is a source of humiliation 應當首先明了文章的出發點在當前經濟的熱門問題美元貶值上,繼而也應該能聯想到上述的聯動效應。很難想象一個平時不善于積累這方面常識對外部世界充耳不聞同時英語基礎還比較薄弱的同學,能夠在這樣的考試中能夠取得好成績。
考生這方面知識的缺乏其實也點出了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的薄弱環節:只重視語言知識灌輸,沒有幫助學生養成善用語言工具的習慣。我們認為今年的四六考試出現上述熱點問題不是孤立的個別現象,類似的題材在2004年、2005年還有2006年都出現過。特別是2006年6月試點院校的新四級考試仔細閱讀還出現了911事件。不過可惜的是很少有老師和同學對此提升到應有的認識高度,忽視了四六級考試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引導作用。
有變的就會有不變的,就會有保持連貫的。和前幾年新題型一樣,這次的仔細閱讀考試還是把細節題和詞意題放在重點考察,推理題和全文主旨題仍舊沒有露面。可見把握文章中具體的人、事、觀點是多么的重要。四級A卷第58題就考到戈爾在其影片中的觀點。這道題要看清楚作者的評論as if merely recognizing it could put us on a path to a solution,戈爾認為似乎只要意識到它的存在就能讓我們找到解決的方法。戈爾的觀點并沒有直接被作者所引用而是透過作者的評價顯現出來。故應當選擇It is a problem that can be solved once it is recognized.。和前幾年保持相同命題思路的還有詞意題。
命題者把對個別詞的考察變為對短語甚至句子的考察,比如四級A卷第62和64題考到的兩個短語都是段落的結語。其實這樣命題的潛臺詞是要考生關注兩個段落的主要觀點兩個句子放的位置很明顯就是起到總結概括的作用。這樣說來主旨題雖然沒有直接出現但卻是被整合到了詞意題當中。這樣既要求考生留意上下文,又要具備一定的概括能力和推測能力,把多個考點糅合在一起。可以想見在未來幾年當中這種考察方式還將繼續保持。